美國大選手記四十二】初選大幕徐徐落下,大選硝煙撲鼻而來.
(2008-09-30 18:21:23)
下一個
【美國大選手記四十二】
初選大幕徐徐落下,大選硝煙撲鼻而來
文:尼伯龍根·蝸藤
為四川災區受難的同胞默哀.
星期二結束的民主黨初選的結果基本符合預期,奧巴馬16點大勝俄勒岡州,而希拉裏37點大勝肯塔基州。希拉裏不能在俄勒岡州戰勝奧巴馬或者哪怕拉近一點距離,這對她而言是致命的。這也表明,奧巴馬雖然無法拉攏藍領白人,但是他在左派白人中依舊很有號召力的,鐵盤依然堅固。
希拉裏在俄勒岡州大敗之後,選戰基本結束。波多黎各隻是一個海外州,在大選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初選中分量有限。剩下的蒙大拿和南達科達州都是小州,各自都隻有十幾張選舉代表票,而且奧巴馬在這兩個州的勝算很大。如果不算密佛兩州的話,那麽希拉裏不僅在選舉代表票上不可能追上奧巴馬,而且在普選票上也基本無望超過奧巴馬。
另外,這一兩個星期來超級代表大麵積倒向奧巴馬,她目前在超級代表支持上已經落後奧巴馬31票。由此可見,希拉裏目前對超級代表上基本是無計可施。她現在隻能把最後希望寄托在5月31號的密佛兩州選票地位的判決中,盡管從目前的局勢看來,她毫無希望能博到一個對她的選戰敗局有扭轉性的結果。雖然希拉裏仍會堅持下去,但是民主黨初選基本大局已定。
在選舉的尾聲中,希拉裏的公開言語又一次掀起負麵波瀾。在周五一個談話中,她表明自己現在仍然堅持不退選,因為在選舉中什麽事情都可能發生(從而影響結果)。她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第一個例子是1992年比爾克林頓直到6月份加州選舉結束之後才得到提名,這個例子當然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她第二個例子說的是肯尼迪參議員(RFK)當年競選時在6月份被人刺殺,這可就再一次捅了馬蜂窩。其實黑人社群中一直就有流言說如果奧巴馬得到提名之後就會有白人要刺殺他,英國的黑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曾斷言奧巴馬如果當選就會被刺殺。
姑且不論希拉裏舉這個例子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這都很容易被黑人和左派聯想和spin到希拉裏企圖煽動白人刺殺奧巴馬上去。對此,即便是溫和派也是無法接受的,更不要說是左派和黑人了。如此沒有理智、沒有策略、沒有政治警覺性的話在這個敏感時候出自希拉裏的口中,真是讓人懷疑她是不是累昏了頭。盡管希拉裏立即為之道歉,但是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又如何能夠輕易收回來呢?
在選舉的最後時刻,希拉裏陣營高調打出了婦女牌,在報紙和電視上都在討論希拉裏的選舉“失敗”是不是因為選民對婦女從政有歧視(sexism)。我覺得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但是拖到大局已定的時候才攤婦女牌,對她贏得出線已是毫無幫助。那麽希拉裏陣營為何仍刻意為之?我能想到的無非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婦女票,為下一步的政治角力進行部署。
希拉裏目前考慮得最多的問題估計是敗選之後怎麽辦?是爭取做副總統還是積聚力量下次再來。希拉裏雖然基本上輸了初選,但是她至少鞏固了自己在五個群體中的號召力。
首先是婦女,這個由於希拉裏本人是女性,所以一開始就是希拉裏的爭取目標,在中老年女性中,希拉裏的影響力不可動搖。其次是老年人,他們是希拉裏的醫療計劃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直是希拉裏的鐵杆支持者。第三個是拉丁裔人,少數族裔一直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但是黑人基本上投了奧巴馬的票,拉丁裔基本倒向了希拉裏。第四是白人藍領,這個倒是希拉裏的意外收獲,原先這個是愛德華茲的目標人群,在愛德華茲推選之後一度投向奧巴馬,但是在俄亥俄選舉前後,希拉裏把目標鎖住了這個人群,成功地把這部分人群爭取過來,現在更是儼然成為藍領白人的代言人。這是希拉裏在選舉中的最大收獲。第五是天主教徒,在最後幾場的初選中,這是希拉裏和奧巴馬的主力戰場,希拉裏也成功地得到了這部分人的支持。
反觀奧巴馬雖然基本贏得選舉,但是在肯塔基州的大敗再一次顯示他無法獲得藍領白人的支持。奧巴馬雖然有自己的基本盤——年輕人和左派,但是僅憑此在大選中並不足以贏取勝利。
最近在民意調查結果非常有趣而諷刺。在希拉裏已經出線無望的時候,多個關鍵州都出現了希拉裏領先麥凱恩,而麥凱恩領先奧巴馬的結果。
比如在5月19日後的民調結果中,希拉裏在佛羅裏達、北卡、加州、內華達、俄亥俄、賓州以及新罕布什爾中都領先麥凱恩,僅僅在科羅拉多、猶他和密西西比州落後於麥凱恩。
而奧巴馬僅在科羅拉多、加州、賓州和新罕布什爾州領先麥凱恩,而在佛羅裏達、佐治亞、北卡、猶他、內華達、俄亥俄以及密西西比州都落後於麥凱恩。其中北卡的民調最諷刺——在初選結果中,奧巴馬以14點大勝希拉裏;但是在大選民調中,希拉裏能贏麥凱恩,而奧巴馬卻不敵麥凱恩。
通過對各州的民調匯總(不少是較早時候做的),盡管奧巴馬和希拉裏在模擬大選中都領先於麥凱恩,但是希拉裏的領先優勢明顯大(247票:174票,還有117票不分勝負),奧巴馬的領先優勢小(228:205,還有105票不分勝負)。最近奧巴馬在衣阿華、密歇根和佛羅裏達拉票,都是力求在勢均力敵的搖擺州中拉票,但是暫時未見成效。
在這種情況下,希拉裏是否支持奧巴馬對於奧巴馬大選成敗影響巨大。
奧巴馬在周二初選後沒有高調地按照原有計劃宣布勝利,而隻是宣布即將獲得勝利(盡管演講地點是回到初選頭站依阿華州,一副“謝場”的cocky模樣),還讚揚希拉裏,其實就是要避免進一步刺激希拉裏。希拉裏目前還要繼續選舉,奧巴馬陣營也不敢過分相逼,以防徹底惹火希拉裏,沒有轉彎的餘地。希拉裏一再公開強調民主黨提名人出來之後她一定會全黨一起支持提名人,這句話到底是選舉語言還是真心實意,拭目以待。
目前希拉裏的去向與向背成為民主黨初選中最大的懸念。希拉裏敗選後會爭取的選擇可能有以下幾個:副總統、高院大法官、參議院議長、在2012大選卷土重來,獨立參選等等。
首先的可能是副總統。據說比爾克林頓也力薦希拉裏做副總統,但是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極低。希拉裏應該不肯屈居奧巴馬之下,做一個基本有名無權的副總統,如果她要當的話,必定要分權;而權力欲望極大的米雪奧巴馬也斷然不會讓同樣強勢的希拉裏出任自己老公的有實權的副手,民主黨的左派也不可能壓製了希拉裏之後再給她一個有實權的位置。所以這個dream ticket我認為實現的可能性極低。
希拉裏另一個的可能是當最高法院大法官,這個是近日美國傳媒熱論的一個事情。這個倒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大法官John Paul Stevens已經88歲了,在圈子裏一直有傳言他會選擇退休。當上大法官是律師最大的榮耀,如果希拉裏不考慮在政壇上有進一步發展的話,那麽這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即便Stevens真的退休的話,奧巴馬能做到的最多是提名希拉裏而已,能否通過還得看參議院,所以變數還有很多。
希拉裏的另一個可能性就是集聚力量,爭取2012年卷土重來(2016年希拉裏已經69歲了,基本不現實)。按照希拉裏的性格,這個很可能是她的願望。但是這樣一來,她就必須寄望奧巴馬在大選中輸給麥凱恩。為了不得罪左派和不至於讓左派把敗選的責任加在她頭上,她就必須至少在表麵上努力為奧巴馬助選。
這個可是一個互相矛盾的任務。但是我覺得即便希拉裏全力幫奧巴馬拉票,如果奧巴馬輸了的話,左派仍然不免把罪名安在希拉裏頭上。
當然希拉裏還有可能就安心在參議員的位置上呆下去,這個不太符合希拉裏的好強性格。在理論上說,還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基本盤以獨立身份參選甚至反投麥凱恩等等,這些可能性都很小,我就不討論了。最終決定當然要希拉裏自己作出,希望希拉裏能夠從此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能使她對局勢和自己能力的判斷力大大提高,做出一個對自己而言最有力的明智選擇。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
事實上,目前選舉的重心已經轉到奧巴馬和麥凱恩二人對壘的階段。奧巴馬和麥凱恩已經在國際事務上多次駁火,從中也可以多少窺探出雙方的一些思路。可以預見是,在大選中基本還是愛國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對壘。
奧巴馬陣營力圖在反戰問題上攻擊麥凱恩,
盡力把後者在選民心中打造成布什的第三任的形象。共和黨用來對抗的利器就是愛國主義。過去這兩周發生的事件,無論是伊朗問題的爭論,還是田納西州關於米雪奧巴馬的“不愛國”廣告都印證了這一點。
自從前民主黨總統吉米卡特私人出訪黎巴嫩會見哈馬斯以來,共和黨人就加緊在愛國主義方麵做文章。兩黨爭論的核心問題就是對於一些“邪惡”政權,美國是否應該無條件地和他們談判,還是在他們表明放棄支持恐怖主義之後才和他們談判。
類似的問題在2月的民主黨德州電視辯論中我們也見過,那時候是關於古巴的問題,奧巴馬說自己會無條件和它們談判,希拉裏則堅持必須在古巴領導人有一定承諾的條件下才與之談判。
現在麥凱恩和奧巴馬兩黨的辯論對象從古巴擴充到黎巴嫩還有更加重要的伊朗。共和黨人堅持愛國主義原則,認為如果無條件談判就是對恐怖主義的縱容;民主黨左派堅持自由主義原則,認為談判應該不預設任何框架和條件。
附帶插上奧巴馬最近在關於伊朗是否是美國的威脅的時候,因為拉票需要又一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在俄勒岡向極左自由派選民聲稱伊朗根本無威脅可言,在蒙大拿則對趨於保守派的選民強調他之前已經多次認定伊朗是重大威脅。
相信共和黨在大選中肯定不會放過攻擊奧巴馬相關立場的翻覆無常的機會。
愛國主義和自由主義在美國是兩個老冤家,無論哪邊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在本次大選中,我們將可以悲哀地看到,兩邊的極端派將無可避免地綁架傳媒。愛國主義將會被說成窮兵黷武,自由主義將會被說成屈辱賣國。比如麥凱恩說可以接受有條件地在伊拉克駐紮一定兵力就立即被左派說成要打仗打“100年”;比如奧巴馬說美國應該學習歐洲節省能源,就被右派說成“難道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都要依照歐洲人的製定標準嗎?”這無疑是可悲的,但是這也將會是大選中的常態。
除了愛國主義和自由主義之戰外,大選中還不可避免地有各種歧視牌。兩黨肯定都會打種族牌,之前對此已經多次討論,就不再贅述。民主黨還會打年齡歧視牌,一個叫
youngerthanmccain.com的網站已經建立,裏麵列舉出一項項比麥凱恩年輕的事物,比
如麥當勞、彩電、收音機、尼龍、白雪公主動畫片等等。他們還給麥凱恩起了一個外號,叫做McAncient(大致相當於“古老麥”)。所有這些的用意不過是嘲笑麥凱恩如何地脫離時代,這種赤裸裸的年齡歧視將會是民主黨的一個重要攻擊手段。
奧巴馬的另外一招還是老一套,就是Change。這在他本周二在衣阿華州的講話中有重複了幾十遍。但是在初選中,奧巴馬的舊派政客的作風(以及精英意識)已經暴露得七七八八,所以這一招在大選中到底能有多大效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麥凱恩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在這幾周,麥凱恩都為自己排雷。首先在伊戰問題上,他先是再次澄清自己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態度,並在本周給出了在伊拉克的撤軍時間表(他任期內)。其次在年齡問題上,他公開了自己上千頁的健康報告,顯示自己的健康狀況相當不錯。在母親節前夕,他還專門製作了一個溫馨廣告,和自己90多歲的母親一起亮相,展現了他母親身體健康,說話清晰,思維敏捷。
再次,他斷然拒絕了兩個有極端主義傾向的牧師的支持,和奧巴馬對法拉汗的支持欲斷還迎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奧巴馬說,你總不能不讓別人讚你是個好人),占據了道德的高點。
最後麥凱恩的夫人辛迪的稅務報告也在周五公布了,這也避免了民主黨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繼續糾纏。辛迪一開始不肯公開報告是因為她和麥凱恩是分開報稅的(希拉裏和奧巴馬都是夫婦聯合報稅),所以她不願公開自己的隱私。但是她最終選擇公開,可見是一個很識大體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