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地震專業結構工程師的想法.

(2008-09-30 18:21:23) 下一個
linhuchong (linhuchong),
標 題: 一個地震專業結構工程師的想法.

此次四川大地震,牽動著每一個海外華人的心。 最初的傷痛和牽掛過後,與其長時間
坐在電腦和電視前讓那些悲慘的畫麵衝擊我們的視覺和情感,不如將我們的思緒強行收回,思考一下:出了捐錢和捐物之外,我們下一步應該做什麽?

關於很多學校樓的粉碎性倒塌,網上現在有很多的討論,我不想卷入一些無聊的罵戰,隻想從純專業的角度說一句:

任何一個建築物,隻要它的設計和施工符合抗震規範的要求,即使是目前的設計規範不盡合理而導致結構的安全度不夠而倒塌,它也應有足夠的延性(ductility) 而逐步坍塌, 而不會是瞬間的粉碎性倒塌。晚一兩分鍾垮下來,很多孩子就會活下來。好像有一學校,40秒左右,大部分師生都逃出來了。


網上牛人很多,願大家群策群力,為生養我們的故土貢獻一份心力。下麵是我初步的一些想法: (第一次在網上碼這麽多字,拍磚時還請手下留情)

(1) 由國家有關部門協調,對重要的公共建築,如學校、醫院等以及生命線工程(電力、通訊、輸油、供水係統等)進行安全性評估。評估應包括各種可能的自然災害 (
multihazard protection against earthquake, wind storm, flood, etc.)。地震方
麵,如果國內還沒有相關的、評估已有的建築物的規範,可借鑒地震多發國家已有的研
究成果,如美國的 FEMA 310 (prestandard) or ASCE 31-03 (standard)。

(2) 目前,地震的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在我們還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的情況下
,隻能從結構物的抗震、減震設計來減輕它的危害。
(2.1)結構物的抗震主要考慮三方麵的因素:
(I) 地震荷載是否合理? 地震荷載主要包括設計峰值加速度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
PGA or spectral acceleration),場地效應 (site response) 和如何構造
設計地震譜。
初步看了一下國內的結構抗震規範設計規範,設計PGA 似乎太小 。最大設計
GPA隻有 0.4g
(where g=9.81m/s^2 is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而美國1994
Northridge 地震
(6.8級)的實測最大PGA=1.0g (free ground) 和1.78g (atop small hill,
because of the
topography effects)。而場地效應的係數似乎也偏於不安全。(美國現在的
抗震規範中,
最大峰值設計加速度可達 1.5g or 1.8g in California。)此次四川大地震
(7.8/7.9 級)
的地麵峰值加速度是多少? 這隻有從實測的地震波中得知。
(II) 結構節點的構造設計規範是否合理 (例如,梁柱的連接設計)? 節點設
計的不合理將
直接導致結構延性 (ductility) 的降低,從而導致結構物的過快倒塌。目前
國內的抗震規範
仍然應用一些已被 1994 Northridge 地震證明應當改進的節點設計。
(III)抗震分析方法。 This is more related to engineers' qualification.
(2.2)最常用的結構物的減震方法主要包括:dampers, base isolators, etc. 由於
經濟上的原因,這一技術應用的還不很普遍。但應用在學校、醫院等建築中的可行性應
予以研究。

(3) 如何評估目前國內的抗震設計規範? 最好的評估方法是用實測的地震波按照特
定的方法和規範對比。不過,詭異的是,國家地震局在地震過去近一個星期後,仍然沒
有發布哪怕一個地震波。沒有地震波,地震斷層的機理 (fault mechanism),地震波傳
播的路徑特征 (path attenuation), 場地效應 (site response), 等等,都無法被
了解。衷心希望此次地震不要重蹈唐山地震後的覆轍。唐山地震後僅有兩個地震波被記
錄下來,而且都是餘震,一個是在北京,另一個在天津被記錄到,而這兩個餘震地震波
對於地震研究毫無用處。如果這次地震後仍然如此,實在難以向幾萬逝去同胞的在天之
靈交代。

(4) 加強自然災害的監測。目前中國大陸地震監測網的密度應大大加強。同時,人大
應特別立法,對蓄意破壞自然災害監測設備的個人和機構處以重罪。

歡迎補充!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