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隻憑幻覺,隻求率性--奧巴馬現象,旁證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虛無感,

(2008-09-30 18:21:22) 下一個
奧巴馬隻是情事,麥凱恩才是婚姻


蘋果日報/

今年美國大選,格外受人矚目:黑人,總統夫人,還有「九一一」的前英雄、越戰的退伍老兵、億萬富豪、摩門徒,如此五色繽紛的人物戲碼,比曆屆都引人入勝。

其中以奧巴馬最年輕而富有活力,雖然一無政績、二無政綱,但口才傾倒眾生。麵對盛氣淩人的克林頓夫婦,奧巴馬一句「我不知道誰才是競選對手」,令美國選民對這位「弱勢族群」代表大為同情。克林頓當選總統時說過,他希望能成為一道「通往二十世紀的橋梁」,但現在一位前第一夫人出選,奧巴馬把克林頓的名言逆向使用,嘲諷這兩夫婦「隻想倒撥時鍾,建造一道回通到二十世紀的橋梁」(Simply turn back the clock and to build a bridge to the 20th century)。英美大選,曆年佳句甚多,是學習英文的大好時機,到目前為止,奧巴馬這一句,可以列為本屆的首選。



「奧巴馬現象」是美國政治生態轉變的一種「溫室效應」。布殊八年,伊拉克之戰,令美國年輕一代前途迷惘。奧巴馬在二十五歲以下的選民之間是明日之星,因為這一代是電腦網絡的虛擬一代,他們缺乏曆史記憶,也沒有行政管理的質感,奧巴馬沒有經驗,政綱模糊,正迎合了這代人一個「虛」字的特徵。布殊的形象和政績又把「美國總統」的威權掏空,選奧巴馬,帶有戲謔的反叛,如同香港在董建華先生管治的末年,如果男明星陳冠希出來參加直選,也會高票得勝.

奧巴馬現象,旁證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虛無感,他們玩YouTube、看《變形金剛》,在流行音樂走向沒落的當代,奧巴馬把政治Hip hop化,談論奧巴馬,成為年輕人的話題;選奧巴馬,成為年輕人的時尚。不問情由,隻憑幻覺;不講理性,隻求率性,希拉莉以為可以開創第一位女性總統的曆史,那知道奧巴馬卻以開創第一位黑人總統的曆史,比希拉莉更加「前衞」。年輕一代的選民,喜歡看到奧巴馬這個「衰仔」,尖酸刻薄,把希拉莉這個「野蠻奶奶」駁斥得無地自容。今年總統大選,顯示美國進入二十一世紀、順應新世代的政治變身,美國的民主政治充滿活力的動感。



民主黨這台戲很激進,共和黨那一攤卻以穩健取勝。在整體上,美國人擁奧巴馬,捧希拉莉,像一場浪漫的戀愛,可以找一個野性的女郎尋找激情,但如果要確定婚姻,必須求賢妻淑婦,玩得累了,浪子回頭,歡呼奧巴馬是過程,把票投給麥凱恩才應該是結果;與希拉莉調情,但最後卻該回到麥凱恩的廚房喝湯。麥凱恩在共和黨內,取態溫和,比布殊更富有愛國的凝聚力。麥凱恩受過越共暴政的折磨,反恐當前,沒有人會懷疑一個老兵的意誌,也有慈父一樣的道德感召力。麥凱恩民意一領先,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馬上宣布棄選而支持,共和黨犯下布殊的錯誤,利用麥凱恩的溫和改善形象,佐以保守的赫卡比為副總統的搭檔,穩住右翼選民,也是形象的整容術,此一配搭,如無意外,當會勝出.


但美國是一個開創奇的國家。奧巴馬做總統,對於八年來情緒低落的選民,永遠是難以抗拒的誘惑。選黑人做總統,讓他以非洲和伊斯蘭的血緣,重建美國與世界的關係,雖然一廂情願,但奧巴馬這個名字,像一段婚外情,在七年之 itch 的時候,一聲「求變」,確實無比動人。可惜的是奧巴馬與希拉莉已經勢成水火,難以合作,不然兩人搭檔,才令人心猿意馬。美國總統萬一真的成為奧巴馬,美國的巨變,這個國家,太令人認不出來了.

這正是本屆總統大選新鮮刺激之處,也是議會民主的魅力所在。不錯,上一次投票,可能選錯了人,但時限一到,選民有更正的機會。投麥凱恩或赫卡比,就是一種更正;投奧巴馬或希拉莉,卻是一種贖罪。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