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改革家朱鎔基——作者 劉勝軍 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

(2021-04-13 22:25:27) 下一個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朱鎔基在 90 年代推動的大刀闊斧改革,在改革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 90 年代改革的“總操盤手”,他在副總理和總理任內,以舍我其誰的曆史勇氣實現改革破局,力挽狂瀾,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雄厚根基。
01
臨危受命
80 年代末經濟改革遭遇巨大挫折,中國經濟陷入低穀和迷茫。危急時刻,須非常之人。鄧小平以政治家的眼光“發現”了朱鎔基。隨後,朱鎔基在十四屆一中全會上連跳幾級,由中央候補委員躍升為政治局常委。有人寫信表示反對,“多考察,注重實績。”還有人說:“要多聽意見,上來了,再下去就被動。”鄧小平用他一貫平實的語言說:我們黨現在和將來都需要一批黨性強、懂經濟、思想開放、富於創新、任勞任怨的領導幹部,這樣的同誌現在還不多,朱鎔基就是這樣一位同誌。他從地方到中央做出了不少成績,黨和人民都見到的。一些同誌應當把偏見收起來,一大批新的能獻身於黨的事業的好幹部就在眼前。

02
改革大手筆
彼時,朱鎔基麵對的經濟現狀可謂令人揪心:
• 經濟過熱,物價飛漲,通脹率一度高達 24% 。
• 政企不分,國企全麵虧損。三分之二是虧損的。1998 年全國 25 萬戶的國有企業利潤才 214 億,是今天中央企業一個月的零頭。
• 銀行壞賬率一度高達 30% 以上,中國銀行業整體上陷入“技術性破產”。
• 中央財政窮的隻剩下褲衩,靠“打白條”狼狽應付。
在如此嚴峻的局麵下,章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在西方走紅上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正是朱鎔基的改革,讓章家敦的預測成為了笑柄。
03
朱鎔基的改革清單
在朱鎔基任內,史無前例地完成了諸多突破性改革:
• 國企“破三鐵”、政企分離、改製上市
• 剝離不良資產,銀行改製上市
•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搭建市場經濟框架體係
• 分稅製改革

04
功成不必在我
朱鎔基的改革,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體製基礎。自 2001 年之後,中國經濟進入了增長快車道,但朱鎔基在 2002 年就退休了。朱鎔基改革的大部分成效,都是在他退休之後才逐步顯現出來。這正所謂“功成不必在我”的改革者境界。
05
朱鎔基的改革領導力
麵對如此棘手的經濟困局,朱鎔基為何能快刀斬亂麻殺出重圍?
1. 胸懷大誌
1996 年,與朱鎔基亦師亦友的袁寶華寫了一首《八十述懷》:“少壯常懷濟民誌,垂暮猶存報國心。”時任副總理的朱鎔基看到後即興和詩一首,稱袁寶華“赤臣謀國誌不休”。正是因為這樣的使命擔當,朱鎔基在 1999 年擔任總理職務後留下了那句令人難忘的名言:
 
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 要做惡人
在官場中,好好先生是很多人的處世哲學,而朱鎔基對此深惡痛絕。1998 年 3 月朱鎔基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時擲地有聲:
 
要恪盡職守,敢於說真話。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要做“惡人”,不要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變成庸人的社會,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汙就行了”,這樣想是不行的。
 
我們都要變成這樣的人,不僅敢於得罪像我們這樣的領導,還要敢於得罪下麵的人。不然,國家紀綱是樹立不起來的。
1993 年朱鎔基為整頓金融秩序,親自兼任央行行長。這是政治局常委兼任央行行長的唯一一次破例。兼任央行行長後,朱鎔基宣布全體銀行約法三章:一、清理違章拆借;二、不得競相提高利率、不得收取貸款回扣;三、銀行不得向自辦實體注資,自辦實體和銀行脫鉤。他命令行長們在 40 天內收回計劃外的全部貸款和拆借資金。“逾期收不回來,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來,就要嚴懲不貸。”到 7 月底,拆借的資金收回來 332 億元,還增加了 405 億元的儲蓄。朱鎔基說:
 
當時國務院已經作過決定,誰再搞“兩本賬”,一定要把這個行長撤職、開除行籍。什麽叫開除行籍?就是永遠不得在銀行係統任職。這些我早就宣布過。龍川縣這個事情是在“約法三章”以後發生的。我非常氣憤,讓國務院辦公廳到龍川縣去調查,回來交的材料裏麵有一封信,就是那個支行行長寫的。他在 1996 年 11 月給龍川縣委全體常委寫了一封信,大意是:縣委常委叫我貸出這麽多錢搞“兩本賬“,一個錢也收不回來,現在我已經感到沒有出路了。不管這個行長是怎麽受脅迫的,也必須撤銷他的職務,開除他的行籍。人民銀行總行要根據這件事情趕快給全國銀行發個通知,誰再搞”兩本賬“,就以此為例。
一個約法三章居然能迅速平息金融亂象,這和朱鎔基敢做惡人的“殺氣”是分不開的。
有次朱鎔基從雲南視察一家工廠,廠長向朱鎔基訴苦:“我們困難重重,兩年燒了三把火,生產不下去了。”朱鎔基巴掌一拍下去,從板凳上跳起來,“你當什麽廠長,你兩年燒了三把火,還在這裏給我說你資金困難?”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先生敬佩不已:
 
沒有點火氣是不行的。像我們普通老百姓,不管是在國家單位幹,還是自己做事業,能有他那樣的作風,會把企業搞好。
3. 君子坦蕩蕩,真我
朱鎔基說: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你沒有貪欲,你就剛強,什麽也不怕。這是我的座右銘。雖然我的氣量不大,但是我從不整人,從不記仇,這是事實可以證明的。相反的,對於那些敢於提意見的人,敢於當麵反對、使我下不來台的人,我會重用他。
吳敬璉評價說:
 
朱鎔基有兩個優點:一是他認為對的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對的也會立即改正;二是與人爭論絕不記仇。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說:
 
朱鎔基的講話總是讓人聽不夠。他可以信手拈來,他不回避問題,不回避困難,敢於揭露問題,敢於碰硬。無論是親自聆聽他的報告,還是閱讀他的兩部講話實錄,都感到他是在向你交心,常常被他發自肺腑的語言打動,有時候讀他的書可以流淚。發自內心的,很誠懇。
1996 年歲末朱鎔基副總理在北京看話劇《商鞅》,為劇情所動而淒然淚下。到哪裏找如此真性情的人物?朱鎔基說:
 
我自己的特點、我的信條就是獨立思考,我心裏是怎麽想的,我認為就應該怎麽講。我是一個孤兒,我的父母很早就死了,我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我也沒有兄弟姐妹。我講什麽話都沒有顧忌,隻要是認為有利於黨的事情我就要講,即使錯誤地處理了我,我也不計較。我就是有這麽一個特點,或者說我是力求這麽做的。
4. 洞察實情,不遮醜
朱鎔基深知官場“信息過濾”的強大慣性,他說:
 
不看材料,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焦點訪談》,民間疾苦你都不知道、不了解,你怎麽工作?人民來信可能現在我批的是最多的。同誌們一定要關心群眾疾苦。你看了才知道,有許多事情荒謬的不得了,令人發指,看了以後血壓都會升高。
由於朱鎔基常在國務院的會議上提及《焦點訪談》,曾有部長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我晚上都不敢出去吃飯,因為怕耽誤了看《焦點訪談》。總理常在會上問:’你們看昨晚的《焦點訪談》了嗎?’答不上來怎麽辦?我如果有事看不成,就讓秘書看,讓家人看,再告訴我。”

5. 超強學習能力的專家治國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經曆一次全新的考驗。朱鎔基說:
 
亞洲金融危機,我們過去沒遇到過,那隻有學習。各駐外大使館發來的電報,我一份一份地看他們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分析;雖然好多內容是雷同的,是從報紙上抄來的,但看一看,可以加深一下認識,100 多份電報我都看了。境外報紙分析亞洲金融危機的部分我都看,香港報紙我一天至少看 3 份,看的就是經濟版,不然我怎麽知道它的股票行情、石油多少錢一桶。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說:
 
聽朱鎔基同誌報告是一種享受,總是聽不夠。他對經濟形勢的深入了解,對複雜問題的精辟分析,對各種難題的巧妙解決,他用生動而有時又帶有一些幽默的語言,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記得小平同誌講過,朱鎔基同誌講經濟危機我聽得懂。朱鎔基同誌一講,講的很活,很生動,一聽就明白。
6. 超強執行力
如何把政策落到實處,這始終是對執政者最大的考驗。朱鎔基說:
 
出個主意是非常容易的。定個政策也不是很難,但是要落實就難得很。那不是你寫一大篇批示,下麵就會照著做,根本不是那麽回事,最難就在於落實。如果發一個文件,能兌現 20% 就算成功了,不檢查落實根本不行。部委作出的任何決定、政策,也要下去檢查、落實,反複地講,反複地考慮。
80 年代,當時上海一家合資企業的項目審批得蓋 126 個圖章,曆時 15 個月,涉及 14 個部門、19 個辦公室。朱鎔基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抽調有關委辦局的得力幹部,成立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凡是 500 萬美元至 3000 萬美元的合資項目,都由這“一個窗口、一個圖章”解決。“一個窗口、一個圖章”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引進外資的工作效率,外商形象地把朱鎔基稱作“朱一敲”。
7. 不怕揭醜
領導下去考察,地方瞞天過海是常見的事情。即使目光如炬的朱鎔基,也有中招的時候。最難得的是,朱鎔基並不因此就可以回避這件事。1999 年朱鎔基到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看望工作人員時說:
 
不久前我到安徽省南陵縣去察看糧食倉庫,在我沒去之前糧庫都是空的,後來他們把一些糧站的糧都搬過來,擺得整整齊齊。連我都敢騙,真是膽大包天!還有一件事情,我到某省會城市考察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原來是一個大倉庫,空空蕩蕩的,他們在幾天之內把許多個體戶都搬進去,裏邊人山人海。我去參觀的時候,那歡呼啊!人人都想跟我握手,挺有勁兒的,熱情的很。我一回到北京,就收到一封人民來信,說那些都是假的,不信現在你再去看看,一個人也沒有了。我就派國務院辦公廳的同誌去微服私訪,果然來信反映的情況屬實。現在,你要下去視察工作,都事先安排好了。固定的點,都是笑臉相迎,熱情招待;匯報的人都挑好了,都是對答如流。這些你能相信嗎?所以,你聽不到真實的意見,怎麽為政呢?政策怎麽出來啊?
8. 敬畏市場
1996 年深滬股市在進入秋季之後便一路暴漲起來,股指的漲幅以及交易規模之大,令人不可思議。按照朱鎔基的指示,《人民日報》在 12 月 16 日發表了評論員文章,扔下狠話:
 
暴漲必暴落,各國股市無一例外。不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眾口一詞,說明年香港要回歸,十五大要召開,政府一定要把經濟搞好,絕對不會讓股市掉下來。這種對股市的估計是十分糊塗的看法。政府要把經濟搞好是真,但絕對不會在股市暴跌時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資者對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投資股市,風險自負,賺錢自得,損失自擔,這在任何國家都一樣。

社論一出,股市暴跌,但避免了更大的泡沫和更大的暴跌,更重要的是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朱鎔基說:
 
現在股民的風險意識不如新中國成立前,那時的上海股民賠了錢就往黃浦江一跳了事。現在賺了錢的一聲不吭;賠了錢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現在不警告他,將來出了事怎麽辦?
9. 敢於拍板
90 年代初籌建股票交易所,麵對各方疑慮,朱鎔基對李祥瑞和龔浩成堅定地說:“真出了事我和劉鴻儒負責,你們二位在第二線呢,不用害怕。”
1995 年,中國正式申請加入 WTO,並開始與 WTO 的 37 個成員國逐一開始拉鋸式的雙邊談判,其中最複雜、最艱難的莫過於中美之間的談判,前後多達 25 輪。最後一天,中美之間仍剩下 7 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談判陷入僵局之際,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親赴現場。這一天,正是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日子。
談判桌上,美國人拋出的前 3 個問題,朱鎔基都說“我同意”。龍永圖著急了,不斷向朱鎔基遞紙條,上麵寫著“國務院沒授權”。但朱鎔基一拍桌子,說:“龍永圖,你不要再遞條子了。”
當美方拋出第 4 個問題時,朱鎔基提出,“後麵 4 個問題你們讓步吧,如果你們讓步我們就簽字”。5 分鍾之後,美方同意了中方的意見。
沒有專業洞察力、沒有前瞻性眼光,朱鎔基是不敢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拍板的。

10. 長痛不如短痛
小平南巡後,經濟過熱,海南房地產泡沫更是一飛衝天。
1993 年 6 月 23 日,朱鎔基副總理發表講話,宣布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麵控製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緊接著,第二天,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16 條強力調控措施包括嚴格控製信貸總規模、提高存貸利率和國債利率、限期收回違章拆借資金、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等。
一時間,地價暴跌,房價暴跌,海南全省“爛尾樓”高達 1600 多萬平方米,閑置土地 18834 公頃,積壓資金 800 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 300 億元。
打擊房地產泡沫,付出了巨大的短期代價。但是,這次的房地產重拳,苦了炒房炒地皮的投機資金,卻好了中國的製造業,造就了中國製造業的輝煌。這次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讓許多人意識到,投機是沒有好下場的,還是踏踏實實做製造業來得實在。這是中國製造業環境最好的一個階段。
11. 不辭勞苦啃硬骨頭
為了推動分稅製改革,1993 年 9 月朱鎔基帶領 60 多人的大隊人馬,從海南、廣東開始由南向北推進,赴各省做了大量的說服、動員和協調工作。朱鎔基花了 70 多天跑了 13 個省、區、市。事後他半開玩笑地說,“那段日子是南征北戰,苦口婆心,有時忍氣吞聲,有時軟硬兼施。”
12. 思想解放
小平九二南巡之前發生了著名的“皇甫平事件”,成為引爆思想解放的第一槍。吳敬璉回憶說:
 
朱鎔基 91 年調到北京。我去看望他,向他反映了對主流媒體批判皇甫平的不同意見。他告訴我:皇甫平文章基本內容,都是鄧小平春節時對他本人講的。“他們要批判到哪裏去?!”
1992 年山東諸城市長陳光主導,在 15 個月內對諸城市 282 家國有和集體企業全部實施改製,推行“股份合作製”,即職工持股,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爭論。1995 年兩位學者在諸城調研後,在《改革》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批評諸城的改革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是私有化、資本主義化,應予堅決製止。朱鎔基看到了這篇文章,次年 3 月他便帶領了 9 個國家部委級的官員和吳敬璉等經濟學家親赴諸城調研。朱鎔基不讓諸城方麵安排行程,而是要求拿來全部的企業名單,他圈中哪個便查哪個,調查期間,朱鎔基始終沒有表態,但是在之後的一次會議上,他肯定了諸城企業改製,諸城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全國大規模的股份製改造,也就陸續展開了。
13. 敢於“啃硬骨頭”
如今,如何淘汰僵屍企業成為一道難題。90 年代朱鎔基力推國企“破三鐵”,可謂石破天驚,掀起了驚天巨浪,彰顯了改革者的決心和勇氣。
1998 年 3 月,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說:“我們已經確定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
隨著破三鐵的推進,“下崗”一詞流傳開來。1999 年春晚,黃宏在小品《打氣兒》中說:“廠長特別器重我,眼瞅要提副組長,領導一跟我談話,說單位減員要並廠,當時我就表了態,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幾年之間,數千萬職工從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下崗,社會壓力可想而知。
14. 科學分析,拒絕陰謀論
陰謀論始終都有市場,但卻會誤導決策。朱鎔基在 1997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說:
 
完全把這次亞洲金融危機的責任推給國際投機勢力,或者說是政治陰謀,那是不行的。關鍵是你自己的經濟出了問題。現在東南亞國家普遍大量借外債,把資金投在房地產上,最後房地產沒有市場,資金就死掉了,銀行紛紛破產,整個國民經濟就轉不動了。泰國、韓國最明顯,經濟虛假的繁榮,繁榮裏麵帶有很大的泡沫、水分,經不起考驗。鋪開攤子收拾不了,最後還不了錢。銀行一垮台,整個經濟都垮台。
15. 壯士斷腕,正人先正己
國企改革和行政機構改革被媒體稱為朱鎔基闖進的兩大“雷區”。朱鎔基操辦國務院的機構改革,找幾十位部長逐個談話,結果沒有一位部長主動表示自己的部門該撤。長時間座談,使朱鎔基過度疲勞,每次站起來都很困難。這沒有嚇退朱鎔基。在 1998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他說:“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幹這件事。”
當年 3 月 24 日,他又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說,國務院總人數要減少一半,決心已定。“副總理由上屆的 6 位減到現在的 4 位,國務委員由 8 位減到 5 位,其中有兩位還是兼職的。國務院副秘書長由 10 位減到 5 位。”
1998 年 3 月朱鎔基在省部級幹部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專題研究班談道:“這次政府機構改革,為什麽要把工業部門撤掉,改成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呢?事實已經證明,靠工業部門管企業的方法是管不好的。過去設置 8 個機械工業部,也難以把機械工業管好……本屆政府決定,工業部門沒有管企業的任務,改為國家局,劃歸國家經貿委領導。”電力工業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等 15 個部委被撤銷。國務院組成部門從 40 個減少到 29 個。截至 2002 年 6 月,經過四年半的機構改革,全國各級黨政群機關共精簡行政編製 115 萬人。
1998 年剛被分配到北京某區紀委工作的王賢在單位傳達室看完了朱鎔基那場記者會的直播,稱讚朱鎔基“大丈夫當如斯”。
16. 意誌堅定有主見
1994 年的匯率並軌是一次大膽的行動。1994 年之前,官方牌價是 1 美元兌 5 元多人民幣,但是外匯調劑市場是 1 比 8 元多,黑市 1 比 10 都換不到美元。這就給“官倒”以巨大的牟利空間。可以想象,朱鎔基在 1993 年底宣布自 1994 年元旦起取消雙軌製,實現匯率並軌的消息引起的震動有多麽大,斷了的財路有多麽多。吳敬璉回憶道:
 
那時既得利益者進行廣泛的公關活動,宣傳匯率並軌將引起巨大混亂,甚至導致人民幣崩潰。可是中國政府頂住了壓力如期實現並軌,雖然由於準備工作不充分而有過短期的小混亂,但是現在人們不得不承認,總的結果是好的。
17. 重用改革派
在朱鎔基任內,尤其是借助“體改辦”的機製,真正實現了對改革派的提拔與重用,湧現了一大批有激情、有學識、有擔當的改革能人,這批人成為改革開放的棟梁之才,包括王岐山、周小川、吳曉靈、李劍閣、郭樹清、樓繼偉、龍永圖…
18. 不搞形式主義
朱鎔基對那些老是坐而論道、專門講空話而不幹實事的官僚主義現象深惡痛絕,他說:
 
我們不提倡說空話,希望每一個同誌都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要把那些老說空話、站在那個位置上不辦事的人拉下來。
19. 寄語未來
2002 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即將離任的朱鎔基提出他的擔憂,這可以看作他對後任的政治囑托:
 
房地產過熱是不得了的,1993 年就是房地產的過熱,結果現在的海南島還是‘遍體鱗傷’。你們別把這個包袱留給後人,盲目地發展

現在,我們的消費率同世界平均水平比較起來還是低的。領導幹部“花錢花得太多了”

06
曆史不會忘記
朱鎔基的改革,是改革開放 40 年進程中的關鍵篇章。他推動中國從“摸著石頭過河”的懵懂走向了市場經濟的大道,他的改革大斧揮向陳舊的觀念和體製痼疾,他不顧扣帽子風險力推中國入世,他的真性情給官場注入了清風,他的專業和果斷令人驚歎。朱鎔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改革任務。當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改革都做完,也沒有時間去做完。曆史學家黃仁宇感慨:“全世界最偉大的領導人也隻能在它的運動曲線上施加短期的影響力”。但就他當時的曆史階段而言,朱鎔基完成的改革無論如何評價都是不過分的。
柳傳誌說:
 
國家在這個階段是一直在整理經濟秩序,其中起巨大作用的是朱鎔基。像人民幣跟外匯的對接、國有企業改革、三角債等很多計劃經濟曆史上的問題,硬給掰過來了。
第一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
 
朱總理沒少花精力,他說的是三年不扭虧他下台,那個時候多困難?改革真改,國家政府機關裁員一半,三個月到位。
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施帝格得茨在 2001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時候,他評價朱鎔基說:“朱鎔基光是憑 1990 年代,把中國的經濟從一個很過熱的狀態給它軟著陸,光是這一個表現就很漂亮,就足以有資格拿一尊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評價說:
 
這是中央的集體決策,不要把功勞掛在某一個人頭上。但是朱鎔基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宏觀調控體製的改革從 1980 年代就開始醞釀,但是一直沒敢作決策,為什麽朱能作決策?因為他有魄力、他敢於改革。1994 年的改革非常關鍵,沒有這次改革就沒有日後軟著陸的成功。
北京大學立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徐曉冬在《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首發式上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偉大的政治人物並不會因為淡出政壇而被人們遺忘。他們以民為本、經世致用的理念,他們光明磊落、敢於擔當的政治品格,他們經曆挫折和磨難仍然堅持信仰、忠於人民的精神,這一切,甚至可能隨著時光的流逝和距離的拉長,反而在人們的心中有一個更加全麵、清晰、客觀、深刻的認識。
筆者認為,朱鎔基的改革領導力有以下彌足珍貴的核心要素:
• 領導者做正確的事情,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確(Leaders do right things, managers do things right.)
• 舍我其誰的曆史使命感
• 深刻洞察,抓住問題本質
• 不做好好先生,用於問責,不留情麵,沒有火氣是不行
• 關鍵時刻敢於冒險、拍板
• 改革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要重用改革派
• 思想解放,不怕扣帽子
• 膽大心細,科學決策
• 以身作則,機構精簡國務院層麵率先示範
• 長痛不如短痛,不搞“擊鼓傳花”
• 歡迎批評,聞過則喜
• 功成不必在我
• 不搞形式主義,實幹興邦
鄧小平對朱鎔基的評價可謂字字珠璣:
 
朱鎔基到中央工作後,思路廣,敢挑擔,敢碰硬,可以勝任。他是一個有觀點,有主張,有幹勁,有魄力又懂經濟的難得的幹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江、朱那批民國大學生是最好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