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昨天網上關於1952年高校調整前滬上高校排名的帖,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首先關於工科院校的排名,帖子中把同濟大學排在了交大前麵,這有失偏頗。
同濟大學是德國體係的學校,二戰前不清楚,1945年之後德國成了戰敗國,連帶著國人對於德國體係的學校也不似之前那麽趨之若鶩了。相反,由於交大校友影響大,畢業後就業有保障,所以1946-1949年,交大電機係是報考錄取率最低的工科專業,低於清華。
帖子還把複旦稱為野雞大學,稱其為私立大學,也是不準確的:
抗戰前,複旦的確是私立,但是抗戰中複旦內遷至陪都重慶,複員上海前就已經變私立為國立複旦大學了。至於教學水平,則要當年的師生來回憶了。
震旦大學(Aurora University)是法國天主教會建立的,震旦大學醫學院和美國聖公會所辦的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952年合並為上海第二醫學院,前些年改稱交大醫學院。上世紀80年代,震旦基金還曾資助過上二醫的青年教師留學海外。近年來的情況不了解了。
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由the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and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建立的,本人隻曉得她的學費極高。另外,1948年共軍進駐北平前後,當時在燕京大學讀書的上海籍學生紛紛返回上海,可能是因為學分互認,有不少人借讀於滬江,有名的就有洪晃她爹——洪君彥。滬江的校長命運似都不好,一位劉湛恩被日寇暗殺,未亡人劉王立明及愛女,57年均被當蛇引出洞。最後一任校長淩憲揚,49年後吃官司死在了網友蒼山到過的白茅嶺(還有人說是被槍斃的)。
至於滬上其他的幾座大學:大夏、大同、光華等由於日本侵華,813抗戰軍興,除了內遷之外也都紛紛遷入租界,縮小規模。
1946年之後,由於國民政府及從內地複員返滬的學人排斥,凡抗戰期間留在上海的教授(開始甚至波及學生)都有被人低看的感覺,更不要說在汪偽政權裏兼過職的教職員工。所以當49年5月共產黨大軍進城時,看清局勢並經濟上還有能力的紛紛南遷香港,很重要的因素就是KMT的台灣不容他們,譬如前港澳辦主任魯平(一頭白發)的父親就是46年之後去的香港。當年有不少汪偽政權高官的子女,因政治上沒出路而投奔了老共,有名的就是周佛海的兒子和現任央行行長的爹爹。
拉拉雜雜寫了這些是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學人自己就不要內訌什麽誰是野雞誰是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