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譚寄托和信仰
- 寄托篇
百度百科解釋為:
寄托的本意就是心靈的某種依靠。
百度百科解釋為:
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其相信和尊敬。信指可信,可相信、可依賴;仰指仰望、崇拜、敬畏。
看過《暗算》的觀眾,大約還記得柳雲龍飾演的錢之江的一段台詞:“佛是我的精神寄托,不是信仰。信仰是目標,寄托是需要,是無奈,是不得已。信仰是你在為它付出,寄托是它在為你付出。佛讓我精神深處所有的困惑和痛苦有了一個安放的角落,以便我能更好地為實現我的信仰去奮鬥、去努力。”
我以為,這也許是對寄托和信仰的最精辟的詮解之一。
人活著,總要有一些寄托。寄托是講的精神寄托。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內容的寄托。
許多人把精神寄托在自己子女身上,一生一世辛勤地為了子女勞作忙碌,丟了笤帚拿起針線,剛弄完飯菜,又要忙著準備下一餐的了,永無休止地操持家務。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做父母親的,為了等著夜深未歸的子女,遲遲守著那清冷的客廳和孤燈,一直要到子女開門進家來的一刹那,他/她的心才能放下,臉上也才綻放出寬慰的笑容。
有人把精神寄托在自己的工作上,醉心地傾注了自己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在周末和節假日都還要加班加點。他們匆匆忙忙,事業有成,充實飽滿,別無他求。
有人把精神寄托在自己家裏親人身上,或父母、或夫妻、或兄弟姐妹,極盡孝悌,也盡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也有人把精神寄托在自己身上,沉浸在自我當中,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顧或很少顧及他人,我行我素,倒也怡然自得,悠哉悠哉。
也有人把精神寄托在某種宗教信仰上。無論哪門宗教或那種教派,倒也並不深究,講道:聽著順耳,教友:看著順眼,也便堅持下來了。長此以往,倒也耳濡目染,沾染了幾分教氣。一旦興起、說道開來,也頗有一番教理。
也有人把精神寄托於山水之間。雲遊四方,遍曆名山大川,賞心悅目,怡情養性。至於相溶於“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時,就自然能體會到那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意境。進而才會審視關照自己的心,感悟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真諦。
《暗算》劇中引用的典故出處:
http://tieba.baidu.com/f?kz=135783120
-逸寬原創於孑孓廬
羈旅達城
今日得以殺青舊文一篇
言猶未盡:
1)羅列在這裏的隻是一些不同的精神寄托方式,難免掛一漏萬。望眾讀者不吝賜教。
2)而且這些諸多方式也可能被一個人應用,彼此穿插,交互應用,此消彼長,可能隻是因為處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或不同的人生階段,於是就會有不同的寄托方式罷了。
3)依我看,這些方式中也並沒有什麽好壞、高下、貴賤、貧富之分。唯有保持真我,保持自己的心有一個寄寓的場所是至關重要的(內心修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個人嗜好”就變得很重要了。
-逸寬又及
謝謝逸寬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