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2)
2010 (117)
2011 (74)
2012 (80)
2013 (87)
2014 (89)
2015 (57)
2016 (51)
世遺雙胞胎Stralsund施特拉爾鬆德的另一半是Wismar維斯瑪,在施特拉爾鬆德停留兩天後,我啟程去了那一半。
維斯瑪是波羅的海南岸的港口城市,原來漢薩同盟城市, 港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02年維斯瑪的中世紀城區與Stralsund一同被列為世界遺產。它在曆史上受到瑞典的統治250多年。 因此城市裏也留下了瑞典人的文化和建築特征。
市政廣場的紅磚樓,紅磚建築山牆式的漢薩建築特色。維斯馬在1648年到1803年是在瑞典人的統治之下。為了紀念那段瑞典時代,19世紀把紅樓稱為alter Schwede。Alter Schwede 建於1380年,當年它的底層是商鋪和住宅,樓上是倉庫,後來被改為餐館,是這裏的一大景點。
廣場的中間Wasserkunst,由荷蘭人設計,富有了荷蘭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建於16世紀,是建在一個地下水庫上,這裏是維斯瑪的供水源,通過木頭管道輸送到城裏各處。
當時漢薩時期的維斯瑪,是那個地區最大的貨運港和重要的漁港,變得非常富庶。它富有的市民們集資建起了宏偉,高大磚砌教堂,不僅僅是為了炫耀,也是為了讓靠岸的船隻有所照以確定方向。維斯馬有三大紅磚教堂:聖尼古來教堂、聖瑪麗教堂和聖喬治教堂。
聖瑪麗外景
下右是聖喬治
那幾個教堂的外觀是真的壯觀,所以我也格外難過,裏麵非常空蕩,維護也不好,一種沒落,放棄的感覺。
聖喬治內景
下麵是聖尼古萊
很久以來,維斯瑪的工業就是造船業。造船廠至今是維斯瑪的工業命脈。自德國統一後,這座城市的經濟急劇衰退,失業人數激增。由於支付不起昂貴的房屋修理費用,大部分居民搬出老城。所以老城不少許多建築物空著,有些破爛。有的外牆露出幾米長的裂縫,窗框上沒有玻璃,牆皮斑駁,給人一種破落寂寞的感覺。
雖然還有這個可愛的小樓,照片看起來很好看(來自網絡),但實景一般,包括他們引以為傲的港口,我在德西的北海見過更美麗的港口。
我在維斯瑪住了兩天,看了遍,終於感受到某些德東城市,即使是港口城市的蕭條。從這裏坐上通往柏林的列車,我的小行李是比較新式的,再看其他旅客的行李,都還是十幾年,20年前的式樣,帆布,兩輪。整個車廂就我這一件是現代的,很震驚。這是從新聞和報道中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也終於明白,德東人民的不滿情緒包括排外。認識一個真實的德國,真的要靠自己的腳步來丈量他的情緒。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