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安娜晴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Riga裏加~波羅的海之心

(2025-07-08 13:58:17) 下一個

那天坐長途汽車縱穿立陶宛,拉脫維亞來到首都裏加,一路是無盡的油菜花田野,富饒的田野,在拉脫維亞看到田園中很多白鶴,這裏是白鶴之鄉。

拉脫維亞曾被很多國家統治過,德國、瑞典、俄羅斯、波蘭都曾經統治過拉脫維亞,因此拉脫維亞國家雖小而民族多元。 裏加曾經也是漢薩同盟的重要商業城市,在 800 年多的曆史中,是西、北歐與俄羅斯之間的重要貿易橋梁

裏加是個美麗的城市,拉脫維亞的首都,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的首都,森林覆蓋率非常高,被稱為歐洲之肺,首都裏加為波羅的海之心。

到了裏加開始下雨,正好是第35界馬拉鬆,自由紀念碑下是大合唱,波羅的海三國合唱能力一流,他們給賽手加油助威,還看到了少女們跳民族舞,陰冷的雨也擋不住青春的熱情。和他們交流,前一天裏加還下雪了。

波羅的海三小國的合唱風氣都很興盛,拉脫維亞的民歌也相當知名,拉脫維亞民謠Pūt, vēji?i 風吹吧,被譽為拉脫維亞第2國歌。裏加曾主辦過 世界合唱大賽。

這裏也有一雙腳印,告訴我們1989年8月23日,三國人民手拉手,組成一條大約600公裏長的人鏈,要求獨立。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甚至電話也不普及的時代,勇敢偉大,這些快樂的年輕人,他們的今天是他們的父輩爭取來的。

著名的黑人頭之屋, 上麵的文字是德語,包括我後來去的國家圖書館,陳列的古書我讀得懂,是德語。 黑人頭之屋,有它的傳奇故事,是當時在 14 世紀時的Livonia,即現今的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單身年輕商人所組成的公會,他們信奉黑人守護神St.Mauritus,建築外觀能看到荷蘭文藝複興與文藝複興晚期的風格。建築曾經毀於二戰1999 年被重新修複開放。

談到裏加著名的教堂,聖彼得教堂絕對是首選。位於裏加舊城區的中心位置,不但可以登高,也因為曆史特殊性而聞名。如今是德國與拉脫維亞政府共同出資保護的古跡。 教堂以裏加守護神聖彼得為名而建造,高聳的尖塔的金色風向雞非常醒目。

據說,世界上第一棵聖誕樹是在 1510 年於拉脫維亞裏加誕生, 一棵小小鐵聖誕樹在建築前方。

對麵市政廳內一把鑰匙,是城慶810年,市民捐出的52763把鑰匙打製成的。

裏加的友好城市不來梅送的動物樂隊,那個鐵框寓意為鐵幕,在鐵幕中的朋友們,你們好嗎 

自由廣場附近還有另一個地標,就是萊瑪時鍾 Laima。Laima 是拉脫維亞特產的巧克力品牌,我也買了幾盒回家送人。

貓屋,一個德國人不被行會接受,就在新屋的屋頂整了兩隻黑貓,尾巴對著行會,挺不吉利的,後來雙方和解了,貓尾巴改了方向。我這次就住在附近

裏加三兄弟屋也是見證建築曆史的好去處,是一個家族的三代,不同世紀造的不同房子。從右到左,從 15 世紀哥特式、荷蘭文藝複興時期、18 世紀建築風格。有趣的是,透過窗戶大小也能夠觀察他們的稅率。在 15 世紀時,窗戶大小是窗戶稅的重要依據,一般認為,窗戶越大越有錢,稅也會越重,才會造就窗戶大小的差異。現在這裏被改建為拉脫維亞建築博物館,可以參觀

愛沙尼亞的塔林有三姐妹屋,我三年前的照片

最大的東正教堂,我去了兩次,還趕上一次彌撒,挺喜歡的。我戴著頭巾包住頭發,學劃他們從右到左的大幅度十字。非常喜歡這裏的氛圍,如同在我自己的教堂一樣。陽光下,金碧輝煌的頂。

裏加是一個非常美麗悠閑的首都,原來五個停齊柏林飛艇的大廳,現在是集市,我去的太早了,沒什麽人氣。

 歌劇院,這裏有很多美麗的花園,我很喜歡午後在花園坐坐,瓦格納曾經在這裏住了兩年。

這裏德國散客不少,自動買票機除了當地話,英語,然後就是德語了,使用很方便。畢竟德國人統治到1918年一戰失敗。

在以前的德國僑民區,現在是高級酒店樓群,看到模特拍照,這裏的年輕人很漂亮,芊高秀麗,男孩子高大帥氣。

還有一隻貓

裏加被評為世遺,有一個特點就是歐洲最多的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 Jugendstil 的房屋建築,800多棟,大部分建於191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三條大街,最著名的是阿爾貝塔街,最長的是伊麗莎白塔街,名字取於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的皇後。

如果想要感受這獨特且無拘無束的創作風格,千萬不要錯過裏加的新藝術建築群。 這些建築的特色加入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且建築線條都充滿了流動感,在顏色上也不受拘束,恣意創作。

樓前獅身人麵,建築師是愛森斯坦,俄國電影之父的爹。

我做事不喜歡急行軍,年輕的時候,做事特別快和利落,到了這年紀,就放慢腳步了。但凡喜歡的東西,我會慢慢享受,多看幾遍。喜歡新藝術的可以在這裏陶醉,除了這個區域,滿城遍布新藝術樓群,那些細節充滿想象力。我每天的吃午飯的飯館就在這條街,飯後從街頭走到街尾,再逛三條街,一天走了三萬多步,一天走了兩萬九,逛了三回,特別舒服漂亮。

看看這個像不像法國的太陽王

我特別喜歡裏加的花園,這裏黃金地段有好幾個花園,設計美麗又隨意,最後一天,我又走了一趟新藝術大街,然後在三個不同的花園休息。這次走了三次新藝術樓群,過足了癮。

從小就愛讀書,對岸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是一定要去看的。爬教堂頂登高,隔河對岸的冰山建築就是國家圖書館。教堂登頂,美麗舒服愜意的波羅的海明珠,五月落日快晚上十點了。

走大橋到了對岸,進國圖,辦了入館證就可以進去了。

這座圖書館采用大量的玻璃窗,讓采光的部分盡量使用自然光。設計理念加入節能減碳的概念,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覽空間。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是座充滿科技感的環保建築,也被賦予了光之堡 的美名。

頂層是觀景台

這麽環境優美的閱覽室

能在這樣的地方看看,特別開心。我從小喜愛讀書,兩年前眼睛出了問題,手術後一直不能正常閱讀紙質書, 能在這樣的冰山,書的海洋暢遊,內心是愉悅的感受。

在圖書館看彼岸

最後在最高的教堂,前一天登頂的聖彼得,現在是新教教堂,聽了一場音樂會收尾。

既然到了波羅的海的立陶宛和拉脫維耶,尤其最後在拉脫維亞逛市場,五月,看到了紮成一束束的白色鈴蘭。我知道安娜的奶奶在12月30日結婚,她當時結婚的花是一束珍貴的五月鈴蘭,夠任性的。她的回憶來自她從未謀麵的母親,她生下孩子後不久就去世了,她的記憶就是一張照片,美麗的媽媽手捧一束鈴蘭,所以大冬天的12月,她的大婚就一定要一束鈴蘭。而我在拉脫維亞的美麗五月,在街上,看到很多美麗的女子,手捧一束鈴蘭,我真的想,給婆婆買一束波羅的海邊的鈴蘭回家。安娜的奶奶是普魯士人,她父母的老家都是Koenigsberg, 就是現在被俄國二戰後強占的飛地,我後知後覺,一看地圖才知道,東普魯士的龍巢就在立陶宛的西南。

這一刻我才知道,那束鈴蘭的故事。

從前有一篇文章,講的就是背景,巴黎愛情故事。

那麽就解釋了,我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說德語暢行無阻,維爾紐斯曾經最豪華地段叫德國大街,裏加中心地段是德國區。曆史不會重演,希望我們大家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這次微旅行從無知無畏開始,到一束鈴蘭結束. 平常歲月,歲月靜好,是最舒服和奢侈的日子。

謝謝閱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