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啊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攝影評論--南京西瓜子

(2020-06-29 20:42:02) 下一個

 

我是用鉛筆寫這篇評論的,試圖借助鉛筆書寫直抵現實主義戳破紙的力量,而盡量避免後現代主義花裏胡哨的形式。後現代小說讀過不少,對其花樣繁多的形式新奇過,然而讀多了未免會有人工痕跡過多的感覺,覺得那些文字並非自然地流淌。 現實主義依然有它固有的力量,樸素的“形式”似乎更能突出“內容”的感人,這種感覺,同樣也來自觀看南京西瓜子的紀實攝影。

縱而觀之,南京西瓜子的攝影似有一點周作人的衝淡,一點楊絳的樸素,一點黃裳的懷舊,以及一點董橋的雋永。當然,這個衝淡、樸素、懷舊、雋永四個關鍵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糅合一處,一並體現在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攝影故事以及相關的文字裏。這其中,衝淡和樸素主要表現在不特意地突出照片構圖,不特意地突出照片的對比效果,也不特意地突出照片戲劇性巧合;而是用片子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地跟大家談談家常,嘮嘮嗑。同時,傳統膠片的使用,使南京西瓜子的照片在形式上透露出攝影故事之外某種可以觸摸的、顆粒狀的懷舊和雋永。

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涉及拍攝過程和後續反饋,西瓜子除了拍照片,還增強了與被攝者間的交流。在拍攝《南京街坊》係列之後,攝者整理照片並印出畫冊帶著回南京,讓被拍攝的街坊看看自己的照片,這是一種有趣的互動,照片帶入的真實性再次走進被攝者的生活。而通過交談,知道被攝者最喜歡哪一張照片如何評價照片,同樣,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被攝者最喜歡的照片可能不是攝影師最喜歡的,畢竟生活其中的人與旁觀者有所不同,這種區別似乎決定於生活於那片土地的時間長短與感情的厚薄,而在此時,攝影不僅顯示出記錄的本質特性,更顯示出幾許人文的溫度。

這種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交流,讓我想起約翰·伯格和讓·摩爾合著的一本有關攝影的書《另一種講述方式》。攝影師讓·摩爾即擅長與被攝者交流,並盡可能了解被攝者對照片的反饋和理解,他的結論是被攝者似乎最喜歡反應他們個人生活與柔情美好瞬間的照片。不僅如此,讓·摩爾更進一步,他將一張照片給更廣大的人群觀看然後記錄他們不同的評論,這有點像評論采樣的過程,很有意思。可以想見,每個人對一張照片的評論都不太一樣,據此,該書的另一作者約翰·伯格提出“照片解讀的含混性”問題,並做分析種種。我在想,如果把 “照片解讀的含混性”說成“照片解讀的多樣性“也許會更容易理解一些吧。之所以提這些貌似無關的閱讀體驗,因為在這裏想說我自己對於南京西瓜子攝影的總體解讀,即通過照片,我能看到攝者“內心的溫暖“——那種關懷他人的一種溫暖。

經過多年的攝影摸索,南京西瓜子成功地完成了從拍攝單張照片到拍攝成組攝影故事的轉變,先後個人出版了《南京街坊》、《小城故事》以及《San Francisco Memoir》等攝影故事畫冊。最近正準備出版畫冊《Shelter-In-Place In Pleasanton》續寫時下Covid-19籠罩下的小城故事。

如約翰·伯格所說,“攝影的繆斯並不是記憶女神的眾多兒女之一,而是記憶本身“,我們也期待南京西瓜子給我們帶來更多美好的攝影繆斯的記憶。

 

*

請看下麵南京西瓜子的攝影短片:

  1. "The Pleasanton Ones":  https://youtu.be/FJYgMPtyCl8
  2. “San Francisco Memoir": https://youtu.be/SJMuG_J6Cxg?
  3. “Shelter-in-Place in Pleasanton”:https://youtu.be/2DKOBLXFjDI?  

 

後記:

南京西瓜子原定今年三四月份在城市博物館辦名為“The Pleasanton Ones”的攝影展,後因疫情推遲到十一月份。而到了十一月,第二波疫情又來了,已經布置好攝影展還是不能對觀眾開放,真好事多磨。無奈之下,南京西瓜子隻好做了展片視頻供觀眾遠程觀看,即上麵的第三個視頻。

補記:

評論大概寫於半年前,隻默默地存在俺博客裏。前幾日偶逛攝坦,空蕩蕩如此寥落,令人唏噓。想來,南京西瓜子也是從攝壇走出的牛人,所以轉貼於此,一有些感恩意味,另年底將至,也希望給攝壇添幾分熱鬧,並借貼預祝新老攝友節日快樂,沒事別亂跑,老老實實貓在家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