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0 (1)
2011 (1)
2025 (2)
幾本"紅皮書",原散落在書架四處,某日覺得它們紅得有點寥落,就取下來聚堆兒讀一讀。書好壞參半,由插的紙條可見喜好程度。較喜歡左邊那本馮內古特的《五號屠場》,中間幾本感覺還好, 右邊那本《傻瓜之光》,嗬嗬,不讀也罷。
*
因上麵有奧康納的作品,於是找來手頭所有的書奧康納的書來讀, 試圖體味一下所謂”奧康納的黑暗”。讀完又到網上找來些她的短篇和散文來讀。 一通讀完,確實能感到全身滿滿的負能量……個人感覺奧康納的長篇不如短篇,短篇不如散文。例如散文《鳥中之王》好看,短篇集《天竺葵》和《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裏的同名短篇有點意思,而兩部長篇《智血》和《暴力奪取》,則不甚喜歡,或是由於作品敘事的笨拙,或是由於因為暗黑而顯得沉重,透不過氣來,總之,讀後感覺不甚良好,需要外麵的陽光和藍天。對於那本曾經好評眾多的短篇小說《好人難尋》,感覺似可忽略不計,暗黑、無聊又囉嗦。
奧康納被號稱為堪比福克納的重要南方作家,嗬嗬,似乎有點扯。
巡查後院,發現原來種的黃瓜,卻結出個帶刺的手雷——似讀奧康納的別感。
哈羅德·布魯姆在《如何讀,為什麽讀》談到弗蘭納裏·奧康納時說:“擁擠在奧康納那些令人驚歎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被罰入地獄的人一弗蘭納裏·奧康納樂嗬嗬地把她的大多數讀者都包括在這個類別裏。我覺得,讀她的小說的最好辦法,是一開始就承認我們自己是她那些被罰入地獄的人物之一,然後從那裏開始痛痛快快地享受她那怪異而難忘的講故事的藝術。”話似乎有道理,下次讀奧康納好像可以試一試布魯姆推薦的“入地獄”的方法,也希望讀完之後,能成為一個從地獄歸來的暗黑旅者……
*
為緩解暗黑心情,接著讀了下麵厚厚的兩本,甚是好看,閱讀的喜悅又上眉梢。
這兩本與其說是納博科夫和喬伊斯的傳記,不如說是《洛麗塔》和《尤利西斯》兩本書的前世今生,作家和作品交叉敘述,相輔相成。 喜歡程度見紙條,不再贅述,等有時間整理時再詳細扯扯。
*
不能免俗,湊了湊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鬧,讀了幾本漢德克和托卡爾丘克的書。 書買了有陣子了,一直沒輪到讀它們。
花了一小時翻了翻漢德克的兩本,也許這兩本書就值這麽多時間。曾寫過《罵觀眾》的漢德克似對讀者不太在乎,反之,讀者似乎也沒必要花太多時間看他寫的雞零狗碎……
《痛苦的中國人》跟中國沒毛關係,跟中國人更沒毛關係,隻是小說主人公夢中的一個隱喻,一個想擺脫的痛苦的隱喻。小說讀來令人痛苦,行文絮絮叨叨令人抓狂。
《試論疲倦》讀來讓人疲倦。據說裏麵的幾篇《試論。。》都是小說,俺沒看出來。又據說漢德克還運用了全新的敘事技巧,嗬嗬,好像就是些哲學兮兮的議論和墨跡,全無人物和故事。
也許僅讀這兩本不能全麵了解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真正實力,不過這兩本已經讓俺讀得半瘋了,真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勇氣看他其他的書。從這方麵講,漢德克還是挺厲害的,嗬嗬。
斷斷續續看完《太古和其他時間》碎片化的時間讀碎片化式的作品,感覺相當不錯,時間跨度有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意思。比較新穎的碎片化寫作,具有詩意的碎片構成完整的故事。有點讓人想起納博科夫用卡片寫作的情景……誇張點說,托卡爾丘克這部小說似集納博科夫的詩意和博爾赫斯的迷宮於一身,甚具大師作品所具有的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