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啊撲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邊讀邊扯(25)- 兩本好書

(2015-05-21 06:42:57) 下一個
 




《所羅門之歌》[美]托尼莫裏森


講述一家三代黑人的故事,時間跨越20世紀初至六十年代。這本書號稱是奧巴馬最喜歡的書。


小說首句,“北卡羅來納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承諾於三點鍾從慈善醫院飛往蘇必利爾湖對岸。”小說尾句,“因為如今他悟出了沙理瑪所懂得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交給空氣,你就會駕馭它。”一頭一尾,似已點出小說飛翔和慈悲的立意,也似表達出作者寫作的目的,即懷著慈悲的心,任由筆端馳騁飛翔。


主人公奶娃因小時候吃奶時間過長, 因而得了這個外號。 奶娃姓戴德,即Dead,死亡, 中文音譯過來的名字看起來還不錯。這麽生猛的姓, 原來是奶娃的爺爺當初登記時被工作人員搞混了姓名欄和父母狀況欄, 結果就陰差陽錯地姓了Dead。小說裏還有個好玩的姓,博德,英文原是Bird,哈哈,如果叫一個人叫伊人博德, 中文意譯該就叫小鳥伊人吧。


感覺小說明顯受到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行文之中,時不時冒出個生活小魔幻, 例如奶娃的爺總陰魂不散,一有空就和奶娃的姑姑派特拉聊一聊身後的事兒,而派特拉自己,也似神秘的化身,和女兒麗巴和外孫女哈格爾三個女人孤居一處讓人感覺詭異的房子裏。 至於她們身後的男人則似有似無,模棱兩可。另外,小說的文筆也頗具南美文學的潑辣風格,在描寫奶娃初見哈格爾時就有這麽一句,“可是奶娃沒必要去看她的臉,剛才看到她的屁股時他就愛上了她。”文筆粗野帶勁兒而不失文學的調調。


俺一貫喜歡拉美文學,這書讀起來非常順暢,每天地鐵站裏一開一和,沒幾天就讀完了,總體感覺,這是本充滿深情的好小說,除了上述幾點,這裏不再更多書透,至於小說所反映的“所謂”深刻思想內涵,俺更力所不逮,雲裏霧裏。


不過,有一處翻譯的地方似值得商榷一下,書252頁提到“印第安夏季“,注釋裏說,“這是晚秋的一種情暖宜人的氣候。”嗬嗬,還整得挺有情調。 我猜所謂“印第安夏季“的英文原文該是indian summer吧,它其實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秋老虎”,並非那麽宜人,而屬反常的秋天裏的大熱天哈。似乎有點挑剔了, 知道翻譯該是個苦差事, 又需理科般的嚴謹,方可達到“信”字, 這裏的小缺憾,瑕不掩瑜哈。






*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實生活》[美]納博科夫


小說虛構“我”的哥哥——一位作家——的故事,貌似是“小說式的自傳”,其實就是小說。


小說很好看,納博科夫的風格盡情展現。


文字優美處,有“她突然離開了丈夫和孩子,就像雨點突然滑下山梅花的葉尖。剛才還承載著晶瑩雨珠的葉片突遭遺棄,微微地向上顫動……”,又有“雨滴在窗玻璃上慢慢向下流淌:它們的細流不是筆直的,而是曲曲彎彎成“Z”字形,時不時地暫停。”調皮幽默處,有“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晦澀,而它的晦澀之處又很有趣”,又有“我走進古德曼先生的書房時如履薄冰,必須小心翼翼地邁好每一步”,再有“你想畫什麽? 畫我的思想的波紋。”諷刺辛辣處,有“一隻蒼蠅飛過去審視他的禿額頭。”又有“你所謂的真正含苞待放的作者一輩子都含苞待放”,思想深刻處,有“他知道得很清楚,故意顯示自己對道德準則的蔑視,無異於表現自己自命不凡,無異於亮出自己的偏見。”,又有“空間和時間都是人類發明出來作為謎語的謎語”,文學調調處,有“一束康乃馨插在一個自慚形穢的花瓶裏”,又有“我們吃著飯,有幾分鍾沒說話。然後我們喝咖啡。”,還有“不知怎麽回事,我不太喜歡我從窗口看見的那些光禿禿的樹枝。”等等這些好玩的,這裏僅摘之一二。


這部精妙的作品是納博科夫首部用英文寫的小說, 在1941年出版。書雖好,但出版之後寂寞多年,無人問津,直到1955年納博科夫拋出《洛麗塔》,這才撬開世俗的大門,納博科夫以前的作品才慢慢受到廣泛的注意。


既然說到《洛麗塔》,就多說兩句。感覺納博科夫寫《洛麗塔》也許是無奈之舉,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賭氣的成分。在納博科夫眾多的作品中,《洛麗塔》是唯一的特例,挑戰倫理,線條粗糙。挑戰倫理博得眼球自不必多說,小說的結構線條確實也有些粗糙,例如小說主人公的兩次開車出行基本上就是重複,小說完全可以砍去一半而依然可讀,這一反作為文體家的納博科夫一貫堅持的精致的小說結構和超然的文學審美。 我這麽瞎猜其中的緣由,原來他 “選擇最容易走的倫理道路和荊棘最多的美學道路”好像越走越窄,於是來個一百八十度大掉頭,徹底來個俗的,倒要看看大家是不是還敢忽視他的作品,於是在《洛麗塔》裏用挑釁式的倫理關係在文學的蘆葦塘裏扔了一塊大石頭,結果如願以償,波瀾四起,泥點子四濺,眾多看客遊離的目光一並收攏齊刷刷地看將過來。繼而在好奇之餘,挖掘出納博科夫更多其他作品。不得不說,《洛麗塔》是納博科夫一次賭氣的嚐試,一次對小眾純文學不服氣的嚐試。 但是我也覺得,在高傲的納博科夫眼裏這也不過是一次小小的嚐試而已, 因為在《洛麗塔》之後,我發現納博科夫又溜溜達達回到小眾的純文學裏來,並最終成為作家中的作家,飛機裏的戰鬥機。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一提到納博科夫最著名的作品,一定會是《洛麗塔》,不知道納博科夫當年聽到這個是高興呢,還是苦笑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