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提奧》,書信體形式的梵高自傳。書中匯集了他寫給弟弟的信,讀這些信件,如同一個曆經磨難的人就在你麵前講述自己的悲慘故事,頗具震撼。 梵高文筆相當好,如果不專心繪畫,也許也能成一個有個性的作家。書信體的書常因為形式單一,往往使人讀了感覺枯燥,然而梵高優雅的文筆,卻能一點一點將你引入他的心靈,一旦開始讀,便欲罷不能。要不是最近忙著刷白牆鋪地板,我可能一口氣把它讀完。 梵高是悲愴執著的藝術家,他最同情窮人,因為他自己就是個特別窮的窮人。 他一生坎坷,飽經苦難。年輕時想當傳教士,後輾轉不成,27歲開始學畫,37歲發瘋自殺。他一生隻賣出一副畫,生活主要靠弟弟資助。在他給弟弟的信見中,文字的真情意切,血淚斑斑,能感覺到他自尊心在油鍋裏翻著個兒被煎熬。難以想象,這些信件討論的大多是生活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說來真是可憐,一個藝術家為了現實的生存,不得不在社會的最底層苦苦掙紮,忍氣吞聲,飽一頓餓一頓,有時甚至露宿街頭。這萬般苦難,令人唏噓不已,不忍卒讀,我想,如果條件好點,他也許不至於37歲就自殺吧,他也許被生活折磨得太苦了。 一個敏感脆弱的藝術靈魂如何麵對冷酷無情的現實,這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好像同樣也困擾著波德萊爾。戈蒂耶《回憶波德萊爾》的後半部分選輯了波德萊爾給母親的信,信的內容除了簡單的寒暄,主要是生活的矛盾和寄錢花錢的事兒。看得出來,波德萊爾也一直缺錢,一直缺很多錢,但也看得出來,他的境況要比梵高好很多,他為了找靈感,還能有錢吸食鴉片大麻,甚至據吸毒經驗他還寫了本書叫《人造天堂》,我琢磨著,寧財神也許也讀過這本書吧,嗬嗬。 *
瑟伯《白日作夢有理》(The case of the daydreamer),短篇集,多反映男女及家庭關係,幽默有趣,挺好看。中文翻譯的書名也好玩,也就是daydreamer總有理的意思。所以,這裏鄭重建議daydreamer也買一本防argue用, 一旦與人有爭執,便可出示本書封麵提醒,daydreamer有理!另外也推薦再買一本送領導,以備其反省時查看。 談此不免想起一個老外同事給我講的婚姻code。 code條款一:妻子總是對的。 code條款二:如果萬一妻子錯了,或者你覺得妻子錯了,這種情況,請依照條款一處理。 code條款三:如果違反上述兩條而導致掐架,丈夫冷靜後,速按條款一處理。 哈,也許是金律呢,依此行事,婚姻生活大致會風平浪靜,即使偶有掐架,也會在掌控之中,大不了就是做丈夫的多受點氣哈。 *
《幽靈代筆》,大衛•米切爾的處女作,從追求原創性上來看,我看到了納博科夫的影子;從神道道的心理活動來看,我看到了村上春樹的影子;從肆無忌憚的想象力來看,我看到了卡爾維諾、博爾赫斯的影子。總之,這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 各章的故事完整,各有各的主人公和情節,均可獨立成篇。所以,與其說這是一部長篇,不如說是幾個中篇的合集。但細讀之後,又發現似乎 不能如此簡單地切割,各章之間各故事之間又存在著虛無飄渺似有似無的微弱聯係,例如某一章偶爾提及的地名,會成為另一章故事的主要地點;某一章順帶提及的人物,成為另一章的主人公。這種鬆散微弱的串接方式,似乎不失為一種新穎的寫作手段,不太多見。 我挺喜歡這種形式,有點像我的拍扯係列,文與片似乎八杆子打不著,但仔細琢磨,好像還是能有那麽一杆子稍縱即逝地搭上一點點邊兒哈。。:) 至於神道道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書中《蒙古》一章,說一個來路不明的靈魂,在各人間穿梭來穿梭去,在這個人身體裏待一陣,通過身體接觸,一會兒又跑到其它人的身體裏,它輾轉於不同的身體,或者說不同的宿主,這個幽靈經曆著不同宿主的生活。這章似全書的全息圖,作者也如幽靈一般,穿梭於各章,輾轉於不同的主人公,講述不同的宿主的故事。 還喜歡另外兩章,一個發生在日本,一個發生在彼得堡;一個是年輕人的戀愛故事,一個是盜畫及穿插戀愛故事。 在日本的那章很好看,年輕的戀愛從朦朧中開始,在朦朧中結束,很有日本的調調。盜畫一章也好,盜畫為主線,輔以主人公感情糾結,故事豐滿完整,富有節奏感。 通篇看來,這是本不錯的書。 隱隱感覺大衛•米切爾最崇拜的作家是納博科夫,他說,“如果一個人要出書,須離納博科夫遠一點,因為他會使任何出書的人像個鄉巴佬。”哈哈,納博科夫真讓很多作家又愛又恨哈。我感覺曾經出書的韓寒,他離納博科夫再遠也是個鄉巴佬哈,況有韓爹的“幽靈代筆”,他連個真的鄉巴佬都不是,是個假鄉巴佬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