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比較迷村上春樹,把他的書都找來看。下麵是他的長篇,淺淺地簡評一下,都是當時閱讀時的一點感受,完全不懂文學評論,隻憑個人喜好扯上一扯。 1.《且聽風吟》 (時1979年30歲) 看完沒啥印象的小說,一般。小說頭裏有關寫作的段落似可參考引用。 2.《1973年的彈子球》(時1980年31歲) 本小說是《且聽風吟》的續,比《且聽風吟》寫的稍好,已經可從看到村上小說的個人特色。 本小說情節簡單,雙胞胎到最後也沒明確交待,留給讀者自己聯想了。人物‘鼠’特征不明,‘我’特征不明。 文字中神秘的調調在村上之後的小說中有充分的表現。‘出口’、‘入口’等哲學兮兮的東西在《挪威森林》裏也有涉及。 寫法上,小說開始通過修配電盤的話引出雙胞胎的懸念,讓人不禁想著‘我’與雙胞胎到底是怎麽認識的,怎樣的關係。小說有‘我’和‘鼠’兩條線,兩線偶有交叉,但僅是符號意義上的交叉,無故事情節上的交叉,相比村上以後的作品,此小說的寫法未完全成熟,稍顯簡單、幼稚。 村上小說的大致特征已顯現,用第一人稱‘我’、心理活動、奇怪的想法、預置懸念、神秘空間、性等。‘我’常常是內心豐富、表麵冷漠、一副牛逼轟轟的樣子,會不厭其煩地談論音樂、為顯得與眾不同,也總弄一本鮮為人知的另類書看看,凡此裝牛細節,不一而足。 3. 《尋羊冒險記》(時1982年33歲) 分幾次看完,持續兩星期,最後一次看,幾乎忘了前麵的內容,除了我健忘外,怕是小說本身也沒什麽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件。 本小說似中專站,人物前引《且聽風吟》與《1973年的彈子球》的鼠、傑、我等人物,後接擰發條鳥(本篇提及擰發條的鼠)的《挪威森利》與羊男的《舞舞舞》。 寫法上算是前麵最初兩部小說《且聽風吟》與《1973年的彈子球》的總結,村上‘神道道’技法從這部小說初步成型,在《挪威森利》與《舞舞舞》達到高峰。(後又讀自傳隨筆<當我跑步時>,發現我的這個想法是正確的,說法不謀而合,俺大致自信了一點自己的感性判斷。) 就小說本身而言,有些囉嗦,不太好看,尤其是作品後半部。村上似也知道了這個問題,以後的作品便有所改善,雖然絮絮叨叨囉嗦依舊,但看起來並不讓人厭煩,有時竟覺得津津有味。 4.《挪威的森林》(時1987年38歲) 故事算吸引人,覺得中間部分暗淡些。心理活動及對話比較生動,想象力豐富。綠子的人物刻畫最為生動,語言甚為鮮活,直子則有些朦朧模糊。渡邊和玲子的最後一次肉搏有些突兀,似為湊齊異性戀、同性戀、戀母、戀父等情欲各種組合,但難免有狗尾續貂的感覺。 文字方麵相當不錯,也正因為如此,各種肉搏的真實描寫沒太令人不舒服,有的場麵倒也生意盎然。然而重口味描寫處似又太多,多少衝淡了其他段落,晃來晃去的大JB使思想深處的表達顯得蒼白,而唯一能平衡‘性’場麵隻能是思想更具有衝擊力的挖掘,顯然作者並未完全地成功做到。 自謂普通的渡邊,時時讓人感到小知識分子的清高, 實際是偽普通,真清高。從來不用自己主動,每每都有MM投懷送抱,似未脫離小說一貫的毛病,寫作中不加節製地擴大主人公的牛逼性。這多少也有作家常有的求得某些心理安慰,過過幹癮的意思吧。 但真實卻是這小說的最大優點,以上毛病瑕不掩瑜也,它還是一部好小說。 5.《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時1985年36歲) 小說頭尾有趣些,中間卻是個大草包,零零碎碎枯淡無味。 有的生活視角和細節描寫還是很精彩,例如有關胖女人的想法,饑餓能吃的描寫。 文中出現‘影子’這一哲學兮兮的命體,將人和影子割開卻是很神奇的想像,有點像榮格的第一和第二人格的分離。 本中時不時羅列一些作家的名字和相關作品,似寫書的那段時間作者讀的,其中對某些作家的評論值得注意,待以後考證,可檢驗其是否信口胡扯。 大胃口的圖書館女孩挺討人喜歡,描寫她風卷殘雲的一段很精典。胖女孩性格不明,也談不上喜歡與否。 村上小說的必要元素之神秘空間:電梯,下水道,及胖女孩開始引導去見老頭的地方。 村下小說的女主角,沒事聊天時,聊著聊著都會主動提到性,坦率得如握手吃飯之平常,有點與現實不太一樣。‘我’總是牛逼轟轟的對待性,一副不急不忙,不太急切毫不在意的樣子,有時還有點被動,其意淫境界令人仰望。 6.《舞 舞 舞》(時1988年39歲) 很好看,印象深刻,筆法細膩,情節抓人,自白處尤其深刻而又不失幽默,很喜歡。 虛幻神秘的電梯與神秘的樓層仿佛比擬心靈的深處,這麽來說,似僅僅‘由美吉’才走進‘我’的內心。 人物‘雪’很有特點,尤其是語言與動作,頑強地扮酷,表麵上啥都不在乎的樣子,好玩。 ‘雪’的娘‘雨’倒不甚清晰,執著的職業女性,隱隱地與讀者保持著距離。 影星五反田似另一個‘我’,說話看不出特色與區別,跟‘我’幾乎一樣,此處似犯小說的‘無重複’常規要求,至於其它,似‘無矛盾’處,亦‘無遺漏’處。 總的來說,‘我’一直徘徊在虛幻和現實之間,真真假假也就這麽混亂地過吧,如再進一步,怕是得吃藥了。 7。《國境以南太陽以西》(時1992年43歲) 初君似自私自我之徒,其他人物關係:島本(精神初戀),大原泉(肉體初接觸),泉表姐(性啟蒙),有紀子(妻子) 沒太大意思,少年,青年,中年,頭好尾好中間潦草,情結有微黃處,似可含蓄處理而不必那麽多細節;沒啥思想深度的東西,感情和想法有些流於表麵。 似可拆分為少年,青年,中年三個短故事更佳,揉在一起不很協調,有頭重腳輕感。 8.《奇鳥行狀錄》(時1995年46歲) 前半部分還好,後半部分亂得可以,妻子失蹤,找妻等妻一線索貫穿始終,其餘的似在這主線上添加的一片片補丁。 一會夢裏一會現實,偶爾為之尚可,沒完沒了地夢,難免累人,虛實穿梭雖有抓人的功能,但讀完後會有恨恨的感覺,神秘兮兮折騰個啥! 又似無通篇考慮,寫到後麵有寫哪算哪得感覺,小說前麵很精致,也有不少巧妙鋪墊和回應的安排,寫著寫著,對自己就放任了,夢也亂做一氣,全然不管對整體有無益處。 後半部分的肉桂和肉豆蔻,戰爭故事,笠原後來的信等章節,統統似多餘,完全坎去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 老婆跟人跑了、神秘漆黑的空間、10幾歲的女孩笠原等情節,在《舞舞舞》裏也出現過,似乎是村上在小說情節方麵的又一偏好吧。 9.《斯普特尼克戀人》(時1999年50歲) 這篇不錯,形式不複雜,線索也簡單。前半部:堇如何戀上敏;後半部:堇與敏出遊及堇失蹤,堇像煙一樣消失。 似糾結於愛非所愛,‘我’愛堇,堇愛敏,敏不愛堇,堇失蹤後,我覺得愛敏也不錯。又似企圖涉及同性戀話題,但看出來是淺嚐則止。 ‘我’的自我評價幾段哲學兮兮。 文字似更含蓄、老辣,較年輕時清淡了一點點,細節更精密而不露痕跡。如打電話左手換右手德細節等。 抽象概念具體化是村上善用的技巧, 如心情象啥啥河一樣晴朗,好的晚餐表現在有桌布和葡萄酒;沒了你就象沒了啥啥小說,等等等等。 之前作品均大都以‘我’為主線,此篇以‘我’為旁觀,手法上有一大變化,小說中也竟然堂而皇之地點明了。 10.《海邊的卡夫卡》(時2002年53歲) 前半部分還好,後半段沒太明白,佐伯和中田都死了,啥意思? 越到後麵越分不清楚夢與現實,來回穿梭,一頭霧水。 一個魔咒,一塊入口石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殺父,奸母,奸姐,看起來駭人聽聞的。又似患有強迫幻想症的少年的幻想,到底隱喻什麽,沒整明白,有病! 其間黃色情節似不必要,尤其是性感女郎四驅汽車一段,似噱頭,可去之或用其他辦法表現主體與客體的聯係。 一本神道道哲學兮兮的書(涉及黑格爾主體、客體等),比較裝比較變態的書,從書名看,也許是,或肯定是仿效卡夫卡之荒謬。 頭尾與貓的對話的部分挺有意思,模擬貓的語言生動可愛,通過語言還能看出不同貓的性格,是最有情趣處。天上下竹簽魚和螞蟥的段落也好玩。 中田和星野的幾處對話也挺逗,中田說話必先自稱“中田我怎麽怎麽”,有特點的說話方式。 前半段寫得很精致,呼應、藏閃等安排巧妙,故事奇特抓人,但後麵寫著寫著,色將起來,興奮勃起之後,也就不太注意了手法了,這似村上虎頭蛇尾的老毛病。 這部裏的‘我’不似其他小說那麽精彩,也許是由於篇幅上故意有所縮減,‘我’與中田的故事一半一半,兩條線匯於入口石,後至佐伯,並以中田、佐伯均死為終結。 小說的大致懸念線路:出走(媽、姐是誰?),火車遇櫻子(其姐?),圖書館(引出館長佐伯,其娘?),爹死(誰殺的?)(文中手血一段有些生硬唐突,有故設懸念之嫌疑,有點露餡兒,笨拙了),夢佐伯(佐伯是媽?),引入佐伯的《海邊卡夫卡》的詩(詩句什麽隱含?),引出‘入口石’方與中田故事接上頭。 序言中村上的采訪以及林少華的文章值得參考,利於了解作者和譯者,以及他們之間的聯係。 11.《天黑以後》(時2004年55歲) 有些無聊,1小時速看,無重點無高潮,散落的是都市夜裏幾個片斷,愛麗睡啊睡,瑪麗裝B玩深沉,隻對‘薰’有點印象,其餘均模糊。就小說而言,似一篇破小說,李敖所說的臭雞蛋,無情節,無鮮活的人物。 深層上似探究個體和群體,人與社會,孤單自我的夜與忙忙碌碌的白天,其餘沒看出啥。 注意到一小細節,19歲的瑪麗要去北京留學。 12.《1Q84 》(時2009年60歲) 賴明珠譯本,與林少華譯的味道完全不同,無林的文彩和文字的節奏控製,看了幾頁,看不下去,待日後有林譯版的再說吧, 自己還是喜歡林家鋪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