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物外趣:垂直城市

(2014-11-08 21:24:02) 下一個

飛機航班上的十幾小時空間的局促,忍忍便罷了。下了飛機,航站巴士出了浦東上了延安路高架,滿眼的大樓巨廈,滿耳的的城市噪音,視覺和聽覺器官的所見所聞,讓我心緒被動的發生了不同與美國的感受,我仰頭看建築,看城市,這是我的職業習慣,設計上的差異,讓我的喜好和討厭或未知可否在行程中忙了起來。以後的廈門深圳珠海長沙四城之行,不管是坐在私家車、出租車、高鐵還是長途汽車,我總是在看著,忙著,思考著。

盡管我不喜歡在高樓密集的大都市定居,但降落後頭三天會讓我在躁動裏感到幾分新鮮,至少黑夜來臨後,城市的人工魅力便顯示出來,霓虹燈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LED燈光富有動感的在各個商業建築上忙活,垂直的、橫向的、斜向的,藍紫紅黃,珍奇鬥豔。不知何時起,至少我在兩年前沒看到,上海的豪華辦公樓在夜晚開始從室內往外一層樓一層樓的散發新型的日光燈光,沒有了慘白卻充滿水晶般的虛幻白光。我看不到星星,看不到月亮,它們都被垂直的城市要素給遮擋了。

上海高架路的前瞻性,即使在高架下行駛也沒有敗相,市區中心延安高架下美麗的藍色LED光帶為陰雨沉悶的夜上海帶來一絲溫馨。淮海路茂名路精品店,在莫敏奇妙的英語店名下裝修的美輪美奐,形式上好像與國際接軌。濕冷的冬夜,讓有幸坐打到出租車的乘客,在無奈的等待和蟻行中得到了視覺美學上的安慰。

清早,我往往會被窗外的城市噪音喚醒,側頭望去,沉重的布幔窗簾的垂直縫隙間,雨後暖白色的日光急切的擠了進來,擦亮了側牆。我的心緒又浮躁起來,城市醒了,我也該醒了,這種浮躁在美國是沒有的,那裏的城市郊區靜的讓我斷去了念想,返璞歸真。

盡管不情願,我依然每天早早的起了床,不管是龍之夢或是凱賓斯基,客房的天花再高裝潢再好,仍然還是客房,絕沒有美國別墅內充滿大空間的舒暢。電梯從30層樓垂直的往下駛去,行進過程中不斷地被進進出出的人們打斷,男女老少,中國人外國人,洋人的比例之高讓我想起了太平洋的另一側國度。

出了大堂,陽光隻照亮了那些密集高層的上半部,多少掩蓋了下半部尤其是底部的城市街景,明暗交界線在緩慢地向下移動,玻璃幕牆的明部淺了亮了,鏡像著天光。未照見的暗部色調暗重,一些不合時宜的窗簾抹去了玻璃窗後應有的深度,玻璃幕牆變滑稽的出現了類似塑料片的斑點。太陽是霸道的,隻要是他的輪值時,隻要是烏雲不和他搗蛋,它一如既往的輻射他的光芒,將城市的每個角落照亮。然而,晴日在這個季節是少見的。

酒店的門口的人行道上,美麗的拋光花崗岩花壇旁,隨地亂扔的紙片合著滿地的黃葉在風中滑來滑去,行人毫無表情的低頭或抬頭前行,高低不平的地磚不時讓我深一腳淺一腳,在我行走時我多將仰視改成了俯視,以防踏進裂縫。隻有在那些時髦美觀的鋁合金製的人行天橋平直路麵上行走,我又可以向上仰去,繼續打量垂直的城市。

光鮮入時的垂直城市背後往往存有彎彎曲曲的小街,時光在這裏回流了,也許和三十年前沒啥兩樣,隻是街角的大餅油條鋪改成了南翔小籠店,東西貴了,檔次卻提高了。我享受著美味小籠第一口的鮮湯汁,要是角度沒算好,一口下去,旁座的臉上興許會濺上湯汁。店內的食客多半是中老年,還是地方早點愉悅著他們的口胃。我在美那麽些年,文化觀念和生活習慣已大為改變,還是討厭麥當勞式的早點,油膩膩、淡刮刮,沒有上海早點的清爽細致鮮美。甚至我後來去深圳訪問,那裏的早點粗糙乏味,也是無法恭維的。食文化實在是個骨子裏的東西,小漁村變大都市,三十年可以做的,但上海的精致和品位三十年是學不來的。盡管我不斷地在批評上海,但是上海小吃傳統的傳承確有獨到之處。

恒隆廣場一號樓 - 上海南京路的黃金地段,我望著那高聳入雲的藍灰色玻璃幕牆,陽光將玻璃、鋁合金、石材等建築要素觸摸的有了生氣,城市的爆發也就是這十來年的功夫,上海人的施工選材沒有外地城市一年新兩年舊的感覺。如深圳大而亂,新而舊,上海人相對的精致和檔次,讓這座新城依然靚麗著。

十年前美國KPF建築事務所設計了這座玻璃巨摟,成為了上海市中心的經典,盡管我不太喜歡它的上半部,比例上似乎有些問題。但是靜安區南京路,地價的珍貴和檔次將這裏的高檔寫字樓價格推向了頂端。也許室外材料的昂貴吃掉了預算的大部分,室內設計和陳設好像有點和室外脫節了,沒有了大氣高貴的的門廳,連鋪地石材的切割也都有點小氣瑣碎。但是恒隆就是恒隆,每個進出著正裝的帥哥靚妹器宇軒昂,目不斜視。我在28樓的一間豪華會議室參加了一個小範圍的有關新建城市體育中心的內部會,曾經叱吒風雲的該領域大佬犀利依然不減當年,豪言和牛逼混雜,讓該項目的核心成員聽得蠢蠢欲動。我無意的往落地玻璃窗望出去,天已轉陰,外麵幢幢玻璃高樓已被水汽包圍的失去了咄咄逼人的高傲,若隱若現的混雜在灰色的大氣中,我想起了張家界的雲霧和奇峰。

處在高度繁忙的大都市,那些垂直的城市,全國各地都在追求的垂直城市。它在視覺上吸引你或壓迫你,它洶湧的的人浪,它無垠的車流,它混雜的氣味,成了一曲奇怪破碎不協和轟鳴的龐大交響樂。它被不斷湧入的尋找機會的外來人口所充斥,它的建築產品在投機炒房者搶購中消化殆盡,以致它不斷地在寸土如金的基地上建造著幾十層樓的垂直鋼筋混凝土森林。它擠走了藍天,擠走了白雲,於是城市的各種廢氣在龐大的垂直城市間徘徊,霧霾出現了,城市的居民用他們的肺做人肉吸塵器,從而也練成了百毒不侵的神功。

為了親眼看看花園城市,我出差順道去過大連青島,也許有些點建成了所謂的花園,但點外延伸的線,點外擴展的麵,在那些早已定局的街道路網間,充斥著新舊對立,雜亂依舊的城市區塊和建築實體,中國的花園城市純粹是薄熙來之流的白日夢。自古以來,國人輕視環境美學的習慣,來自於自私和不公益的居住文化的劣根性,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環境重要嗎?其實北京的四合院和上海有圍牆的洋房的產生,也是名流官賈自我保護,和對市民草根文化無奈的隔絕。當習慣成自然,無論城市如何翻新,國民意識的滯後是需要時日來提升的。

我周遊著一些城市,所見所聞,千篇一律。城市已不需要文化了,也不需要地方風格了,大家在比建著越來越高越來越新奇的建築怪獸,而快速建成的現代城市和建築卻在快速的舊去,相當多的建築上和高架橋上鋼鐵構件的鏽蝕在立麵上形成了一道道垂直的黃鏽斑,以整治髒亂差入手建造的宏偉城市卻製造了新的髒亂差,城市的新奇和城市的長久成了互不搭界的對立,任內五年的政績和百年的經典之間的選擇往往是前者勝出。我們各地的決策者和他們的門客鏈關注的隻是當下的成就和利益,城市的麵貌往往會在幾年時間內出現讓人不愉快的敗相。我總在看著,也總在想著,這幾年去過的西安、杭州、大連、青島、廈門、深圳、珠海、長沙,現代城市的發展、整體城市的發展和維護成功,大概隻有上海,廈門和珠海了。北京也許超出了本篇可以討論的範圍,它是一個更為病態的超級怪獸,無論是它的城市規模和建築樣式,還是它那無法遏止的膨脹和霧霾。當人人都想長成姚明的個頭時,生態社會的自然平衡會加速崩潰。

DALTA的航班在亞特蘭大機場降落時,我似乎還未回過神來,滿耳鳴嗡嗡的,滿腦鬧哄哄的。國內三周的急行軍,狂轟亂炸式的視覺感受,龐大的城市、垂直的高樓,密集的車流、龐雜的人群,將天空、地麵、樓層、電梯、餐館、店鋪充斥的滿滿當當,燈紅酒綠,勁歌豔舞,你想逃避的唯一辦法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然而住慣了美國的大宅,你不時感到憋氣。

我曾清澈的降下去,卻渾噩的飛回來。一覺醒來,我突然有點陌生的發現,這兒的路寬了,車流少了,人群沒了。晚秋的山水之間,別墅掩映。晚秋的林海花木,色彩斑斕。我看到了水平城市,高樓消失了,自然顯現了。我看到了蔚藍廣闊的天空,我看到了逶迤蜿蜒的林蔭道,車在滿地黃葉上駛過,沙沙聲令人愉悅舒服。周圍的一切安靜祥和,偶爾出現的晨練者,運動裝束,或騎或走,生機勃勃。

回到了習慣的生活環境,作為這個森林城市中的一員,綠色的概念已溶於我的血液中,我無法不熱愛這片山河大美的水平城市。

當殘留在腦中的喧鬧被排除出去後,我意識到,垂直城市和水平城市的比較有一點是令人感興趣的,如果幾十層樓麵的大樓的人們一起往下走出去時,當這種現象同時發生在同一個城市時,隻有一層的地麵如何來消化由立體的疊加成為的水平疏散,但願這個同時不會同時出現,否則那將是災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物外趣 回複 悄悄話 感謝若敏、楚人、宵枚來訪,祝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物兄好文章! 多寫多寫。
在延安高架橋上,回身一看,上海那灰濛濛的鋼鐵森林真讓人觸目驚心, 讚兮?歎兮?恐怖兮?無可奈何兮?紐約的曼哈頓下城,大多數樓房不超過十五層。顯然在造樓之時,就有規劃。

有誰去過印度?聽說他們保存了舊德裏,建立了一個新德裏。有人說,北京應該遵從這個模式。

宵枚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上篇簡評文字,我忘記署名了。 楚人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物總是建築藝術行家,視覺和觀點的確敏銳新鮮。過去多年進進出出上海,從未能如此細細品味過,真是大開眼界。曾發過一些觀感,卻落在瑣碎事上了。下周再去,將會巡著你的思路,也懷著“愛恨情仇”的激情,重遊上海。
若敏 回複 悄悄話 物兄好文!有同感,看到北京消失的四合院,取而代之的是怪異的建築,無言。
物外趣 回複 悄悄話 久違了婉妮,謝謝鼓勵和對上海的實際感受。城市與建築的建造和發展還是一種骨子裏存在的文化,幾十年或幾百年,成敗與否還是取決於哪裏的決策者和人民。對比一下歐洲的和非洲的城市便一目了然了。

物外趣
婉妮 回複 悄悄話 物君,你的很多文章都不僅停留在表麵的描述,而是給出自己的思考,在觀察的基礎上更深入思考的精神值得學習。
今年夏初,我在上海住了幾天,在南京西路附近。總的感覺上海的城市建設和秩序比北京還是要好些。當然我住的時間不長,隻得到粗淺的感覺和印象。
亞特蘭大筆會 回複 悄悄話 謝老禿兄共識。從五十年代梁思成未能阻止中共高層重建北京的計劃起,不純正的現代主義風格肆掠了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了地域文化的消失,除了無奈我們還能做什麽呢?很高興在文學城見到你,這兒的讀者群令人讚賞!

物外趣
老禿筆 回複 悄悄話 物兄好文,觀察仔細。 我也有同感。 北京的城市建築特點正在消失。上海同紐約一樣,隻是更大更新。 發展結果是大家大同小異,不複過去的獨特風格。無奈也無法避免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