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西虹雨歇:愚園路78弄9號 (1)

(2009-03-26 19:19:44) 下一個


         愚園路78弄9號,這是一棟三層樓的普通上海民宅. 它位於繁華的南京西路西端,離上海著名的靜安寺隻有一街之隔,日常起居和交通都十分方便,屬於老上海的黃金地段,也就是所謂的“上之角”。生活在此的上海人或多或少都有種優越感。這裏是小荷母親生活了二十年的娘家,是小荷童年最向往的樂園。小荷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感知和感情也是源於這裏,集於這裏的。

        小荷的外公早年隻身一人從嘉興老家來到上海闖蕩,從商鋪的小夥計做起,兢兢業業置起一份小康的家業 ,愚園路78弄9號是他老人家最成功的投資。經曆了七十年的風風雨雨,這座老宅不僅為一家人遮風避雨,更是前後四代人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之根本。

         秉承多子多福的傳統,小荷的外公養育了三子七女。隨著孩子們長大,原本寬敞的住房,漸漸變得擁擠起來。而此時的中國正在如火如荼地大搞公私合營,失去自家生意的外公,已經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再去購房,改善家中的居住條件了。隨後,小荷的三個舅舅陸續結婚,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兒女。也許是習慣於傍靠著外公這棵大樹的生活,也許是不願失去將來擁有愚園路78弄9號這塊風水寶地的權利,三家暗地攀比著,小算盤在腦子裏時時刻刻撥打得劈啪作響,火花飛濺。即使心麻花樣地扭著,卻都不願意搬出老宅獨立生活。原先的大家庭與衍生出的小家庭之間也難免產生齟齬。昔日惺惺相惜,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開始斤斤計較, 漸行漸遠。外公在怡享三世同堂幸福的同時,不得不麵對由此帶來的種種煩惱。

        女兒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除去獨身的二姨,紛紛嫁人,逃離家中的是非。年齡最小的小荷母親飛得最遠。大學畢業後,她堅決服從組織分配,隻身一人來到美麗的,又是舉目無親的小城青島。雖然,當時她完全可以留在上海,因為小荷的父親,已經在上海工作,  小荷母親還是決然地選擇離開。 這固然可以歸結為年青人的一腔熱血,可小荷知道,倔強獨立的母親更是想證明給家中所有的人看,離開上海,離開父母的庇佑,她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此時的愚園路78弄9號,一樓主要是公用的廚房間和餐廳。靠近樓梯,一間約十五平米的小屋裏,住著二姨。大舅,二舅兩家占據了三樓的兩間主房和公用的曬台。為了一碗水端平,外公將二樓有陽台的南屋讓給了三舅,自己住到朝向天井的北間。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父母為兒女們掏心掏肺,做兒女的,對父母的慷慨付出,卻心安理得,坦然接受。若是有一份感恩,便算是孝了。如此的住房格局,就這樣固定下來,經年不變。

        來到青島的小荷母親,在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所帶來的興奮慢慢平息後,意識到一個人在他鄉生活的艱難。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中國正經曆著三年自然災害,多數地區的人吃不飽飯。然而國家對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是有政策傾斜的,用小荷母親的話說是:“吃不好,但吃得飽。” 在青島,小荷母親有生以來,第一次嚐到了挨餓得滋味,而且一餓就是兩年。小荷不知母親當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心中是否後悔過當初離開上海的決定。每次提及,母親總是輕描淡寫地幾句帶過。再後來,小荷的父親調到青島工作,兩個年青人,在有著幾十戶人家的大雜院中的一間不足二十平米,由公用廚房改造的潮濕的北屋裏安了家。小荷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簡陋卻不乏溫馨的家中。

         幾乎所有身在他鄉的上海人,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上海情結。

         多年來小荷母親一直在刻意以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來操持著自己的家,影響著小荷的生活。在北方,糧食供應主要是麵粉,大米的供應量很少。象多數在北方生活的南方人一樣,小荷家仍然以大米為主食。小荷一家飯量相對較小,每月先將糧卡中定額的糧食,換成糧票,再用糧票去換大米來吃,算是以數量換質量吧。家裏的水泥地麵,被鋪上硬地板,漆成紅色,還要定時上蠟。不大的房間裏總是一塵不染,各類日常用具多是產自上海,被擺放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小荷的衣服由二姨在上海代買,郵寄過來,較之鄰家的孩子,花色式樣都要新穎別致。郵包中捎帶的各色零食,尤其那神奇的泡泡糖,更讓大雜院中的小夥伴們垂涎。隱約中小荷有了一點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是來自遠方的那座被稱作上海的城市,來自於那棟名為愚園路78弄9號的房子。 小荷很想去上海,去愚園路78弄9號看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IDisimportant 回複 悄悄話 去國十年,鄉音也改了,鬢毛也衰了。 走在故鄉的街道上,竟恍然有今昔何昔,何處是家園的感覺。難得西虹在異國的鄉下還有閑情編織往事。家園,也正是在這種對往事的回憶中漸漸清晰,漸行漸遠......
老棕熊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好。
土豆沙拉 回複 悄悄話 西虹,喜歡你心有靈犀的說法。我的久久歸一寫得都是芝麻大的小事,容我慢慢貼上來。謝謝。
西虹雨歇 回複 悄悄話 珠砂河: 謝謝你的留言。 很高興昨天見到你,有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土豆沙拉:喜歡你的名字,也喜歡你的文章。不謀而合,我們都在寫老房子的故事,該是心有靈犀吧。 期待著你的九九早日歸一。
土豆沙拉 回複 悄悄話 西虹雨歇,讀你的文章好親切,我們都在講城市裏街道上胡同裏(弄堂裏)的故事,盡管地點不同,人物不同,故事不同。有趣。
硃砂河 回複 悄悄話 真羨慕你們小時候住的地方都有門牌號碼,而且你們都記得一清二楚。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可沒有路名門牌號碼,隻知道是什麽單位的樓,或者是哪個生產隊。

西虹的故事開篇不小,看來短不了。期待著讀到後續篇。
西虹雨歇 回複 悄悄話 花亭的建議,正中西虹的下懷,照單全收了。
西虹雨歇 回複 悄悄話 謝二道先生的鼓勵,讓我有勇氣將故事接著講下去。
“啥也不說了”,碼字去了。
花亭 回複 悄悄話 寫得有味道。剛一看,以為是小說,再一看,又以為是往事回憶。再多些虛構想象,寫成小說得了。
二道橋大巴紮 回複 悄悄話 才逛完倉平巷平安裏3號,又進了愚園路78弄4號,惹得我也想起了兒時住過的阿合買提江路四號。童年、故鄉,是永遠的思念,有說不完的故事。
雨歇,大膽往下講,小和尚正聽著哪!我曾在上海進修半年,說句不謙虛的話:阿拉也是上海寧。
西虹雨歇 回複 悄悄話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時間,有心情去追思,去反省一些陳年往事。寫下來,卻不知該將它歸於何類?文中的故事源於西虹的生活,卻別於西虹的經曆。 是紀實?是回憶錄?還是小說? 都是也都不是,就權當是西虹在為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
初次寫這樣的故事,手生心虛,先貼出第一章,請大家多指正,有磚頭的盡情地砸。西虹正需要各位的“砸煉”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