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六月二十日,是《人民日報 》創刊六十周年的日子。特貼出拙文
一篇是為紀念,它曾有幸被刊登在2005年7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的第二版上。感謝海外版的編輯們給了我這個驚喜,因為一個從小
喜歡玩文弄字的人,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自己的手寫體一次次地
變成印刷體得以永久保留。這對於我,實在是莫大的鼓勵。
**************************************************************************
結緣十八載
第一次閱讀人民日報海外版,是在十八年前來美的第三天。
我因為對馬上要開始的留學生涯抱著好奇和遐想,也顧不上調
時差及六月末西南部的驕陽,迫不及待地去係裏報到。在那裏,
我的博士導師十分熱情地歡迎我,除了布置即將展開的研究課題,
還介紹了一位來自北京中科院的訪問學者李老師,並特地安排我和
她在同一間辦公室。一進辦公室,赫然看見她的案頭放著兩份人民
日報海外版,雖說離開國內才不過幾天,自己卻象個饑餓的孩子,
上前抓起報紙就如饑似渴地讀起了仿佛久違的中文,倒把主人晾在
了一邊。雖然當時的海外版以繁體字付印,但我絲毫沒覺得陌生,
隻感到親切。海外版猛然拉近了我這個海外新人和祖國的距離,
忐忑的心一下子安定下來。是啊,有了眼前的人和報,我從此不再
孤單了...
為了避免搶閱報紙,我很快就通過舊金山領館也訂了一份,從此
便和它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每天盼報竟成了例行的牽掛。並且,
一到年底的感恩、聖誕及元旦的年節期間,我就開始鬱悶:因為
郵局不是太忙就是放大假,投遞極不準時,常常連續數天都顆粒
無收;好在新年過後一切恢複正常,又一下子拿到好幾份,夠自己
快樂上一陣子。那時候,並不知道海外版剛剛誕生兩周年,隻是
喜歡該報與眾不同的視點和清新活潑的文風:它不象當年國內的
出版物那麽嚴肅及刻板;更不象當地流傳的港台報刊那樣時常會
佶屈聱牙,還充斥著坊間八卦或者窮追著大陸的負麵新聞。它一直
以泱泱大國的身份處驚不變,從容地散發著大氣和大度,求同存異
並孜孜不倦地向世界推薦這個正經曆著翻天覆地變化的東方古國。
以前在國內,對國家的認識沒有那麽強烈、具體,反正自己和周圍
的人一樣,生來就是中國人,早已習以為常。然而出了國門,隻身
遠距離地仰望祖國,驟然間對國家和民族有了全新的感受,海外版
自然也就成了我們天涯遊子的文化後盾和精神支柱。從前不經意在
國內路過的一城一鎮,被海外版介紹後突然發現它們原來有著深厚的
文化底蘊和曆史;經過專家在報上解讀的古代詩詞,讓小時候死記
硬背的那些句子猛然間生出了鮮活的意境;自己烹飪手法上的知其然
不知所以然,被中華美食專欄解釋得一清二楚;而中西醫並重的醫學
欄目又讓我除了仰慕西醫的嚴謹之外,更加驚歎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產後,按長輩們的囑咐在此期間要少用眼多
養神,一介書生的我雖不情願,還是不得不暫時放棄電腦編程、讀書、
備課、寫講稿、看電視、上網等活動,唯獨無法割舍的就是閱讀
海外版。依然記得每次在那漫長的一個月裏,當身邊的嬰兒睡熟了,
我便拿起床頭櫃上的報紙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事後甚至跟朋友們
調侃說沒想到海外版原來還有預防產後憂鬱症的妙用,它及時傳遞的
信息讓我不會感到“屋內方一月,世上已千年”。二十年來,海外版
始終提供著正式、實時然而親切的報道,涵蓋了國內和國際大事。此
外,每天還有各種專題版麵,無論您有何種愛好,都可以在此找到
知音,甚至不妨按上麵的信息與國內的專家直接切磋。我本人恰好興趣
廣泛,所以報紙上有關各行各業的動態和展望都會讓自己沉思一時,
興奮一陣。通過這樣一個透明的窗口,海外遊子們在異國他鄉可以時時
欣賞神州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這至少是實現了創刊者的初衷了罷?
這麽多年,經過了無數次的搬家動遷,身邊已沒有幾件初抵美時的
囊中之物,唯有海外版如影隨形地跟著我自西向東整整十八年,也是
自己唯一訂閱的報刊。十八年的光陰,如同魔杖一揮,輕易地將一名
嬰兒變為了成人,而我卻無奈地由青年步入了中年;反觀海外版,曆
經風雨又見彩虹,正在迎來它朝氣蓬勃的二十歲生日!如今,它繼續
熱情地發揮著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神州放眼海外的橋梁
作用,舉足輕重。此時,我很想知道,作為在國內及境外多國發行的
報紙,人民日報海外版是否早已成為地球上讀者眾多並且投稿踴躍的
報紙?
我也覺得亞城伊人能如此堅持不懈讀報十八年,的確毅力可嘉,當然也是報紙可讀。亞城伊人講的是讀報,從讀報中,伊人的的性格也略見一斑。相信她做什麽事情都是認認真真,象一塊海綿一樣,隨時隨地注意汲取有用的知識以豐富自己。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