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2025 (2)
“馬甲”對於博客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它“是指在網絡上的討論區和 BBS 等地,一個人同時擁有的其他用戶帳號”,這裏暫且不管這個定義是否全麵地涵蓋了“馬甲”的所有概念,至少讓我們知道了一點,那就是“馬甲”是指“同一個人擁有不同的帳號”。
昨天,筆會的陳亮和夫婿歐陽教授要搬到外州去,筆友們在中國城的福臨門酒家為她送行。老友相聚,熱情的握手,溫暖融融;輕輕的擁抱,惜別依依。席間談起筆會的博客,就談起了“馬甲”,有人開玩笑地說,筆會有二十個人,每個人有五個“馬甲” ,博客的留言區裏可真熱鬧。實際上,也許有的人隻有一個“馬甲”,而有的人可能都不止五個呢。
博客的留言區裏熱鬧,是因為我們的筆友都有各自的不同的性格,人的性格可以從文章中看出來,或熱情奔放,或溫婉細膩,或冷峻犀利,等等,等等;性格也可以從跟帖中看出來,但也有失誤的時候,比如,有的“馬甲”大家認為穿在某個人身上特別合適,但是事後證實卻不是,這就是說真正穿這件“馬甲”的人在以一個在他人看來並不是他的風格來出現。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查找了一下“馬甲”的功能,據維基百科說,“馬甲”的功能“大多是負麵的”,其中有一條是“出於某種原因偽裝成行事風格不同的人。”定義中用了一個很貶義的詞“偽裝”,我卻不以為然,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對喜歡寫作並希望在寫作上更上一層樓的人來說,“馬甲”的穿著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很多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日本的書,內容中提到一個作家的小說發表後,被人指責為抄襲,因為書中的段落和“別人”的另外一部小說一樣,這位作者辯解說他完全沒有抄襲“別人”的作品,後來還讓法律介入,過程很複雜,最後最終裁定這位作者沒有抄襲行為,他隻是特別喜歡讀“別人”的作品,所以在他寫作時“別人”的作品從他自己的腦子裏流出,匯入他自己的作品中。書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借氣” ,就是說,如果想寫某種風格的作品,那麽在下筆前讀一下這種風格的作品,就會在自己的作品中擁有這種風格。
在筆會更早一次的聚會上,大家都提到寫小說的事,其中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小說的靈魂之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語言,這對我們剛剛起步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點,需要有一個學習和訓練的過程,在博客上以不同的“馬甲”出現,可以事先把這個“馬甲”界定成是某一個性格的人,然後試著體驗以這一個人的口吻來說話,我認為這也是“借氣”,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自我訓練過程,可以讓我們的經驗一點一點地得到積累,俗話說滴水穿石,也許這樣有一天當我們開始寫一部小說的時候,發現塑造個性鮮活鮮明的人物並不是象以前我們所想象的那麽難呢 。當然,這裏,穿著不同的“馬甲”隻是為了訓練自己,而不是要“偽裝”成一個什麽樣的人去做在公認準則之外的事情。
我也有自己的“馬甲”,其中一件是“土豆沙拉”,那是在筆會的博客開通後,留心要給自己穿個“馬甲”,那天正好兒子修整牙後不能吃硬的東西,所以就想給他做不需要咬的東西,就做了一個土豆沙拉,然後就想,就取這個名字吧,蠻有紀念意義的。
感謝網絡的發展,讓我們的學習都有了新的方法。網絡無限。
祝長周末愉快。
我要去睡了,但願明天早晨起來後又有“餡餅”從天而降。
Goon night.
玩馬甲真是大學問啊!
謝了。
不同的人靈感的激發是不同的,有的得益於看到一樁事情,有的得益於一場談話,有的得益於一次活動,等等。
祝大家心想事成,都成為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