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的小腳印

記下淘氣成長的腳印,也錄下自己心靈的曆程。自娛自樂,博老公一笑,也希望淘氣將來為了能讀自己的故事努力學中文!
個人資料
正文

聽書,找書,發現和思考

(2019-04-16 11:28:21) 下一個

排隊等《First Man》DVD的時候,在鎮圖書館找了套宇航員Scott Kelly的自傳Audiobook《Endurance: A Year In Space》給淘氣聽。正好聽完,拿到DVD。淘氣沒給聽後感和觀後感。我自己audiobook聽了一小半,覺得比電影有意思。這個電影強調了Neil Armstrong的個人生活和感情經曆,避開了他最光輝也有爭議的部分,給人感覺他主要憑運氣才成為這First Man。不過演員演的很好,雖然沒什麽表情,很久以來第一次覺得演員的眼睛會說話。Kelly的自傳則真實誠懇地展示了宇航員世界的許多方麵很多細節,雖然斷斷續續隻聽了不到一半的內容,還是感覺:應該是這樣的!隻有這樣大膽隨性,不甘於平凡生活甚至追求死得其所的人才會選擇這個要求極高又極度危險的職業,也才能冷靜地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吧。

沒書聽,周六和淘氣坐在車裏一半的時間聊天,剩下一半安靜的時間覺得浪費了,晚上趕緊找下一本audiobook。找出幾個nonfiction的推薦單子,從中淘書的時候強烈地意識到:這些nonfiction bestsellers裏麵印度裔作者好幾個,華裔作者一個沒有!

努力想,給淘氣推薦nonfiction books,同他一起聽audiobook,有近十年了,真的沒有一本出自華裔,倒是印度裔作者的有幾本。還有,聽過的TED Talk,也是印度裔講的比華裔講的多。有限的幾個華裔演講還是因為華裔名字,特地挑出來聽的,不是說內容或者演講不好,但基本限於自己的經曆和感受,與因為標題和內容去聽而留下印象的幾個印度裔那種發現問題提供思路傳播思想的演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作為小中男的媽,堅信淘氣比他周圍的印度娃不但不差可能還要強點,此時也不由得一滴冷汗——看看這些書,想想Khan Academy等等,印度裔的成就和層次還真的超過了華裔很多啊!

周一忍不住跟淘氣說了這個發現。他沉默地想了想,沉重地點頭:好像是這樣的!

我剛提起話頭的時候,他還跟我科普:公元開始前後,把歐洲所有國家的產值加一起,X2,略減就是當時中國的產值,略加就是當時印度的產值。兩大古強國的後裔在很多方麵相似又競爭。從著書立說這方麵的發現來講,華裔的勢頭真的不大妙!

從我們一起聽過的audiobook,尤其考慮到觀點新穎體係完全影響力大,絕對是猶太裔作者勝出,完全能代表猶太裔在學術界思想界甚至政治經濟方麵的影響力。如果以此作為參考,華裔對於各方麵的隱形壓製和挑剔,其實也沒什麽可抱怨的。你說自己IQ高,分數高能力強,人家看著你們就是產出低啊。

進入提問環節:為什麽?如果說一代華裔比之印度裔在語言文化上處於劣勢,從小生長在美國的華裔和印度裔這點上是一樣的,有關英語寫作甚至人文教育基本一樣。性格上,我觀察到印度裔是比華裔social,華裔也有很social的孩子,但比之同樣social的印度裔孩子似乎缺少行止有度言談有物。不久前淘氣學校Admitted Students Reception上看到,還未入校的印度裔男孩女孩見麵不過幾分鍾就形成小組,男孩子們更是自然而然地跟在一兩個印度裔老生後麵。華裔女孩也能很快組隊,但隻是自己聊,男孩則比較個人,看不到組織化。社交能力對於混公司混社會是強化,對於寫書出書倒不重要。

那麽,到底為什麽?以我們家偏好的內容來講,科學類分析類的比較多,也是印度裔作者集中的類型。剛放進書單的《Complications: A Surgeon's Notes on An Imperfect Science》和《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作者都是醫生。沒法點名,可我堅信有學術醫術和他們一樣好的華裔,為什麽那些人沒想到寫書?是過度專注於技術,缺乏更廣泛的思考?還是有思考,但不善於歸納總結?或者也有歸納總結,但畏懼寫作?還是,不願表達,缺乏分享意識,更沒有著書立說傳播思想的欲望?如果最後一個答案是yes,是單純的性格原因,還是有所顧慮?如果是性格原因,怎麽養成的?如果是顧慮,來源何在?最後一個可能,也有華裔寫了,沒能出版,或者質量不夠好,登不上best seller,沒進入我等視線?

出書,尤其這種需要很多沉澱的書,多半是不掙錢的,甚至很可能耽誤掙錢。就我們家這種讀者,很多書都是圖書館借的,花錢買的多是借不到的,不到閱讀量的10%。讀了以後,也記不住作者的名字,但多少會記住他的觀點和思想。出書,真正實現的是擴大circle of influence,據說,這是有能力的人的最高追求。就我自己的周圍,華裔父母還真沒有人到達了這個層次,學曆都是博士碩士,愛讀書,讀英文書的都少,隻希望這些父母不要禁錮孩子的翅膀,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天空。

順便。有一陣經常聽一些人說起:我最近讀了一本書.....。那段時間,頗有點自卑,覺得自己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太可憐。直到最近,聊天中有朋友推薦,才知道有神奇的讀書App。一個朋友每天跑步,帶著耳機,一次跑完可以在App中"讀"完一本書。我不跑步,可能也沒真正明白這個App,就覺得不是我的菜。Audiobook,我喜歡正經出版社做的,最好是作者本人讀,其次專業人員讀,如果可能,Unabridged。就我們聽過的最短5-6小時,長的30小時。喜歡CD,可以一起聽,隨時可以pause。

淘氣就很喜歡摁下暫停,說說他的評語和感慨,問我們的看法,有時也提問。我也喜歡有時暫停下來,塞點私貨進去。壞處也有,他不在車上,車的audio就不能用,否則失去上次的斷點,他會惱火。另外,有時他爹開這車接送他,那一段我就聽不著。

一本書有時很久才能聽完,但我不會考慮給淘氣聽abridged版本,或者用讀書App,我很懷疑那樣會斷送他將來寫書的可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dq51 回複 悄悄話 點讚。 我不聽書。但很喜歡借電子書看。大部分中國人對西方文化不太願意深入了解。更不用說在西方文化上更上一層樓了。這一點令人遺憾。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握手!我也常常和孩子一起聽 Audio books. 我認識的華裔看書的太少。
hanif 回複 悄悄話 支持讀書思考 我們這一代太多人都是在追求物質享樂
三俗不俗 回複 悄悄話 這位媽媽說到點子上了!很難想象隻會追中文劇、精神世界建立在在微信圈裏、上下班路過美國而已的父母能培養出思想豐富深刻的下一代。推孩子要先推自己。
anothertreeinthedese 回複 悄悄話 很用心的媽媽,真棒!我就屬於那種耽誤自己孩子的媽嗬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