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的小腳印

記下淘氣成長的腳印,也錄下自己心靈的曆程。自娛自樂,博老公一笑,也希望淘氣將來為了能讀自己的故事努力學中文!
個人資料
正文

私高裏遇到的富人富人窮人

(2020-09-17 12:59:18) 下一個

前一陣,看到子女壇又掀起了一場公校私校的大討論,想起幾年前覺得本鎮公校限製了淘氣的發展,糾結於搬家轉學還是去私校,在子女壇考古,認真讀了找到的幾乎每一個帖子。滄海桑田,當初覺得發言最有啟發和幫助的幾位家長早已絕跡子女壇多年。從淘氣入讀私高,這個主題的討論好像也是第二還是第三輪了,主題是而人非,經久不衰。

當前的情況下,學校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考驗,一方麵私校的性價比下降,另一方麵好的私校對比公校的優勢反而拉開更大的差距,也許有更多的在美普通家長在考慮私校。上學期末,一個私高聯盟給家長的網絡講座上,某小藤AO主任就直言不諱地叫大家不要焦慮,你們失去了很多機會和資源,可更多的學生失去了更多,不遺餘力在設法幫助你們的學校和老師使你們在競爭中更具優勢。暑假裏某升學機構的一場講座,請到紐約一私高的招生主任,參加的國內家長問疫情下中國學生的錄取機會是否會增加,畢竟學費高昂而中國家長願意出錢,這主任毫不客氣地說不會,他們的生源沒受影響,事實上yield還比往年高了一點。

最近這場討論,印象比較深的是關於好私高的有錢人家。不少人的說法和我們6年級申請有名的三所過程中的感受比較接近,也是我們感覺這三所對我們家不大合適的原因。這三家曆史比較悠久,作風比較老派,雖然也有很多革新之舉,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端著的。一些傳統,遠看覺得不錯,近查才發現不適合我家,缺乏衷心認同,申請過程我們也不夠積極,也沒被人家看中。不過這個過程是關鍵,讓我們弄清了我們和淘氣到底想要什麽樣的高中體驗,也重新認識了他現在的學校。那之前,聽說過這個學校卻沒放在心上。最終我們得到最好的結果,淘氣如願和喜歡的老師以及舊朋友上完初中,進入新學校認識了更多好老師好朋友。

了解這個高中的特點,覺得會有很大一大部分高知家長,但不覺得會有很多很有錢的家庭。事實上,淘氣這個class的家長,教授好幾個,非教職的博士還有兩位數,有錢人也不少。學費近五萬,去年捐款最多的25萬以上,匿名,不說了,下一檔10萬以上,有兩個淘氣班上的女孩家庭。其中一個中國小留,媽媽陪讀。這兩個女孩成績不算拔尖,平時也很低調。

歐裔家的媽媽歐洲口音比較重,參加學校義工活動很積極,不擔任家長會職位也不愛出風頭,host新生家長dinner,大額捐款家長dinner,和學生和家長都可以參加的節日party。我跟她說過一兩次話,感覺不是很健談的人,對她印象比較深的是感恩節在另一家的家長potluck,到結束的時間,別人都是收拾了自己的餐具,她安安靜靜地把主人家能收拾的餐具都衝洗幹淨落成一疊,主婦直接放進洗碗機就行了。我和主婦比較熟,當時正在廚房中島的斜對麵聊天,看得清楚,這大概就是中國老輩人讚賞的心中體貼眼裏有活了。

去年school trip之前,某天她家女兒課間拉著淘氣聊天,很自豪地說school trip的全錢是她自己掙的,還剩一點路上零花,完全不用家裏讚助。淘氣也是了解過高中打工的可能性的,知道找工不容易,問她做了什麽工作。她說做tutor,tutor center是她自己一直用的那家,一開始是義工,就是看著小學生做功課,結果那裏paid tutor突然不足,問她有沒有興趣輔導小孩,她就開始掙錢了。因為這次聊天,淘氣就把他第一份工作的希望從超市換到了tutor,還是沒能找到。

九年級開放日去做義工遇到了女孩的弟弟,他是唯一沒有家長陪著的孩子,不由得多問了幾句,看著很穩重大方,今年的新生。

host potluck這家的廚房中島是我見過最大的,房子裝修不豪華,很有格調很舒服的感覺,主婦說她不大會做飯。他們住的離我們比較近,她小兒子是淘氣一起乘公交通學的夥伴,在學校裏因為興趣愛好不同交集倒是不多。入學前,她host了第一個new students party,當時印象很深的是她的院子,有網球場,半個標準籃球場,後院一個大坡下去就是一個大湖,坡上的草和植物都長的很好,她沒請專業公司,都是自己幹,說喜歡gardening,不覺得這活累。她家捐款比學費多。

淘氣走的近的圈子都是STEM娃,有一兩個華裔家裏似乎挺有錢,家長的朋友圈能看出差別,孩子身上——至少淘氣看不出來。不過他也知道同學中有些人家很有錢,是聽其他人聊天透露出來的。比如,誰家住在城中出名貴的xx街,房子還很大,十幾個房間。比如,誰誰以前一周零花錢有五百,最近家裏給下調到了三百,他很生氣。

淘氣回來問我們家放他學校是不是窮的了,答案是不算,還屬於拿不到資助的。不過,他學費不菲,還是稅後的錢,交完學費剩下的就不寬裕了。淘氣因此有了點罪惡感,另外他需要花錢的地方都要問問多少錢,不是很需要很感興趣的幹脆能省就省了,還很想打零工掙錢。借機引導他的消費觀念,不要過於看重花錢,不要過於在乎價格,要看性價比,要看收益,消費可以省,有價值的投資不能隨便砍。學費雖然貴,如果他能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使自己各方麵盡可能成長,這些學費就花的有價值。

確認誰家窮可能比確認誰家有錢要難一點。去年開放日遇到的非裔媽媽是我遇到的唯一比較明顯的低收入家庭,她兒子比淘氣低一班,打扮說話都很得體,還是能感覺出來應該是沒上過大學的,可能是單親媽媽。她沒有多說自己的情況,也不違言對學校和孩子的很多情況都不了解,說幸虧大兒子已經進大學,小兒子好學,又很信服哥哥,選學校做申請什麽都是在哥哥的指導下完成的,說小兒子現在的學習條件比哥哥當初好多了,可以少走彎路。這話讓我想起老媽講古時說的,孩子多年齡差距大,身為教師的姥姥姥爺也就親身教導了最大的兩三個,下麵的都交給了哥哥姐姐管,說前麵的長直了,後麵照樣長,歪不了。兄弟姐妹不多,甚至獨子家庭體驗不到這個。

可能也是學校氛圍的關係,有錢家裏的窮人家裏的,在淘氣學校裏感覺區別不大。就說捐款,學校更在乎的也是參與百分比,而不是個人捐款額,說如果能有90%家庭捐款,放在私校聯盟裏,絕對比捐款額達到多少多少更impressive,因為捐款的家庭多代表更多家長認同學校的理念和教育。還說,有一些經費來自於第三方的match,有些機構看到50%以上家庭認捐了,就會很痛快地match,並不在意總共捐了多少,捐款比例低的話,這種match就很難拿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