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的小腳印

記下淘氣成長的腳印,也錄下自己心靈的曆程。自娛自樂,博老公一笑,也希望淘氣將來為了能讀自己的故事努力學中文!
個人資料
正文

雜事幾則

(2017-06-29 15:31:18) 下一個

去年這時淘氣對宗教感興趣了,不時問神是怎麽回事?媽你為什麽不信教啊?有宗教的人和無神論者有什麽區別?各個宗教都說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他們有什麽區別呢?等等等等。

本來就隻能在理科生堆裏偶爾賣弄一下文史的老媽,戰戰兢兢斟詞酌句地努力回答,生怕一句話一個詞用的不好,淘氣不懂事拿去跟別人說嘴,招來麻煩。從古至今,涉及宗教,十有八九都是坑!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更是坑中大坑!

好容易擺平一個問題,老媽還沒來得及鬆口氣,淘氣若有所思,又拋出一個。實在招架不住,去圖書館找了本《世界宗教和神學百科》給他:“自己看,別問了。”

就是衝著標題借的,自己沒看,不知道為什麽這本書不吸引淘氣,他仍舊問題不停,那些日子一見他開口提問,腦子就開始嗡嗡,話都聽不清。急中生智,想起一家信教的朋友早些年幾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教會的活動。那個教會好像比較開放,很歡迎非教徒。朋友熱情依舊:“歡迎。我們有很大的student center,初高中生根據年級分小組活動,有特別有經驗的leader帶領。淘氣肯定能學到東西,交到朋友。我們教會很寬鬆的,並不以讓他們信教為目的,隻是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學習聖經和教義。來吧,肯定不會後悔。”

生活在美國,還要學習西方的曆史文化,基督教是個繞不過去的山。老媽自己十八九歲時就曾為了看懂西方名著,囫圇吞棗地啃了一遍聖經,支持淘氣去教會體驗。

十二月,一個沒有遊泳訓練的周日,淘氣去這個教會看了看,took a tour,還挺喜歡。二月遊泳結束,就開始周日上教會了。我們drop off & pick up。小半年,大概就缺了兩次,因為周日有事。朋友的女兒和淘氣同年級,雖不在一個小組,assembly的時候能見到。朋友就覺得淘氣有恒心,孺子可教。

我很高興他不在拿那些頭疼的問題來煩我,又有點好奇,去那裏都做什麽了?有什麽吸引了他?淘氣並沒有交到新“朋友”,甚至對小組leader也沒有多高的評價,說他不行治不住那幾個總說話搗亂的男孩,隻會威脅要跟家長談話。每次回來,問他“今天做什麽了”,他都說沒什麽特別,有時候能說出討論的主題,有時候好像都沒有明確的主題。問他為什麽還想去呢,他就聳聳肩:就想去唄。

教會,好像成了他第一個不願意坦白地和我們討論的事情。如果不是了解他們的活動方式,我們弄不好就要胡思亂想想了。想想,他長大了,秘密隻會越來越多,不再同我們討論這個題目,也許是太了解爹媽的無神論立場。對他的宗教選擇,我們其實很無所謂。

 

淘氣有次認真地說:“I am pretty sure some of my school friends secretly admire me.”

我問既然是secretly,你怎麽知道?

“I can feel.”

他爹問你都有什麽值得人家“admire”?

“I don't know. Maybe, quite a lot.”

這自信,沒法說了!

有一次,他說:“好幾次,有人跑到他跟前問what would you parents say if you accidentally got a B.”

“是老師這麽問,還是同學?”

“同學。老師沒有這麽說。”

“那,你怎麽說?”

“我說probably nothing would happen. Actually, my dad and my mom do not care about my grade. 我希望他們知道我拿A是因為我想拿A,不是因為我爸媽要我拿A。”

“他們什麽反應?”

“Very surprised.”

至今,淘氣是全A+/A/H (highly satisfactory)學生。他知道關於Asian的stereotype,有時會把“You are A-sian, not B-sian”,“For Asian, A is averege”當笑話掛在嘴邊。他似乎有點完美主義,每一項作業每一次project都盡力做的完美,poster的圖和說明都要剪切黏貼得符合他的審美,對爹媽“差不多就行了,快去睡覺”的催促充耳不聞。

過去一年,老媽的河東獅吼十有八九都是因為淘氣耽誤了睡覺時間。現在他算明白了,在他媽眼裏好好吃飯,按時睡覺才是他第一要務,犧牲睡眠時間拿的A+,在媽這裏比不上按時睡覺拿的B甚至C值錢。

他十三歲生日想要一張信用卡一個智能手機。老媽的價碼標出來:現在到生日,每天10pm必須完成所有功課和內務,上床睡覺,隻要有一天沒做到,明年再說。淘氣說這條件不公平,可能有特殊原因,他沒法在10pm 上床。討價還價,每個月最多豁免三天。

 

三個月多前,淘氣抱著《the Illustrated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Universe in a Nutshell》給我看:“這本書我可以打開嗎?可以讀嗎?”

“當然可以。家裏的書,你都可以讀。”BN bargain books裏撿便宜買的精裝書,買回來兩年了,外麵保護的塑料膜都沒拆。

他讀書習慣有點奇怪。不是一本讀完再讀下一本,而是同時讀好幾本,又不喜歡用書簽。我們家的桌子台子上經常有攤開的書,或者倒扣著,或者幾本摞起來。說也不改,幫他收拾了兩次,他還不高興,說害他搞不清讀到哪兒了。好在家裏人少,爹媽也沒有強迫症,由著他了。ELA有次作業要求該寫一首詩,介紹自己的家,記得他有一句描寫"with a mess on every tabletop",真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偶然留意,發現他還真在讀霍金那本,百來頁了,悄悄跟他爹嘀咕:“你覺得他讀得懂嗎?”

他爹反問:“你說呢?真以為你兒子是天才啊?”

六月初吧,淘氣來抱怨了:“這本書,每個詞我都知道,可我就是不懂他在說什麽,not even A thing! It makes me feel I am an idiot.”

“正常,我也不懂。”

“你讀過了?我拿起來時,都沒開封。”

“我沒有。聽說世界上真能讀懂的人沒幾個,我不覺得我是之一。”

“什麽?你買了一本不準備讀的書?”

“嗯,名著,很便宜,就買了。也許哪天,我實在沒事做,可能會翻翻看看。”想想還是沒跟他說中文有個詞叫"裝逼":“即使我不讀,買回來,別人也可以讀。你不就開始讀了嗎?”

“嗯,可是我都不懂。”

“正常。就像蓋房子,地基都沒打,怎麽可能直接蓋第一百層?這本書就是你的物理大樓的第一百層,而你還沒開始學物理呢。”

“我已經知道牛頓三大力學定律了。”

“那是地基的第一塊磚石。”

“那我什麽時候能讀懂這本書。”

“大學畢業?或者研究生?你努力的話,也許更早。”

淘氣想想,有了點希望,把那書合上,放一邊去了。

 

上周,淘氣回家就上網查什麽,折騰了一會兒,叫:“媽,你來,看這個。”

他找了一篇關於anti-matter反物質的文章,嫌人家滿篇專業術語叫他的poor little 7th grade brain 一點也看不明白,叫我跟他解釋。

可憐他媽大學就上了一年普物,哪懂這麽高深的東西,隻能說說大概。

“至於構成反物質的反粒子到底是怎麽回事,為什麽與正粒子相撞就湮滅了,隻剩能量,我就不知道了。也不可能拿反物質出來切片檢查,現在所有的研究器材都是正物質不是?我個人覺得,現在說反物質怎樣怎樣,更多還是概念上的,理論上的,到證實完善還有很長一條路。”

“我真想看到反鐵。如果我在deep universe漫遊,也許有一天能看到。丟一塊鐵過去,看看會怎麽樣。”

“你先把自己修煉成宇航員吧。其實,就算宇航員,在深宇宙漫遊什麽的,估計你的有生之年也不大可能。”

“那我還是回去考慮time traveling machine,直接到一萬年以後去。”

“一萬年以後,你確定地球還在,人類還在,說不定都是AI當家了,你一出現就被抓起來切片。”

“那我......”

最享受的時光就是母子兩一起放飛,胡說八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