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犢——7月16日
(2008-07-24 19:12:10)
下一個
今天的sports sampler課玩的是棒球。設了三個壘,每個壘上一人,剩下的小朋友們在base排隊,輪流拿球棒擊球。規則是擊完球的小朋友跑一壘,一壘跑二壘,二壘跑三壘,三壘跑回base。
淘氣一開始在三壘,第一個小朋友擊完球就跑回base排隊。淘氣知道該排隊,但沒有跟著隊伍前進,慢慢和前麵的小朋友之間空出了一段空間。美國小孩從小喜歡棒球運動,搶著擊球,搶著撿球,排隊時也拚命想往前擠,場麵上不時有些混亂。先是一兩個很活躍的孩子直接插到淘氣前麵,其他小朋友還知道站到隊末的淘氣後麵,沒多久,站在他後麵的小朋友自動越過他到前麵去了。淘氣始終站在那裏,和其他小朋友離了一點距離。
我本想找地方看書,隻因今早YMCA各種活動太多,停車場滿滿,建築裏也找不到可以休息的地方,隻好捧著書坐在他們場邊。發現這個問題,沒心思讀書,指望教練像上次一樣能夠發現哪個孩子已經輪過,哪個孩子被“擠”到了後麵,能夠發現淘氣被“邊緣化”了。也指望參與的願望能夠讓淘氣跟著隊伍往前移動,走到教練跟前說:該我了。然而,也許是今天的課堂比上周要混亂,整個班輪過了兩次,婚往前擠的兩三個孩子甚至輪到了三四次,淘氣還是孤零零地站在隊伍的後麵。
心裏很鬥爭。一方麵,不久前還對自己說過盡量放手,讓他自己去感受去學會。另一方麵,給他報這些課,學會打球還是其次,更想培養他對群體運動的興趣,讓他學習參與學習爭取學習在群體中的行為方式。本來十幾個孩子的課,像這樣的機會平均一個孩子一次最多論上三到四次,即使淘氣始終被跳過,沒有機會嚐試,又怎麽可能培養出興趣?假使他總是被忽略,總是被排擠,他會不會以為這就是他在群體中的地位?冷冷清清地呆在一邊就是他的行為方式?若是這樣,上這個課還不如不上。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護犢心理作怪。
如此七上八下了一陣,直到教練第二次帶孩子們到體育館外麵飲水,下了決心跟出去,對自己說我交了和別人一樣的錢,淘氣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他的那份時間和機會被別的孩子消耗,不公平。
飲水器前的情況差不多,猜想教練第一次帶孩子們出來喝水,淘氣根本沒喝到。把帶來的礦泉水打開遞給他,淘氣喝了幾口還給我。大部分孩子喝了幾口水後都走開了。
看見我,教練對淘氣特別關注:“xx,你還沒喝水吧?”
淘氣點點頭,走上前喝了兩口。
周圍沒有別的孩子和事分散教練的精力,我努力笑得溫和有禮,還是覺得肌肉有些僵硬:“他還沒有得到擊球的機會。”
教練立刻說:“我知道。”
賠著笑,解釋說:“他知道應該排隊等著輪到他,可他不會隨著隊伍往前移,別的孩子就插到她前麵去了。這是他的性格,我讓他上這個課也是希望培養他的活躍。”
教練說:“我明白。他是好孩子,安靜聽話,可是很容易被忽略。”
不管教練心裏到底什麽想法,回到體育館裏,其他孩子仍是爭著擊球的機會,淘氣仍是安靜地站在隊伍後麵。教練把淘氣叫過去,教他擊球,一下子給了他三次機會。淘氣的表現自然很菜。
這件事情貌似解決了,我心裏卻不是很舒服。不是責怪教練或者別的孩子,而是淘氣的性格一直讓我有點棘手。有時候倒寧願他是那種粗野霸道惹禍的孩子,那種孩子貌似難管,其實隻是需要一個對他有製約能力的大人下個決心而已。反是淘氣這種容易受欺負受忽略的孩子讓當父母的頭疼。如果對方父母注意這方麵還好,否則我隻有兩個選擇,眼睜睜地看這淘氣“受欺負”,或者跳出去“欺負”別人的孩子。
見過替孩子從別的孩子手裏搶玩具的父母,說實話,看不上這種行為。哪怕態度貌似可親,話語貌似溫柔,以大欺小,不管對別家孩子還是自家孩子,都是可怕的榜樣。對自家孩子的成長更沒好處。
我一般選擇“無為”。如果他不在意,不覺得委屈,自然無所謂。如果在意,卻不能學會爭取和保護自己的權益,就得早早學會接受。他的人生中可能遭受很多“不公平”,我不可能每次都幫他爭回來。可內心裏還是希望他受點刺激,有一天能頓悟,在與人交往中采取更積極的態度。
也有些納悶。淘氣在和我們的交道中,表現並不差。遵守規則,大部分事情上都比較聽話,同時對很多事都會主動表明他的意見,會和我們討價還價爭取他想要的結果,也會反抗他不認同的事情,尤其對他在意的福利,有時還會表現出百折不撓的韌勁。可不知道為什麽,在父母麵前表現出來的交際能力,一點用不到同齡人的交道中。即使我努力創造他與同齡夥伴一塊玩的機會,他在這方麵的進步還是很少,隻是變得比較願意交際了,仍然很笨拙,讓人灰心。
希望心理醫生的評估盡快有結果,能找個專家谘詢一下這方麵的建議。
回家路上去圖書館,巧遇思思,又發生了一件小事。
思思是淘氣的反麵,從小就被人說bossy,最近更加顯著起來。一個強勢一個被動,兩個人倒是一直玩得很好,較少鬧別扭。思思對淘氣呼來喝去的同時,也會照顧他,教他。淘氣還是很喜歡同她玩。
兩個孩子拿了puppet玩。思思又有了個主意,不讓淘氣接著玩他手上的鬆鼠,使勁地把鬆鼠從淘氣手上拽下來。淘氣的手套在鬆鼠裏,在近五分鍾的拉扯過程中,淘氣的手顯然被弄疼了。鬆鼠被“搶”走後,淘氣拿另一隻手揉了揉那隻手的手腕。但當我問他疼不疼時,他遲疑了一下,還是搖搖頭。
這一次沒有受傷,但小朋友在體力上的長進讓我警覺,真不希望哪天愉快的遊戲突然變成一場災難。
思想一番,覺得至少先教給他保護自己的語言和正確的做法。回家以後,帶他做了兩個遊戲。
小人們排隊蕩秋千。一個小人一直站在原地,沒有跟著隊伍往前走。後麵的人站到他的前麵。再往後的人記得自己跟著誰,一個接一個都排到他前麵。那個小人一直沒能當秋千。
告訴他,排隊時要記住自己跟著誰,前麵的人往前走,就要跟著往前走。如果有人插到他前麵,要說我跟著他/她。
再來一遍,小人在隊伍裏跟著大家往前移動,終於輪到他了。
毛毛玩具們坐在一起聽“老師”唱歌。有隻小猴坐不住,去拉另一隻猴子。另一隻猴子不想走。小猴使勁拉他的胳膊。那隻猴子被拉疼了,他說:“Stop it! I don't like this.”
沒想到淘氣立刻說:“I will tell your mommy. I will tell the teacher.”
就我所知,淘氣從來沒告過小朋友的狀,不知是被思思這麽威脅過,還是聽別的小孩這麽說過。
不想他受傷,可也不想他什麽事都去告狀,隻好說:小猴想把另外一隻猴子拉走,並不是想傷害他。隻要讓他知道這麽做不好,it hurt,叫他停下來就可以了,不用馬上去告狀。如果小猴還不stop,不聽他的,再去告狀不遲。
這個好像太複雜了一點,淘氣沒聽明白。
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