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孩子的時候,聽朋友講過一件事。他的一個同事,美國佬,某個假期開車帶兩個兒子去Disney。一路上,兩個男孩,都是十歲左右,不停地在後座吵架。可憐的爹一邊開車一邊還要調停,最後實在受不了了,威脅說如果他們再吵立刻掉頭回家。兩個男孩安靜了一陣子又吵了起來,老爹二話不說,下了highway,打個U-turn,連夜開回家。回程的路上,兩個男孩再也沒有爭吵過一句。
據說,掉頭的地方已經快進Florida。當時,幾個人就議論說,從New England開車到那裏,什麽也沒玩就掉頭回來,那個爹可真夠tough的。那老美卻說那是他做過最正確的事情,從那以後,他的兩個兒子學會take his words for serious。他給當時家裏有個toddler的朋友一個忠告:keep your words!
回想自己小的時候,父母說好怎麽怎麽就怎麽怎麽,最終食言不了了之的事情也多得是,發生的時候,幼小的心靈還真有點受不了,父母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有了淘氣以後,不知不覺中也“遺傳”了一些這樣的毛病。有時候信口許諾一些什麽,回頭想起來,不準備履行,想著反正他還小,什麽也不懂,一笑了之。有時候對他說這個不行,他哭,鬧,心煩了,想想也不是什麽大事,就由他去了。
小孩子的聰明往往出大人意料。淘氣一歲半的時候,我們還在說也不是每一個2都trouble吧,so far淘氣很容易deal with呢。每次daycare回來,評語都是happy, friendly,有幾次silly的。平時也常主動對人笑,不怕生,鬧的時候大多都是有什麽需求沒有滿足。就在爸爸媽媽沾沾自喜的一周內,事情開始向壞的方向發展。
一個月以後,淘氣已經多處顯示trouble 2的特質。稍有不滿,抱著媽媽的腿嚎哭,滿地打滾著大叫,都是經常上演的戲碼。鬧得多了,媽媽的耳朵也慢慢遲鈍起來,能夠在穿耳魔音中回想看過的育兒書。
首先是冷處理,不用attention鼓勵不良行為。淘氣耍賴哭鬧的時候,媽媽不再好聲勸慰,也不再厲聲喝止,而是簡潔地告訴他,媽媽現在需要做什麽,需要多久,做完後可以陪他玩,讓他哭個5分鍾,然後給個什麽轉移他的注意力。他鬧得厲害的時候不肯要的東西,常常在5分鍾後乖乖接過去玩起來。
其次是consistency。媽媽反省了一下,發現原先的製度因為媽媽的情緒有很大彈性,一時禁止的一時又許可,造成confusion。重新過濾了一下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留下幾條應該堅持的,放寬其餘,不允許的不論什麽時候都不放鬆。
第三,留心他的需要,適當地妥協。比如,飯前飯後一個小時內原則上不給零食,有時他要得厲害,媽媽會想想,也許沒吃飽,或者餓壞了,給一兩塊餅幹看看情況。
如此堅持了兩個星期,情況有所改觀。鬧還會鬧,一半的case聲音小了很多,有時沒到5分鍾,淘氣自己找到事做了,另一半需要媽媽更多地分析和區別對待。
淘氣21個月,基本上還不會說話,但是,借用一位阿姨的話,什麽都聽得懂,還教會了媽媽誠信的重要性。
淘氣人小鬼大,很早開始懷疑媽媽背著他吃好吃的,每次看見媽媽吃什麽,都會要求分一口。某日,媽媽吃ice cream的時候,跟著吃了幾小口,淘氣就惦記上了。雖然媽媽立刻反思,認為不該太早讓淘氣接觸這些甜食,克製了一個月,一個月後的某天,趁爸爸開冷藏室拿東西,淘氣一把將ice cream的小桶拎了出來,舉到媽媽麵前,唔唔唔唔地要求。媽媽不理他,他就試圖自己把蓋子打開。
一個酷熱的下午,從外麵回來,淘氣不肯下車。媽媽被曬得發暈,隨口說:“你熱不熱啊?想不想吃ice cream?”
淘氣停下了玩fastener的動作,認真地看著媽媽。
媽媽繼續誘惑:“要進屋去才能吃ice cream,我們進屋去好不好?”
淘氣想通了,讓媽媽抱他下車,進了家門,靠著冰箱不肯走了。媽媽隻好繼續引誘:“從外麵回來,洗過手才可以吃東西,不洗手,就不能吃ice cream呢。”
淘氣乖乖地去洗手,然後,心滿意足地和媽媽分食了兩勺冰淇淋。
發現ice cream太好用,媽媽忍不住又用了幾次。每次答應做完什麽事陪他玩,一般也能兌現,在淘氣心中,媽媽開始有了credit。
這天是淘氣上daycare的日子,他抱著媽媽的腿,不肯和爸爸出門。媽媽蹲下身對他說:“你去daycare,和老師小朋友玩一會兒,媽媽下午早點去接你,好不好?”
淘氣痛快地對媽媽揮揮手,跟著爸爸走了。
那天是三位數的高溫,下午家裏很熱,媽媽想著daycare比家裏涼快些,先準備好晚飯,等樓上兩個空調把屋裏的溫度降下來了,才去接淘氣,比平時還晚了半個多小時。淘氣一見媽媽就哭了,一直哭,從daycare哭到家裏,喝著水哭,吃著餅幹哭,吃晚飯時不高興,讀書時不高興,洗澡時不高興,該睡覺了,還是不高興,一點點的事就淚雨滂沱。媽媽道了三次歉也不管用。
爸爸說:“明天你不用去daycare,媽媽上午帶你去圖書館,圖書館明天有人給小朋友講故事,淘氣想不想聽?”
淘氣安靜下來,看著爸爸。
爸爸繼續說:“聽完故事,淘氣可以在那裏玩一會兒,那裏有Lego和puzzle,還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淘氣去過,對不對?喜不喜歡?”
淘氣輕輕唔了一聲。
爸爸回到正題上:“淘氣要早點睡覺,明天早點起,不能遲到,遲到了就聽不到故事了,媽媽也不帶淘氣去圖書館了。我們現在去睡覺,好不好?”
淘氣又唔了一聲,上了床,不翻身不鬧,老老實實趴著吧嗒大姆指,直到睡著。
領教了不守信用的後果,媽媽第二天按時帶淘氣去圖書館。Meeting room一關,淘氣開始不高興地叫喚,要求把門打開。媽媽把他摟在懷裏,輕聲在他耳邊說:“淘氣喜不喜歡聽故事?”
“唔。”
“講故事的時候要把門關上。如果你再亂叫,吵到別人,媽媽就必須帶你出去,你就不能聽故事了。”
淘氣不作聲。
“你看別的小朋友,都乖乖的。淘氣也乖乖的,好不好?我們安安靜靜地聽故事,如果淘氣喜歡,我們下星期還來,好不好?”
“唔。”
淘氣安靜地坐了一會兒,又爬起來,跑過去試圖開門。
媽媽招了招手,把他叫回來,輕輕問他:“你剛才答應媽媽什麽?是不是要乖乖坐好聽故事?如果不乖,我們就要出去,以後都不來了。”
淘氣不作聲,雖然不能乖乖坐著,卻是再也沒有喊叫。Program編排得很好,讀完一本書,會放一段音樂,讓媽媽帶著小朋友一起活動一下,淘氣對老太太讀的書不是很感興趣,對附加部分倒很喜歡。Program結束後,淘氣又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了一會兒Lego和puzzle,度過了快樂的半天。
媽媽和淘氣找到了新的相處方式。媽媽會提前把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告訴淘氣,告訴他做完什麽什麽,會有他喜歡的活動。有時淘氣在外麵玩瘋了,不肯回家,媽媽會告訴他媽媽現在需要去做什麽,我們可以明天再來,如果他不肯配合,明天後天都不出來了。淘氣仍會有一些抗拒,但總的來說,合作多了。媽媽需要做的,就是遵守承諾,加強良性循環,同時,不要隨便許諾。
周日的傍晚,爸爸把買回來的食物放進冰箱,淘氣不讓關門,在冰箱裏翻弄起來。爸爸叫他去洗手,準備吃飯,叫了數聲,毫無反應。媽媽輕輕地說:“淘氣,去洗手,然後吃飯,吃完晚飯,媽媽給你讀書。淘氣喜不喜歡媽媽給你讀書?”
淘氣扶著冰箱的門,看著媽媽:“唔。”
“那麽,先去洗手。”
“咦,哈!”淘氣歡叫著,跑進bathroom讓爸爸洗手。
媽媽的感想:If everybody kept his/her words, things could be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