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耳VII

(2006-02-13 10:34:26) 下一個
2005年我最喜歡的兩部電影是Hitch和Two for the Money。不知淑女姐姐和老實和尚觀後何感。我的印象是,上天若寵愛一個人,不必給他家世顯赫,也不必家財萬貫,更不必力可舉鼎,貌若潘安。隻要給他好口才。

當一個賭徒傾家蕩產孤注一擲,而又希望渺茫前途未卜時,他需要的不是統計圖表,而是聽到一個讓他信服的,在這本質上不確定性的宇宙裏,一個讓他覺得確定的聲音。

晉國出境邀擊的大軍計劃取道虞國,特派使節通告。虞國的聰明人宮之奇勸告國君,“我們決不能答應。如果晉國強行通過,我們可能無力阻止。但仍應堅持原則。即使晉國人也會肅然起敬,而虢國無論勝敗,都會感激我們的正直。如果助紂為虐,唇亡齒寒的局麵必然形成,虢國敗兵之日,就是我們虞國亡國之時!”這番話義正詞嚴,堂堂正正,本是當時局麵的正解。

但人類最大的本領就是講道理。最會講道理的人就是最有本領的人。即使數千載之後,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看看今日社會誰擁有金錢權勢?不是種植瓜果菜蔬的農夫或生產服裝鞋襪的工人,甚至也不是科學家。四肢與大腦的發達都不如口齒的便給來得實惠。耶穌說,舌頭在百體中最小,卻轄製全身。於是推銷員,律師,政治家,這些耍嘴皮子的家夥們就在MATRIX裏如魚得水。

晉使對正自猶豫不決的虞國國君說,“宮先生的話,令人可發一笑。既然無力阻擋,又何必螳臂擋車,多此一舉呢?你們配合好晉國的軍隊,在虢國看,是出於不得已的苦衷,晉人呢?樂於受惠,怎會恩將仇報?我今天特向大王獻上禮品若幹,以表心意。”說罷,大包小箱地抬了進來。

言語和金錢的合力是巨大的,虞國國君一聽,也有道理呀,不如現利。於是晉軍順利通過虞國。

此前不久,虢國國君做了個怪夢,恍惚自己置身廟堂之中,隻見一個神將白臉虎爪,拿著黃金鉞,極其凶惡。他待要逃跑,神將大吼,“休走!金人襲爾門!”一身冷汗,大驚而醒。第二天,依例國王惡夢,宣召太史來解。史囂直言不諱,“照大王的描述,應是上天掌管刑罰的神叫‘蓐收’,那是君晦臣暗,家國離難。至於‘金人’,當是‘晉人’。”

虞國國君不過糊塗而已,虢國國君則是弱智加殘暴。他對於史囂的回應就是把他抓起來,酷刑折磨。然後下令全國臣民向自己“賀夢”。仿佛對於命運的示警置之不理,就是逃避災難的好辦法。

小小的虢國上下如醉如夢地歡慶國王的“吉夢”。隻有一個冷靜的人,叫舟之僑。他召集家族會議,對大家說,“人生一世,有天災,有人禍,有些自己招致,有些是不幸。有些災難來臨前沒有任何預兆,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有些,當其來時,會有跡象可尋。”

他用冷靜的眼光巡視了一周,按齒尊或坐或站的族人們,都顯出專心聆聽和信服的表情。於是他滿意而堅定地繼續,“我國大王,平日德政不修,今得此惡夢,實在不出意外。而他的舉動則顯示出,無可救藥,無可挽回。”

“正如我平日所言,我們預做打算,隻按照最壞的可能性來製定計劃。等事情發生時,我們就會比別人搶先一步。這叫‘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若實際情況沒那麽壞,我們也不損失什麽。偶然,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得好。那即使所有計劃顯得多餘,也沒關係了。”

“所以我決定,咱們舉族迅速遷出虢國!”

聽眾有的低聲而堅決地應和,有的不住點頭。當晚,舟家老幼,在鄰人詫異的眼神,和舉國節日的氣氛中搬家了。成為孔子“危國不入,亂國不居”的幾個範例之一。

看起來,是亂世特有的場景;但實則是人生的常態。生活在當今的網絡時代,信息的大量產生與高速傳播,使得人們的思想溺死其中。忘記了過去,也鮮為計劃將來。過去現在和將來,在現代漢語口語中已等同於,昨天今天和明天。

吃快餐和穿便裝到百老匯看戲的人們習慣於不注意細節,就難以體會生活的完美。紅樓中的頑石在入世之前,就有和尚老道一番關於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加“好事多磨好景不長”的研討。

我們自己身處滾滾紅塵,卻作何打算?舉例來說:購物,退休計劃,與婚嫁這三件事。我們所花考慮的時間遞減,是否與其重要性成反比?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是一種“今日事今日畢,明朝尚有明朝事”的短視。年初印度洋的海嘯,上月新奧爾良的颶風,本周巴基斯坦的地震,人與國家都全無應對,科技的昌明,人文的進步仿佛紙上談兵。

其實天災人禍伴隨曆史,何曾少過?因此有孔孟之道的誕生,時隔百餘年,地方萬餘裏,柏拉圖亞曆士多德師徒也提出類似理論。在那個叫做“共和國”的烏托邦裏,哲學家來領導國家,因為他們是最聰明的人,可以替天下人訂計劃。而其他人的使命就是聽從。wise people give orders; not to listen.[republic]

原來天下的學問分為兩種,吾輩從書本上來的叫知識,百姓平日所習用者稱經驗。這兩種大不相同。知識來得條理全麵,因此重在事物的共性;經驗來得瑣碎,因而其特色是個性。所謂“閉門造車”,即指書生可以把造車的理論說得頭頭是道,因他掌握了共性。但未必可以造得了這一輛車,因為此車非彼車,具體情況不同。

但說到把握宏觀,見微知著,勞心者就有用武之地了。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孔孟視為君子的四重任務。

有了這個框架,我們就可學習美國戒酒會的格言,“上天給我們能力,在沒發生災難時,我們預防;預防不了的,我們克服;克服不了的,我們接受;接受不了的,我們逃避。”

我們要麽做整日思索,為人生,社會開處方的智者,要麽跟隨。WHEREVER THOU ART,ACT WELL THY PART。豈非天下大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