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銀河下九霄
—— 神六升空紀實
今年(2005年)十月十二日早上北京時間九時整,搭乘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的載人飛船神州六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由神箭 — 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十月十七日下午四時三十二分用降落傘在中國的內蒙古某地著陸,離預定著陸點僅差一公裏。
這次上天,空間飛行時間是一百一十五小時三十二分鍾,行程二百萬英裏。飛行成本大約一億零一千萬美金。從飛行質量上看,行家都認為這次飛行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真正的完美之旅。中國宇航員在飛行途中進行了變軌,在某些技術上超越了俄美兩國。
神六發射標誌技術先進
2003 年發射的神舟五號,隻載單人,而且上升過程中振動和噪音很大,感覺難受。神六載兩個人,振動和噪音大幅度減小。神六的著陸點正確,隻離預定地點差一公裏,而且是直立著陸。控製上和技術上要比俄羅斯先進。不單技術上超前,神六在質量管理和係統工程上也達到世界級標準。這次發射,前後動用了十幾萬人,零部件幾百萬個,每一個的每小時失效率都在十的負九到十次方之間,一線的操作指揮人員就有三百多人。
據專家比較,俄羅斯至少研製過東方號,上升號和聯盟號共三代宇宙飛船,相比聯盟號,“神五”和“神六”相當於其第三代水平,在個別地方技術上超越了聯盟號。美國有水星號,雙子星座號和阿波羅號飛船,神五,神六應比雙子星座號先進,但不如阿波羅號,因為阿波羅號是登月飛船。
在運載火箭方麵,中國與美俄的水平相差很小。與歐洲比,中國在綜合水平上有差距,但個別技術領先。
兩個航天員出身窮寒
此次參與神六發射的候選航天員共 6 人,兩人一組分成三人梯隊。一個梯隊裏有一個指揮長和一個操作員。在飛天前五個小時,最後確定上天梯隊。第一梯隊有閃失,第二梯隊馬上換上。最後選定太空人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心跳速度,誰能正常控製自己的心跳,誰就是最後的贏家。當年楊健利在神五上天時前五天,其心跳始終均勻地保持在每分鍾 70 次左右,直到飛船升空。
這次上天的兩名航天員, 40 歲的費俊龍和 41 歲的聶海勝,始終都在第一梯隊。在十月十日的全係統實戰訓練中,就他們倆是第一梯隊,可以進神六機艙演習。心跳始終保持平穩。
費俊龍和聶海勝都出身於窮寒之家。聶海勝出生於湖北省楊鎮樊莊樹 8 組,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父母靠種田維持生計,家大口闊,生活拮據。海勝十四歲時,父親患胃穿孔去世。現在老母已經七十四歲,得腦溢血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在聶海勝上中學的時候,曾有一陣子家裏特別困難,要中途輟學。他的中學校長家訪以後,做出了“學雜費,書費全免”的決定,從此造就了中國的一個航天員。一九八三年三月,聶海勝讀高二時,被選入解放軍當飛行員,三年以後,他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然後成為航天員,直至這次神六上天。
費俊龍出生於江蘇省陽澄湖畔的昆山巴城,是陽澄湖大閘蟹的出產地。費俊龍遊兩位姐姐,在家排行第三。才十來歲就經常下田幹農活掙工分了。田間勞動辛苦繁重,費俊龍卻從來不擦傷碰傷。後來招考飛行員全身要求不能有一條疤痕,費俊龍也過關了。一九八二年費俊龍考上了飛行員, 一九八六年 到武漢某航校擔任教官,一九九八年成為中國第一批宇航員參加集訓。終於在今年十月升空。
世界各國,反映不一
神六飛天圓滿成功,世界上主流媒體一片讚譽之聲。掌聲過去以後,真正的新聞追蹤卻反映出各國不同的心態。
美國的媒體追蹤最多。雖然航天對美國人來說已沒有了往日的光彩,但各大媒體還是給了充分報道。 MSNBC 在神六升空時作了一個在線民意調查:“你如何看待中國的航天發展?”揭曉時,共有 12247 張選票, 55% 選擇“標誌著一個國家的最終崛起” , 21% 選擇“對西方是一個威脅” ,基本上反映出美國主流社會對中國看法的百分比。
美國軍方卻對神六升天表示極大的關切。專家認為,中國既然能將各類航天器準確射入太空軌道與指定地,如果在航天器上加上彈頭,也就具備了太空襲擊及撞截的能力。中國成功發射神舟飛船,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克製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王牌 – 小動量空間火箭技術。這將動搖美國的軍事大國地位。五角大樓的人士還說,中國在陸,海,空三軍上又提出了“天軍”的感念,戰略上對美國是一個大挑戰。
日本則有酸葡萄的心態。對於“神六”的成功,日本國內是既羨慕又不服。一方麵不得不承認中國前進了一步,另一方麵卻懷疑中國隻是靠進口零件而已。更有《讀賣新聞》,認為中國空間站會危及全球安全。日本人本身有一航天計劃,要於 2005 年在月球上建立國際基地,也想成為航天大國。
另一個想成為航天大國的是印度,他們計劃在 2007 年或 2008 年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也就是稱為無人登月工程的“月球飛船一號”。印度人一方麵表示祝賀,另一方麵卻試圖降低這次中國航天成就的重要性,聲稱中國隻不過是用了俄國的技術,雲雲。
中國宇航展望
據專家透露,下一步是神七在 2007 年發射。神舟七號將是無人駕駛航天機。神舟八號將於 2009 年發射,神八將實現宇航員出艙行走和空間艙的交會對接。中國可能在近期內研製第一代航天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