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長的期盼和耐心的等候,我終於踏上至少被侵占廿七次的古城的這塊土地。從曆史的角度,耶路撒冷可是高居遭受入侵城市的紀錄榜首。它那長長的入侵者名單包括:埃及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敘利亞人、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穆斯林、十字軍、土耳其人、大英帝國、以及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現代以色列政府的猶太軍人。
也許你也像我一樣,乍讀著這份長長的名單真覺得不耐煩。不過,在耶路撒冷沒待上幾天,我就明白了是這份入侵史架構了耶路撒冷古城多樣性的古跡與文化。對曆史的認識會添加對耶路撒冷地理景觀、文化古跡理解的深度和趣味性。
西牆禱告廣場
在耶路撒冷,我學到的頭一個希伯來字是kotel,也就是指聖殿山側那片古城牆──西牆。耶路撒冷老城裏路彎彎曲曲的,若是迷了路,隻要問kotel,就可找到西牆禱告廣場(Western Wall Prayer Plaza)。對外地人來說,西牆禱告廣場就像是路標一樣,找到了它,就找到回家的路。
西牆又稱為「哭牆」,因為人們看到猶太人在祈禱、誦經時想起了千百年來所受到的苦難,內心傷痛不已而撫牆痛哭,才有此稱呼。然而,據說猶太人隻稱這道牆是西牆,隻有外邦人才稱呼它哭牆,並且近年來愈來愈少人這樣稱呼。
西牆是第二聖殿時代的古跡,大希律建築的。這是不難分辨的,因為大希律建築時,喜歡在石塊外麵加一圈等寬的框框,算是他的建築作品印記。
西牆禱告廣場古牆靠城門的角落有一片挖掘的遺跡,是第二聖殿時代聖殿被摧毀時的遺址,以色列政府特地把這塊遺址辟為公園地,讓國民引以為鑒,不讓曆史重現。我踩在遺址的石塊上,望著聖殿山那高高的城牆,感歎聖殿被摧毀時,百姓恐惶悚懼,羅馬兵丁從高高城牆上推下許多巨石,不曉得當時有多少人被推下來摔死或是被砸死在亂石中。
牆角處有塊破裂的巨石,據說節期時祭司就是站在這塊巨石上麵吹號角,但在聖殿被摧毀時,羅馬人把這塊巨石從城牆高處砸下來。不過,真正的那塊裂石已經被政府收藏起來,以免人破壞,而遺址上這一塊是仿石。我仰視著那塊巨石原有的位置,想像著祭司站在城牆高處這塊巨石上吹角,以及原有聖殿的雄偉輝煌,內心唏噓不已。
我曾經去西牆禱告廣場兩次。事先就有朋友嚴嚴警告,不要走錯邊了,因為禱告廣場男女是分開的,一位女性友人曾走錯邊,被嚴厲斥回。你可別小看男女有別這件事。才到以色列頭一個星期,我就闖了個小禍,惹怒了一位正統猶太教信徒。他怒不可遏,兩眼冒火,隻差沒開罵,氣憤憤扭頭就走,而我不過是向他稱讚他的孩子活潑可愛。也許你會納悶,我錯在哪裏?
說來有點兒不太好意思,錯在二點:第一,對極端保守的猶太人而言,隻有妓女才會眼睛直盯著人男性看;第二,極端保守猶太人守安息日要保持聖潔,而與妻子以外的女性交談算是汙穢他。
前麵那事件是發生在以色列一個小城,不過我這個人記取教訓。到了耶路撒冷的頭一天,我迷路了。隻好找人問路,那天恰巧也是安息日前的下午,整條街上隻看到三
我頭一次去西牆禱告廣場,是與琳達一起去的。琳達是我在耶路撒冷認識的新朋友。她是社會學教授,她的父母在四十年前曾經住在耶路撒冷向穆斯林傳福音。她趁著休假年在當地做義工,舊地重遊。
插句話,你若上以色列宣教,無論是短宣或長宣,進出關時都不可明言自己是宣教,而要說是做義工,不然就是自找麻煩,下回別想進以色列。以色列政府對在以色列地傳福音是極其不悅的,盡管以色列政府近幾年來了解基督徒是他們最大的盟友,但是盟友是一回事,歡迎你們來,但要是傳福音可是會變成拒絕往來戶的。我在耶路撒冷這段期間,就遇見長期宣教士在續簽簽證被拒事件。
進入禱告廣場前,琳達問我,『你知道基督徒與猶太教徒在西牆前分別在哪裏?』看著她的表情,我曉得她別有深意。我仔細檢查自己,不也是入境隨俗,穿著長長的裙子,大熱天還穿長袖,也披上頭巾了嗎?不曉得她賣著什麽關子。
她望著我一付大惑不解的模樣,笑笑地指出有些人在西牆禱告,塞了禱告小紙條後轉身離開,那些人大概是基督徒;而麵向西牆倒退走出來的,則是猶太教信徒。她說,猶太人認為上西牆禱告是極神聖的事,就像來到主神大君王麵前,所以離開時,怎可背對神呢?她解釋完,拋下一句,「你可以說這不過是儀式,要不要做,隨你!」就往前走。
說實在,若不是她提醒,我還不會想到這一層,八成是禱告完轉身向後轉。然而,經她這一點,我忍不住反問自己,禱告時是否每次都意識到自己是來到全能宇宙真神麵前?
猶太人有句俗話『城牆有耳』就是指著上帝垂聽在西牆的禱告。而當我靠近西牆約還有二步的距離,我的淚水就不自禁地湧流出來。我詫異地發現自己居然在這人聲鼎沸中,能感受到神濃濃的愛意!不自禁地開始為猶太人歸向愛他們的上帝禱告,並且也為我的親人和基督的教會禱告!
禱告結束時,還覺意猶未盡。看著旁邊站著耐心等候我的琳達,我對自己說,我還要再回來。
第二次去,是自己單獨一人。那天人不多,我靜靜地找了張椅子,隔著三、四步的距離,望著城牆,默想經文祈禱。坐著坐著,眼淚又是不聽使喚地掉下來,感受到神百般呼喚著我更深地歸向 ,也感受到 百般呼喚 所有兒女歸向 。
感覺上好像過了好久,眼淚才止。環顧四周,好幾位猶太婦女手拿著每日禱告書(Siddur)祈禱著。不禁想到自己過去曾誤認猶太人信徒死守儀式條文,豈不知四福音記載的是指二千年前猶太人中某些法利賽人,不是指全部的猶太信徒。在每個時代的每個族群當中,總有些死守儀式條文的人。想想自己是犯了不求甚解、以偏概全的毛病。
其實,猶太人履行這些儀式背後的動機,值得深思艾法。據說每個猶太會堂都掛了『要知道你站在誰的麵前』字幅,為的是提醒敬拜者禱告時,要以崇敬的態度來到全能神的麵前。當他們用每日禱告書祈禱時,若是發現自己分心或是有口無心,就會從頭再禱告一次。猶太人教導,沒有kavanah的祈禱就像沒有靈魂的身體,空有儀式。kavanah這個希伯來字是專注、有方向、專心致誌的意思;用在禱告時,則意味著要定意抱著熱情來到上帝的麵前,認識 、聆聽 聲音、明白 的旨意、且遵行 的旨意。猶太人就是抱著這份kavanah的態度來到西牆祈禱。
那天離開是依依不舍地走,不知何時能夠再訪。我抱著虔敬的心,低著頭,麵向西牆倒退走。比起上一回,我這次倒退走路比較有經驗,沒有東撞西撞的,順利地退到入口。
到了入口,我抬起頭來,看到一位猶太婦女望著我微笑,我想她是為我這份內心的敬意而高興吧!在耶路撒冷的那段時間,常常看到一些正統猶太人對觀光客的喧嘩、目中無人而一臉嫌惡。這真的不能怪他們,觀光客的喧嘩的確衝淡了在聖地上人們對上帝的敬畏之情,並且觀光客們往往看到正統猶太人穿著傳統服裝,就舉起相機拍照,也沒有徵求對方的同意,這態度與在動物園向猴子猩猩拍照,又有何區別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