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真愛國、愛民嗎?
屈原如此「愛國」自殺行徑,真是出於愛嗎?或許從最近一則阿富汗戰事新聞可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些許洞見。男主角克勞雪爾(Matt Croucher)是一名英國海軍陸戰隊上等兵。今年二月九日傍晚,太陽才下山,他在下士長官的帶領之下,與另外二位戰友在阿富汗哈門德省沙金市南方巡邏。
他們一行四人在黑暗中行走,突然克勞雪爾發現自己踩到敵人安置的一條引爆線,拉開了手榴彈的引爆針。千鈞一發中,隻聽克勞雪爾大喊一聲:「手榴彈!」警告旁邊三人,下士馬上趴下來,隻看見克勞雪爾做了一件出乎人意料的事──他用背壓在那枚手榴彈上,想用自己血肉之軀與背上行軍帆布背包來減低手榴彈殺傷力,救護其他人;而下士回頭看另二位上等兵,一個貼著牆站掩護自己,而另一個則是呆立若雞。
手榴彈爆炸了,克勞雪爾的背包被炸到卅尺外。他們曉得塔利班必然隱伏在附近,會進前來驗收成果,於是決定利用黑暗的優勢,按兵不動,等敵人來,伺機反攻,力圖全身而退。
他們的策略成功了。也許你會像我一樣,好奇想知道克勞雪爾是否活下來了。在這種情況,人會被彈上幾尺高再落地,以人體結構來說能不死也是嚴重傷殘,因為人的脖子與四肢關節是最脆弱的。故事結果是,盡管有炸彈碎片嵌入克勞雪爾的鋼盔和護身甲,但除了流鼻血和一點點小傷之外,克勞雪爾完全無損。
戰友們推薦他拿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不過看樣子,他大概拿不到手。大家可不要為他抱不平,原因是在戰地中,這種舍己為人事跡不算少見的。
屈原與克勞雪爾兩人愛國的心是不容置疑的,但前者似乎是在了無盼望之下做出自殺行徑,彷佛是向無力改變的現狀施展的最後一擊;而後者則是抱著希望,盼望藉著自己的赴死能夠救助自己的戰友。
克勞雪爾舍己救人的行為很難讓人不連想到兩千年前耶穌為人類流血舍命完成救恩,而這份救恩的信仰本是西方社會的基礎。基督救恩所帶來複活大能的生命是人類的光,正是戰勝自殺、憂鬱症等人生絕望黑雲的力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