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1)
2020 (107)
我店西邊兒,隔兩個門兒,是一家印度人開的印度店。飯店。
其實那裏原本是家墨西哥店,店名兒就用老板的名字,Regio’s 。雷哥斯。
兩年多以前,看到墨西哥店的老板找了幾個人,往外搬東西。沒過多久,就看見那店麵裏麵空了,有人進去裝修。
裝修的工人跑到我這兒來吃飯,才知道是印度人接手了。有的老客人來,無比惋惜地說,唉,雷哥關門了!語氣裏麵是無限地擔憂,好好一家熟悉的店,說關就關了,總有些遺憾。
我說,他們應該是退休了。雷哥開店,從2000年幹起,一直用的是自家人。而且他們屬於堂吃店,店麵裝潢精致,菜單高級,利潤應該比我們大得多。十六七年做下來,不富也不會窮了。
印度人叫埃勒博,黑黑的精瘦漢子。他那年六月份開業,一有問題就跑過來詢問我們。兩家不同類別的同行,很快很容易就成了朋友。
最早客人議論他們的菜單,著實有些替他擔憂。也是大菜單,菜單上保留了原來的墨西哥餐,還有漢堡之類的老美餐,然後才是他們拿手的印度餐。
從餐飲經營上來說,麵麵俱到實屬大忌。你想拉住所有客源,反而會失去應該留住的固定客戶。還好,兩年下來,客流量見增,survived。
最驚訝人家的是經營得瀟灑,起初七天開門,很快就改了營業時間,周日關門休息。試想我們幹了這麽多年,同時開業的雷哥都退隱了,我們仍然堅持七天開。印度人真想得開啊!
不止是有得休,前年冬天印象裏才開業不久,忽見他們後門冷清,沒有人氣,上前麵查看,才發現門上貼了條子:因家庭原因,歇業兩周。
後來他們回來,遇見去倒垃圾,問及原因,原來是一位主廚的印度家人病危,隻好緊急回去處理。和中國人一樣!一個餐館,一個蘿卜一個坑。少一個人,就難轉起來,幹脆關門一起休。也是沒辦法的事。
為什麽我今天想起來寫他?因為前幾天又不見動靜了。上周五領導就好奇地說,怎麽他們後門沒人呢?我們九點關門回家,那天是早的,可他們已經空了。難道那麽早就收工了?不太正常。
於是就關注起來。今早晨我在門口擦擦玻璃,也沒見到前麵有車,就索性走過去看個究竟。果然是靜的,門上沒有留字條,隻有一張衛生局印刷的紙貼在玻璃門中央。我好像得了信息,急急回去給領導匯報。知道為什麽他們沒人了,是給衛生局關了!
領導那裏笑我,哪裏呀!那條子我早看了,那是表示衛生過關的告示。誰會把衛生局關你門的條子貼上呢?
哦,我外行了!那他們為什麽不開門呢?
又是家裏有事了唄!
自己幹生意,遇上有事,還真沒辦法。
那新開一個店,就常常關門,盈利夠嗎?我們以前可不敢的。
想起那天不久前埃勒博門口走過,笑嘻嘻問好,互相交流一下生意經,他說都好。那就應該沒問題。
該開門就開,開門就營業。說關就關,不怕不憂。
這態度,是不是值得學習呢?
是,總覺得華人在外麵憂心太重,太缺乏安全感。印度人也是新移民,似乎就更拿得起放得下。至少是不貪。當然,人家的餐利潤大,可是他家的店麵大,租金也大啊。
總之,人家不怕。
這態度,是不是值得學習呢?” --- 我覺得值得學習。 :) 但美麗你說郵輪就郵輪, 也很瀟灑啊。 :) 你郵輪的時候, 是不是也關店呢?
我的禮品生意告一段落了。下月就從澳洲搬家回新西蘭,置了農場,另幾處物業收租,算財務自由了吧。
加油,打拚出來的事業是自己的,不像爬藤之後高級打工。再高級,還是打工。
我的表弟84年來美國就開始作中餐館,每天作14小時,一星期開門七天,365天隻有感恩節不開門,後來在他餐館對麵開了一家又大又豪華,菜價更便宜的中餐Buffet店,是幾個福建人合夥開的(福建人很幫同鄉的),他家的店一下就沒生意了。所以你家的隔壁來老墨,老印餐館都不要緊,最好不要來老中就好!
很讚美麗妹妹和先生自己平時工作辛苦,休假郵輪瀟灑看世界,享受生活。春節到了,祝美麗妹妹闔家新春快樂,幸福如意!
西方人排斥華裔,這是原因之一。
這態度,是不是值得學習呢?”
芝加哥特別熱門,高級的日本店周日是不開的,定位都要排隊。店主很想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