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的中國人
(2005-07-14 03:01:06)
下一個
新西蘭的中國人
梅西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紐西蘭中,十個有九個是快樂的。其實人類的生活,本來就是在追求安全、舒適與快活。如果一天到晚,忙碌緊張,席不暇暖,勾心鬥角,乃至於精疲力盡,驚心動魄,即使擁有無比的富貴,過著極度豪奓的生活,也沒有甚麽樂趣可言。遠不如茅屋數椽,粗菜淡飯,心安理得,來的安適,來的享受,來的快樂。物質社會所追求的是前一種,我們中國人所求的心靈自安是後一種。
在西方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隻是權利與義務。權利之所在,是必爭必奪,決不放鬆。因此,他們的政治是權利政治,他們的經濟是權利經濟,他們的教育是權利教育。一切的一切,無非都是權利。至於義務,不過是換取權利的一種手段而已。權利是為己的,義務是為人的。換句話說,西方人一切都是為己,有時名義上為人,事實上還是為己。生活在西方社會,自然是講求個人主義,斤斤計較的。甚至把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心壓縮到最小的限度,而把人與人之間的利害心擴張到最大的極限,因此人與人之間比較冷酷,沒有所謂的道義與人情。
就因為西方社會是由權利與義務的對等關係結構而成的,所以他們在權利得失關頭是六親不認的。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誰也不能侵害誰的權利。父母養育子女,這種責任一方麵是出於本性,因為所有動物都養育其所生的子女,這是天然義務;另一方麵是由於法律,這是法定義務。反過來說;子女賴其父母之義務養育成人,這是他們應得的權利,從父母的天然義務來說,這是子女們天賦的權利。從父母的法定義務來說,這是子女們法定的權利。
除了權利和義務之外,西方人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可以說是其它關係相當的淡,而這種權利義務關係的存在,多半是在子女誕生到長大成人的期間。過了此段期間,子女婚嫁成家,各自獨立,各為其本身的生活事業而忙碌,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非常的淡泊了。
雖然,西方子女也有懷念其父母,永遠和父母保持親密關係的,但其在法理上、在觀念上和事實上,子女在成人後就和父母脫離而獨立了。因此西方社會有許多老年人多半晚景淒涼,在極度寂寞和痛苦中,度過其殘餘歲月的,有財產的尚可以財力誘惑一點感情的慰藉,購買一些生活的照應,沒有財產的,則雖子孫滿堂卻是舉目無親的,饑寒疾病,無人照料。甚至甚麽時候死了,都沒人曉得,尤其不堪的,是經年累月,找不到一個說話的人。
這種事情,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自古以來就不可能發生的,直到西化以後才逐漸受到影響,說不定再過幾年就完全與西方人一樣了。這在我們的祖宗看來,是一件極了不得的事體,我們祖宗所世代相訓相守的,是傳宗接代承先啟後。
因此,父母對於子女,是無條件的慈愛,子女對於父母是無條件的孝順,在從這種慈孝的關係向上向下推,向上自父而祖而曾而高,以至於民族的始祖,使人人與自己的曆史文化相結合。向下自子而孫而曾而玄,以致於無窮的繁衍,使人人為自己的前途遠景而努力。我們祖宗希望於世代子孫生育繁衍的唯一目的在於「光前裕後」,「繼往開來」。
其次從父母子女的關係,向外推展,推及於旁係血親,推及於親戚朋友,使人人互助合作,打成一片,相親相愛共存共榮。因此,我們的祖宗是教導我們,父母子女的關係是天倫的、是神聖的,也唯有將這種關係推展出去,才能造成倫理的、仁愛的社會,才能保障生存,無窮繁衍。因此隻要能繼續保持這種關係,相信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必將會永久存在於這世界上,生生世世快樂無比。
紐西蘭人是想到現在,因此他們覺得好快樂,但是當他們想到他們的老年,想到他們自己的未來與子孫的未來,他們會比我們中國人快樂嗎?
轉自:http://www.chinese.net.nz/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