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深 深無怒

如若不愛,請慈悲走開。
正文

爸不爸媽,護不護娃,自不自家,害不害羞呀

(2008-11-29 16:22:03) 下一個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
無論他們到哪兒,中國就在他們身上。
---高行健

>>>>是非可有斷?
>>>>東西論長短。

 

1.爸不爸媽

幾周以前,美國大選進行的熱火朝天,我發燒發的熱火朝天。哦爸媽勝出當晚,很多人激動的說不出話,我的嗓子啞的說不出話。

 

請不要從這個翻譯上引發什麽不良聯想,一國總統,衣食父母官,僅這個意義上,我擔保“哦!爸媽”這個譯法基本隻褒不貶。

當然至於到底爸不爸媽,就靜等他應對金融風暴第一招了。且不管全球鬧米荒,臭氧層穿洞,冰川溶解,地震頻發,動植物生態失衡等等,畢竟,眼下,麵對Crisis的壓力,高一點涉及天下,低一點肯定牽扯到個人,(牽扯到我這個人呢,本來以為還沒就業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沒料想加元貶值買個機票也翻了番…)少有百姓不焦慮,少有百姓不著急。

 

這是不同的一頁。

起碼,渴望看見不同。(請別說那不過是眼睛的幻想。)

  

2.護不護娃

說到爸媽,發覺到這樣一個現象:我們的爸媽都不太在我們麵前流露真感情,因為他們的爸媽也沒有在他們麵前太流露。

盡管不流露,中國的爸媽對孩子的愛與嗬護,尤其是嗬護,在世界上來說大概都是數得著的。餐桌上,中國多得是喜歡吃魚刺的爸媽。為了下一代可以讓自己竭盡全力甚至超出自己能力也不少見。就是在這樣一個爸媽含辛茹苦的民族,卻有一樁又一樁悲劇砸在中國的孩子身上。

 

所以,我覺得讓地震中孩子死亡最多的,不是豆腐渣工程,是人渣工程。讓孩子的腎髒長出石頭的,不是牛奶問題,而是人奶問題。是人缺了公共精神與良知的奶水。

 

我們當著最護娃的人,我們付出著最無私的吻。但唇是冰冷的,舌是生硬的,哭泣是無聲的。我們在為下一代爭取一小片藍天的同時也無力的發現,我們不僅保護不了自己,我們甚至保護不了我們的娃娃。

 

 

3.自不自家

這大概算不上是怪圈。每一代都寧願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下一代的幸福。孩子一定要比我好,這樣的信念幾成宗教。

而這滿含愛意和熱望的目光,十有八九,都落在了自家的身上。在西方,讓14歲以下的孩子沒人看(或者打罵孩子),就是違法。如若不幸你的鄰居看見,他就有可能去告發。這如果在目前我們的社會發生,就還是很有愛管閑事的意思。

 

在我們這個社會,誰家的事誰家管。不能多,也不會少。對那些根自己沒有私人關係的人,不管他們出現什麽樣的境況,都會覺得於己無關。對此,我們最擅長的態度是:觀望。不介入,不表態。不可思議的是反麵,家裏的某個成員一旦有不甚“光彩”(這是一類人最最熱愛的詞語!)的事情,那麽全家每個都受牽連。我記得來加不久一次上課老師隨口這樣問過,如果哥哥是殺人犯,弟弟可不可以申請當警察?當然可以。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家裏真有某個成員是殺人犯,那麽這家的成員出門在外就個個都如殺人犯。

 

 

4.害不害羞呀

我真的不是殺人犯,你表醬紫看著人家嘛。不知道人家害羞嘛!

對了,我們還是一個最容易感到害羞的群體。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就是,不公開表達親密。

你如果喜歡誰,愛誰,千萬別讓除了他/她之外的第二個知道。就是說給他/她,也要壓低了聲音說。不能太大。不然,那將是多麽令人害羞呀。

 

但我們在某些做法上,很多時候也會有令人瞠目結舌的大膽。插隊臉不紅;上廁所不關門;在公共浴室無衣自如的飄過;尤其在醫院,作體檢時,當著其他患者,什麽都敢脫。。。

 

在這方麵,西方人似乎更願意當眾表達。街頭,站台,公車,深情擁吻的鏡頭從不少見。但上述事情讓他們去做,恐怕還是會讓他們為難。說一下我在這邊就醫的經驗,即使是同性醫生幫你體檢,也會給你單獨房間讓你換衣服,私隱的身體部位一定會給你專門的布去蓋。蓋好以後,她會在門外敲門詢問她是否可以進來。如果不是必須,絕不會碰觸你的皮膚。

 

不由想起幾年以前我在國內做一個手術。術前每天查房,一個資格老一些的大夫帶著一群資格不太老的大夫,會每天在那個時間,對病房裏的所有女性一一當眾揭開病號服。有時候,碰上實習的學生求知欲強些,進步心大些,有些病號就要被反來複去的摸。。。

第一天我看著很恐懼,後來幾天就完全習慣。

 

一旦一件事情成了我們的習慣,不自然的就完全可以很自然。

這讓我不免聯想起我們的痔瘡病房,如果情況仍然沒有改觀,我估計那裏的景象一定更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