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冤家

不是文人,隻是喜歡看book。
正文

人的價值

(2008-02-14 12:00:41) 下一個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社會生活中,人能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社會後果和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因此人就要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根據在一定社會曆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生活的行為準則來區分是非,並要對自己的選擇和行為的後果負責。是非評價貫穿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職業道德家庭婚姻道德和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等。生產活動中的合作性,是人的社會性的基本內容,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的合作性是第一位的。人必須努力對社會盡責,盡可能奉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在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建立之後,為人民服務一直是人生價值的最佳體現方式。雷鋒的生命非常深刻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在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在一次事故中不幸犧牲,但是他的精神為中國人民牢記,毛澤東特意為他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雷鋒還寫道,“對同誌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工作像夏天般熱情,對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的徹底,對敵人要像嚴冬一樣無情”。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警備團張思德同誌追悼會上的講話記錄,後來收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裏麵,解放後曾作為老三篇之一廣為傳頌,毛澤東在此文中表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人性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決定了作為社會的一員,個人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滿足社會或他人物質精神的需求做出貢獻承擔義務,這是人的社會價值,人社會價值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社會所作貢獻的多少。為人民服務屬於人的社會價值範疇。

同時人有自然屬性,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存在及其特性,人的自然屬性是人在生物學上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特點,包括生理結構、生理機能和生理需要等。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生理基礎。

因為自然屬性,人有七情六欲。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什麽是六欲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到底是什麽?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嚐,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欲望與生俱來。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A.H馬斯洛先生在他的名著《人的動機理論》一文中,率先提出人的動機產生於人的需求激勵源於人對需求的滿足等論斷。為了闡明這些論斷,他主張將人的基本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 其排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價值實現需求(成就的需求),並且由低向高排列呈金字塔結構。一般來說,人率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然後產生高層次的需求。這個動機理論模型的創立,極大地推動了人本學說的發展。

人的生命和人的需求相互伴生,在遠古人類出現之日起,人的需求層次便產生了。雖然馬斯洛先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並非哲學家,但是他所闡明的需求層次理論嚴肅地反映了生命肉體的存在是精神存在的基礎、人的主觀能動性依托於客觀存在、人的需求是可以認知的、人性主要表現為人的社會性等唯物主義原理。

個人價值是指在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社會對個人和自己對自己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係。人作為人的存在就要有人的尊嚴,要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自立等。社會應能提供保證個人的尊嚴,滿足個人的需要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條件和手段。個人價值是社會對個人的一種肯定, 即社會對個人需求的尊重與滿足。

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是不可分割的。個人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 社會價值是個人價值的外在體現,人的價值總的來說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一致性,但是有時也會產生矛盾,在矛盾麵前,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麵前,一般來說,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集體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不難理解,古今中外,正麵反麵的例證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