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有100萬高校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占中國當年高校畢業生總數的百分之二十。有中國學者預測,在2008年,中國將有百分之三十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麵臨畢業即失業的危險。下麵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報道。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在星期四舉行的 “2008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透露,2007年,在中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然有100萬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不過,李培林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不是高校擴招造成的,因為中國現在整個高校的毛入學率隻有20%多,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和周邊新興工業國家的大學生入學率。所以,中國不能停止高校擴招,否則會造成大量的民間教育資金向海外流失。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鄧小剛分析了造成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現在是人口結構的問題,首先這些人口進入了就業高峰期。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現在進入了就業高峰期。這期間應該說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不能說是唯一一個原因。從擴招的角度來講,確實是推遲了青年人的就業時間至少四年。但是這些人還是要就業的。擴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四年的這種矛盾,但是這種矛盾並不能夠解決。”
中新網的報道說,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宜勇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現在失業的越來越多,問題不是出在大學生,而是出在中國高等教育的方式上,所以要進一步改善高等教育對市場經濟的適應性,並要特別加強創業教育。鄧小剛認為,中國教育體製的僵化和政府幹預太多也是造成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回去跟大學校長座談,民立、私立或者是民營的大學控製是非常嚴的,大學沒有很多自主性,招多少學生、什麽樣的專業,國家都有很多的控製。如果在一個比較市場化的國家,大學應該是相對比較靈活,適應市場的需要。但是,中國是政府控製這種教育資源,把這種教育資源都傾斜到國立大學當中。所以,中國沒有什麽好的私立大學,除了一些很少的。有一些是可以反映市場需要,它們從交學費、從免稅各方麵都沒法跟國立大學競爭,所以,造成教育方麵的一種壟斷。而且因為這種壟斷不適應市場需要,就有一種僵化的趨勢,因為有時候招生並不是適應市場,而是適應老師。這麽多教員得教這麽多學生。”
談到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總部設在法國的《中國勞工通訊》負責人蔡崇國表示, “這些年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很快,大學在校學生數量增長很多。至於質量我們先不說了,至於技校、職業中專發展,很有限製,而且職業中專技校是很多年青人不願意上的,認為大學更有前途。中國整個的大學結構實際上和中國目前的社會需要是不相適合的。在西方,中專繼續教育份量很大,中國比例太小。這導致很多人大學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很多人考不起大學以後就沒有很多的出路了。”
《上海證券報》的消息說,2008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上升到560萬左右,預計其中有近30%,總量在16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在剛出校門的時候就麵臨著失業的風險。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