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

及時報道中國大陸發生的新聞事件,追蹤調查事件真相,構建公共傳媒平台。
正文

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背後:高利益下的高汙染

(2008-01-04 09:12:20) 下一個
請看博訊熱點:環境破壞與汙染
(博訊北京時間2008年1月04日 轉載)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江蘇省響水縣負責爆炸事故善後處理的工作人員說,11月27日早上沒有爆炸,就是"砰"的一聲,網上都是亂寫的。而爆炸工廠周圍10裏以內的村民家裏,可以看到牆上的裂痕,村民說,那是爆炸聲震的。    (博訊 boxun.com)

    
    8人死亡,數十人受傷,11月30日,事故調查組給出的結論是一隻容積為5000升的重氮化鹽反應釜溫度超標,造成釜內的重氮化鹽過熱分解,導致釜內溫度失控發生爆炸。   
    
    ◎楊璐   
    
    "鋼板從廠的後麵炸到了前麵"   
    
    聯化科技公司的廠房大部分的顏色是白色,也有的地方泛著金屬的光澤。在這個工廠裏,例外的是8個染料車間,他們被隔在一個單獨的院子裏。"染料車間嘛,看起來有點髒,就圍起來了。"廠裏工人解釋說。   所以,11月27日早上,外麵人發現反常現象是從冒黃煙開始的。"我從車間裏看到外麵冒煙,就和幾個人想去看看,被工段長攔下了。"張師傅慶幸地說。而此時,冒煙車間的工人迅速撤了出來,安保科的消防人員和各車間義務消防員在廠領導帶領下進車間處理這個緊急情況。消防隊員王師傅抱著降溫用的消防管操作,安保科的李響覺得他離得有點遠,就跑到前麵,抱起了消防管。這樣,李響在最前麵,王師傅在中間,後麵不遠就是消防車。   
    
    第一聲爆炸的威力並不強,但是,緊接著的爆炸給了廠房毀滅性打擊。王師傅說,他看見李響倒下了,還沒反應過來,氣浪就把他推到了南牆上,然後就昏了過去,再醒來,才意識到牆上的釘子紮進了腿裏,有人告訴他,消防車被氣浪衝扁了。   
    
    外麵的人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發生了什麽,"廠房是鋼結構的,鋼板從廠後麵炸到了前麵"。"我當時害怕被天上掉下的東西砸到,就順著管子在底下跑,結果蒸汽'轟'的一聲,我又往回跑。"而好奇心強的工人則成了意外的傷者,"站在窗戶旁邊往外看的,臉都被碎玻璃紮破了"。爆炸後,工人們發現,所有阻礙氣流通過的物體都被毀壞了。"鐵閘門變成是凹進去的,關著的窗戶,玻璃都碎了,但是當時開著的窗戶都很完好。"   
    
    高利益,高汙染   
    
    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的麵積有大約10公裏,各廠橫向的管道和豎起的圓罐,讓人感覺到一種現代化氣息。沙蕩村是距化工園最近的村莊,村民家大門到化工廠外牆的距離在50米以內。這些簡陋、陳舊的農舍透露了響水縣本來的模樣。響水縣委宣傳部的主任說,這裏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坐落在響水縣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的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31日,是浙江台州的明星企業,公司成立以來獲得過大小200多個榮譽,也是中國最大的500家民營企業之一。   
    
    2002年開始,黃岩區政府對輕化企業集中的區域進行環境整治,其中一些企業選擇了北上。一個在蘇州工業園工作過的響水人說,蘇州是不會讓汙染嚴重的化工廠落腳的,隻有落後的陳家港才歡迎他們。   
    
    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的周先生介紹,響水縣原是濱海縣的一部分,1966年才建縣,經濟基礎薄弱,人口隻有50萬,發展起來困難。招商既可以帶來投資,也會吸引一些外來人口,帶動經濟發展。   
    
    陳家港化工集中區建於2002年6月,此後就虛位以待投資商。能招到聯化科技這樣的企業,也頗費周折。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1008萬元,2006年10月增長到4008萬元。陳家港化工集中區如今已經累計有60多家企業入園。   
    
    沙蕩村百姓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南京大學學生李赫然曾在2005年左右到過這裏,她回憶說,當時村民窗戶都用塑料紙封死,大門緊閉。這次化工廠爆炸帶來的化工園區停產讓村民們可以坐在庭院裏聊天,"下霧的時候,氣味散不掉,嗆得直流眼淚"。   
    
    陳家港化工集中區重點生產醫藥、農藥、染料等,這些產品在帶來高利潤的同時,也帶來嚴重汙染。   
    
    被化工園改變的生活   
    
    江蘇聯化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土地,原屬於沙蕩村二組。如今,二組的村民早早就搬到了曹港村建起了外觀相近的二層小樓,這裏現在叫做沙蕩新村。到現在為止,化工園的大多數土地來自沙蕩村,隨著化工園擴大,沙蕩村的13組村民分期分批遷移到新的村落。   
    
    村主任告訴記者,化工集中區的設立讓他們走上了致富路,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1年的200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8000元。很多村民從事園區服務業,他本人就與人合夥購買了挖掘機和吊車從事土木建築。   
    
    村主任告訴記者,沙蕩村的土地資源不豐富,產量不高,化工園所占土地是草荒地。而村民卻持另外的說法,他們說,"都是噸字田,稻麥兩季,一畝地最好的產量是水稻1700斤,小麥800斤"。這塊村民記憶中水稻能長到半人高的田地,換得的補償款是每畝1.56萬元,這些錢中有30%用來入社會保險,其餘的"5年還清,6年掃尾",也就是說如今村民們還沒有拿到全部的補償款。   
    
    年輕一代的村民雖然普遍都念到了初中,但是,去化工廠的人不多,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的工人大都來自外地。村裏普遍流傳的說法是,化工廠不收沒有結婚的工人,怕影響生育。"化工廠有毒的,隻有安徽、山東那樣窮地方的人才去。"接受采訪的所有村民都承認化工廠更傾向於招外地工人,本地人如果想進化工廠要有門路。   
    
    無田可種的村民們更多的選擇是去"江南"打工,昆山和蘇州一帶是他們選擇最多的地方。這些走出去的人,成為村裏見過世麵的階層。小李曾在蘇南的化工廠工作過,談起這次爆炸,他有自己的判斷:"化工廠的設備應該兩年就檢修一次,這些設備都是從老廠拖來的,也不知道有沒有檢修。"   
    農民工的流動   
    
    聯化科技的宿舍裏,幾個工人在用方言低低交談,商量去留。爆炸發生後,已經有人選擇了離開。重慶來的唐師傅卻沒有這個念頭,他家的門口晾著穿成串的小魚,"這是我們重慶的吃法,把小魚晾幹,過油"。這些小魚在陳家港5毛錢一斤。   
    
    唐師傅在重慶老家有一畝二分地,基本沒人在種了,90年代就出來打工。"我在北京的三元橋賣過菜,那個時候還行,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兒子就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在北京出生的。"後來,他輾轉去了很多地方,不久前經老鄉介紹來到這裏,並接來了妻子和兒子。唐師傅住的宿舍是廠裏出錢,兒子在陳家港小學讀書,"也是廠裏出麵安排的"。即便如此,每個月1000多塊的工資也剩不了多少,"一家子就靠我一個人工資,花費很大"。唯一讓唐師傅慶幸的是兒子念書不用交學費。唐師傅希望妻子能在廠裏找一份工作,但是"解決家屬工作都要先考慮老員工,廠裏打掃衛生的工作也不多,要有人走才有位置"。   
    
    事實上,化工廠的流動性很大,唐師傅說,他幫著廠裏到老家去招過人,可是,有的人來了一天就走了。現在很多工廠都在招人,可供選擇的機會很多。吸引唐師傅留下的原因是,與建築和礦業相比,"這裏的工作不累,就是看看儀表,工作服都是幹淨的"。"如果在這裏繼續幹下去就不能談爆炸的事,不在這兒幹了也不能談,要講職業道德。"   
    
    廠裏的湖北人在招呼著打牌,唐師傅不跟他們一起玩,"湖北的打法不一樣",與唐師傅走的近的是重慶和貴州的工友。廠裏按照地域組成不同的集團,安徽人是龐大的團體,因為廠領導曾經去安徽招員工,其他的湖北、西南團體則通過老鄉介紹老鄉的辦法來到這裏工作,本地的工人倒成了廠裏的小團體。"工廠都喜歡招外地人,本地人家裏有什麽事就回家不幹活了。""重慶也有化工廠,裏麵幹活的是廣東人。"   
    
    18歲的小李來自宜昌,他初中沒畢業就出來闖蕩,"我在北京待了半個月就花了2000多塊"。而來聯化科技這兩個月,工資也不太夠花,"上網呀,一小時2塊錢,一天上六七個小時"。除了上網,小李也想不出其他活動。   
    
    何時開工是選擇留下的工人最關心的問題。-   
    
    (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部分采訪對象使用化名,感謝南京大學範以寧教授、清華大學碩士李巍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博訊記者:蔡楚) (博訊 boxun.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冷眼! 回複 悄悄話 “響水經驗”:防堵記者、控製輿論
2008.01.03
(歡迎來信與我們分享您對這篇報道的看法)

中國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民營聯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2007年的11月27號發生一起導致發造成數十人死傷的特大爆炸案。為了掩蓋爆炸案的真相,響水縣政府動用全縣之力,對來訪記者不僅進行軟禁、監視、跟蹤、賄賂,而且還對線人進行威脅、利誘,封鎖新聞現場鎖。中國“南方都市”報將響水縣政府防堵記者、控製輿論的手段稱為“響水經驗”。下麵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的采訪報道。

請聽報道錄音
下載聲音文件
將一個縣政府防堵記者和控製輿論的手段稱為“響水經驗”是因為響水縣委宣傳部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12月24號,以題為《沉著應對突發事件全力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報告的形式,推廣和表彰他們的控自新聞自由的成功經驗。例如,報告中有這麽一段:“對所有來響采訪的記者,一經發現,並確認其身份後,一律將其邀請到當地五洲賓館安排食宿。每日統計來響媒體記者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並提請指揮部控製事故現場,任何記者未經同意不允許進入采訪拍照。同時,要求公安部門每日檢查縣城和陳家港大小賓館、旅舍,發現記者入住立即報告”。對此,將響水縣踐踏新聞自由列為2007年中國十大人權壞事的原中國《海洋報》記者昝愛宗表示:

“以前是‘防火、防盜、防記者’,現在是‘防記者高於防火防盜’。有可能失了火、或者是小偷來了報案,公安局都沒有那麽積極。記者一來他們公安、新聞、宣傳部也都過來了。好像防記者是第一位的。”

“南方都市”將“防火防盜防記者” 戲謔地稱為響水縣對媒體的 “人民戰爭”。響水縣委宣傳部的報告有一段這樣描述:“12月5日上午,中央電視台《安全在線》欄目3名記者乘坐文華公司出租車前往陳家港沙蕩村采訪,並強行要求出租車司機關閉手機。在這種情況下,該司機乘他們不備之際,借用他人電話向公司總部報告,為成功勸阻這次采訪活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對此,北京異議人士劉曉波表示:

“地方政府出現災難性的新聞,封鎖消息已經是他們統治的一種本能的反應。這幾年類似這樣的事故一般中央媒體對礦難、爆炸等等,主流媒體都會報。但是,一般地方政府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封鎖消息。”

響水縣政府的人民的“人民戰爭”阻止了包括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在內21家媒體近70名記者的采訪。昝愛宗認為,這顯示地方政府的勢力多麽強大:

“我認為突發性事件,像爆炸這種事件有可能導致當地的市長、市委書記可能會提拔不上去,或者可能麵臨著被撤職的危險,就去防記者。所以,他們為了這頂烏紗帽,不惜任何代價。地方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會想方設法地封鎖新聞。”

響水縣政府的“想方設法”表現軟硬兼施兩方麵。軟的方麵表現在賄賂,給前去采訪的每位記者1000元人民幣的所謂“辛苦費”和為有影響媒體的記者送小姐按摩;硬的手段則表現在“強行扣留了記者和所乘的出租車,撕扯記者衣領,強行搜身、搜車”和找借口限製記者離開下榻酒店房間等方麵。劉曉波表示,響水縣政府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壓製新聞自由的手段十分愚蠢:

“因為現在你想把這些媒體的嘴全封住,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一封鎖消息就是欲蓋彌彰。你想想中國地方官員為了保證自己的政績、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真是不擇手段。”

中國地方政府為了壞事不出門防堵記者控製輿論,響水縣不是第一家。然而,響水縣的做法和公開總結成功經驗,將其視為“政績”,南方都市報〉認為,這“書寫了中國新聞史的恥辱一頁”。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的采訪報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