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21 (1)
還原曆史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本主觀的曆史,愛恨、善惡的判斷自有一番主意。張誌新的曆史在我的心目中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很早以前看到的擁護毛主席抵抗四人幫的女英雄,畫報上那種濃眉俊眼的形象,很高大,眼睛裏沒有憂愁隻有憤怒和堅定,英勇就義之前嘴唇繃得很緊,因為聲帶被割斷了無法張口發聲。我當時覺得這樣的人和劉胡蘭一樣,是不同材料做出來的人,令我這樣自私而且軟弱的人難以理解、親近,屬於曆史、畫報、雕塑範疇,跟生活很遠。她們被樹為榜樣,榜樣之意就是叫人學習,我狹隘地懷疑會有多少人去學習她們,那血腥的結局已經叫人不寒而栗,更不要提那學習的內容本身也難以在日常生活裏實踐。
可是最近對所有曆史人物的翻案讓我注意到,張誌新不再是個英雄,在某些人嘴裏成了跟男人亂搞的破鞋。她和丈夫育有兩個子女,首先跟省裏的某大幹部有了婚外情,然後又與數人發生關係,她甚至在牢獄裏也跟獄卒發生了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張誌新心裏進得去的人,低卑如獄卒,也能盡歡,可是她心裏進不去的人,哪怕位高權重,也得不到她的垂青。這無疑是一個悲劇的性格,因為她對自己的愛恨有著太多的堅持,基於這麽一個表現,畫報上濃眉俊眼的高大形象好像可以落實了。可是照片上的張誌新非常清秀、嬌小、文藝,翻案文章裏的前因後果又扯個不清,難以追溯,我想不如將她還原到文藝女青年的本質,就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在一個複雜、動蕩的年代說錯了話,得罪了人,最後成了替罪羊。
曆史的教訓是,做一個受封的英雄需要付出極大的個人代價。然而曆史的教訓從來不會被吸取,任何一個時代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因為人其實是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