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不適宜生子的一類人

(2010-04-05 19:10:24) 下一個
最近有些煩,不知煩從哪兒來。直到某天站在一間學校的操場上看見成百的少女,才突然悲從中來:少女時的我是何等不快樂!這麽多年不敢教女校,原來是在躲避那個少女時的自己。
那時我其實不醜,成績也不差,卻是那般地不快樂。也許因為那時我有一個家:男人躲在房間裏看書,吃藏在抽屜裏的零食,女人咒罵著,憤怒地操持家務。家務減到最低限度,多一點絕沒有人做。家是苟延殘喘的,沒有一絲美和溫柔。
年齡越大越追憶過去審視自己,如今我肉體和靈魂中的破漏都和曆史連接起來。偏又碰到幾個同類,細說成長背景,發現有一種人最不適宜生孩子,那就是配成一對的中國的知識分子們。他們有以下幾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假崇高
他因為中了那個科舉,領了那個文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並以此一生拒絕自知之明。男人不象男人,女人不肯做女人。那男人真把自己當塊料,做點人事非提著長衫,給自己講一番道理,配好了台詞,一點原始、自然的氣性皆無。非把人本來應該做的事當成最不重要的事,比如做飯,穿衣,卻把那可有可無的當作人生極致,比如閱讀共產黨版本的三大戰役。女人既然有了崇高的工作,與男人平分秋色,斷不肯做小服侍家人,不得已(在男人不合作到極處時)便惱羞成怒地做家務。做是做了,定要顯擺那委屈的怨婦臉色,不將家人逼到惶恐、感恩、自責、負罪很難擺平。即便如此領教了,那家務還是做得殘破粗陋,勉強度日而已。一頓美味,一件出自母親之手的花裙子何等奢侈,居然還被誠懇地問,你為什麽頓頓都要吃飯呢?你要不吃飯多好啊。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裏,我可以說既沒有父也沒有母,隻有兩個非常滑稽的角色在演出他們自己都不明白從何而來的悲劇。

使命感
都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責任心,對其子女非勞其筋骨,乏其身心,耗其信心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以他的基因,子女必要升學無阻,成名成家也在計劃之中。好大喜功,以遠大的理想為人生準則,忽視人生細節。子女往往胸懷空洞,手無縛雞之力,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為了他那虛無縹緲的目的,他使出全部的倔強跟子女戰鬥到底,唯他是從,使人疑惑這努力究竟是為了子女的成長還是為了實現他那些自發的念頭。使命受挫時,經常莫名其妙地發問:你怎麽這麽笨,這麽沒出息呢? 好象他自己跟這問題毫無關係。子女也想問而不敢問,怎麽人家那莊稼人的父母就那麽自然、親切呢?


與崇高和使命相矛盾的是他經濟上貧窮。誌得意滿的同時,為分房疲於奔命,買東西得講價。雇不起保姆,家務還得幹,正碰到其軟肋 - 四體不勤。養育子女無疑是對四體不勤的最大挑戰。一個勤快而又能幹的母親對於子女來說肯定比一個根本無法投入家務的母親實惠得多。她那張文憑如果隻是讓她更加委屈而且暴躁的話就真的不如完全沒有好了。人際關係也窮。沒有哥兒們,隻有爭職稱和福利時的暫時盟友與敵人。象牙塔裏找不到深植社會的根係,既無法以身作則告訴子女社會的麵目,也參不透外麵的世界有什麽潛規則。於是被子女的升學和就業等實際問題弄的一籌莫展,隻得王八脖子一縮,假做清高,不染俗物。

照本宣科
消息還是挺靈通的,看報讀書,廣播電視都盯著,說風就是雨,這個方案能救中國,就是它了,於飯桌上慷慨陳詞,絲毫不覺得自己幼稚衝動。教育子女吧,他也看書,讀到一條法則興奮半天,有用沒用另當別論,這道理說得多好,這詞藻用得,能讓他意淫足矣。且不論生活中跟子女是不是說不到三句就沉默或者爆發。到那時,多好的道理也灰飛煙滅了。

中西矛盾
在故紙堆裏撿了不少的理論,一會兒以中國傳統之法教子,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臥冰求魚的精神之類,一會兒又覺得西方18歲以後就趕出去獨立的風格比較方便自己,或者具有威懾力量,突然又弘揚西方之道,所謂中西合壁。至於西方是否真有18歲以後趕出去的民風無需考證,反正旁征博引時怎麽方便怎麽來,到處撿便宜。子女年紀小的時候,非用西方之獨立精神,令他們做家務,用手洗那些比他們自己還重的厚衣床單;一旦發現他們有升學的希望,反而在他們高高大大的時候變成了中國老母雞,連手帕短褲都代勞,隻令他們每分鍾都必須學習功課。

感情脆弱
或曰感情豐富。為書為電視劇哭得要死,偶爾回憶自己的身世更加輾轉抑鬱,悲悲戚戚,時常高呼“人有病,天知否?”為自己的感情不為子女買帳而失戀,決定從此不再愛那負心人。至少要講究佛學裏的脫離與放下,才會少了那不必要的煩惱。婚姻受挫,就狂想,不如兩袖清風自去瀟灑,卻又不能真正耐得了寂寞。中國文人讀書的寄托是黃金屋、顏如玉,酒要好,肉要香,女人要軟,有沒有膽色去承擔卻難說。更多的文人,也就是現代的男知識分子們普遍需要的是兩個母親,一個伺候到他結婚,另一個在結婚時接了班。

中國的男知識分子最大的錯誤是跟中國的女知識分子成家。古訓教得女子無才便是德至少保證了家庭權力的集中。同工同酬更是把男人打翻在和女人同台競技的水平上,造成了多少家庭悲劇,這種家庭的子女是最大的受害者。我不是提倡社會回到封建時代,我隻是覺得家庭應該分工明確。男知識分子可以找個老媽子式的妻子,保證舉案齊眉,伺候得舒舒服服,雙方都得到精神的升華。女知識分子應該找一土大款,知識與金錢的結合對子女的造就可謂完美,連這樣都不滿意就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shuangbao13 回複 悄悄話 犀利中有幽默!喜歡!
馬上續殘夢 回複 悄悄話 把中國這一類知識分子的性格缺陷都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非常喜歡你的文字!
眼澀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hakermover的評論:
同家史?握手!人類社會的故事不過那麽幾個,翻來覆去地講而已。
shakermover 回複 悄悄話 How did you know the story of my family? Add one more-grandparents' help to this 配成一對的中國的知識分子.

Excellent writting!! Really enjoyed i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