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狼煙北平》讀後感 08

(2008-02-11 01:32:28) 下一個
2/5/08


1
恢宏感:那日,讀《浪煙北平》腦袋裏一下子冒出恢宏兩字。

原來,俺對恢宏沒有感性認識。幾年前,在意大利看見那些巨幅油畫時,第一次有了那種感受。那種感受是一種由綜合的元素與味道交織在一起的混合體。讀完《狼煙北平》後,俺竟然聯想到哪些巨幅油畫中的芸芸眾生與曆史場麵。奇怪的是那些形色,與《狼煙北平》的文字,產生出同一種感覺,恢宏。

俺同意都梁知己小慶詮釋恢宏應該包含多個詞的意境:輝煌、壯美、宏大、蒼涼、悲愴,隻是側重點有所不同。都梁手足(俺發小兒)與都梁知己一致認為隻有交響樂才能表現《浪煙北平》主題音樂。俺搜腸刮肚地將有生以來聽過的動靜都過了一遍,的確覺得唯有西樂可以展現多種層次的波瀾壯闊。


如何從中國民族文化中采調,並用西樂詮釋那種精髓,的確要精於兩者才行,不能生搬硬套。俺曾經兩次聽洋為中用的西樂歌劇《秦始皇》,都沒有聽下去。聽得俺真的是起了雞皮疙瘩。但是,《二泉映月》的管弦交響樂卻非常的好聽。《梁祝》也很好聽。

 
2蒼涼感:都梁知己認為《浪煙北平》裏蒼涼感應成為主旋律。都梁手足提出蒼涼是狼煙的神髓。

俺認為都梁知己手足所見極是。在跌宕起伏的反特故事中,在撲朔迷離的古畫情節中,在京味十足的爺們兒的氣味中,總是能聽到一種幽幽徹骨的聲音,一種默默無言的傾訴,一種柔腸寸斷的戀情。直到悟出都梁借馬湘蘭為托而賦予《狼煙北平》的寓意時,才體會了那種異類一生一世的生死戀所具有的非同凡響的真誠與無奈。高風亮節的徐金戈,方景林,楊秋萍,羅夢雲在現實生活中,是少數人,曲高和寡。

 

蝶戀花

 

陣陣殘花紅作雨,人在高樓,綠水斜陽暮,

新燕營巢導舊壘,湘煙剪破來時路,腸斷蕭郎紙上句!

三月鶯花,撩亂無心緒,默默此情誰共語?

        暗香飄向羅裙去!

《浪煙北平》有多層次的默默此情誰共語的蒼涼與悲愴。尤其是徐金戈親手槍殺自己最愛人的情節透著那種柔腸寸斷的悲愴。他入獄25年的鐵窗日子,及其出獄後為楊秋萍上墳的情節又透著那種孤獨此生的蒼涼。

方景林與羅夢雲幽會,離別,重逢,在一片京味十足的狼煙中,透著一種異常宿命的蒼涼與悲愴羅夢雲犧牲,方景林失魂落魄,徐金戈觸景生情。兩對情人,生死戀,留人吹落,絕色共金釵。此時,馬湘蘭的古畫也與羅夢雲同焚俱滅。文三去世後,徐金戈與方景林相遇時,兩人感歎人生的悲歡離合,圓夢一宵。那人間悲劇,都淋漓盡致地凝聚在都梁的筆下

俺在悟馬湘蘭賦予徐金戈人生歸宿的寓意時,有一種啟示:古畫線,反特線是明暗交錯,相輔相成,才表現了如此巨大的場麵。

俺被都梁懵了。當然,現在俺也沒有全讀懂。《浪煙北平》,水,忒深。


3
滄桑感都梁知己小慶提出的。俺多日來,一直在細嚼著《狼》劇中的眾生相,以便感悟此味。的確,芸芸眾生的各種悲涼烘托出《狼》劇的整體滄桑感。讀完全書後,俺不思茶飯,就是被都梁打進了這種感受中。

除了徐方楊羅,其他眾多人物,無論其臉譜如何,都在自己的人生歸宿中,有著不同的悲涼。如楊易臣,羅雲軒白發人送黑發人,陳明澤,陸中庸,德子,二順子,等等都沒有脫離滄桑的旋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三兒。

文三兒,整個就是滄桑感的化身。發生在文三兒身上的每一件事都透著悲涼。一個正常的男人,最正常不過的事,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兒。可是這種最正常的日子,對文三兒來說是可欲不可求。文三兒強求寡婦那段兒,他那地球的球差點沒被寡婦捏碎。文三兒,太豐富,太深刻,太真實。都梁對文三兒的刻畫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將是獨一份。

俺對全劇感覺是:七分京味兒的混厚,兩分半狼煙精髓的味道,半分秦淮秀麗清新幽雅的點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王立發 回複 悄悄話 滄桑感,很入木三分,一直想找個詞,卻找不到,這下就是它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