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狼煙北平》讀後感 05

(2008-01-13 17:02:53) 下一個

1/13/08

故事情節

《狼煙北平》的手筆是繪製了一幅恢宏的曆史畫卷。然而,如何用短短的時間,小小的舞台 / 場景,個個局部的分鏡頭,為此恢宏而鋪墊,卻是一個絕活兒。

開頭不見山,觀眾的興趣,立馬沒了。鋪墊的網撒的太大,線路太多,關係太複雜,就把大眾給懵了。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都不是比爾 蓋茲。常人常事中的常悟,無非是在上中下,你我他,昨今明,大中小,老中少這三層關係以內的邏輯中轉悠兒。事不過三,真理兒。尤其是視覺藝術感,要更直接,更簡捷,更明了。

都梁會講故事。他用了兩條故事線索(戲劇情節)將芸芸眾生串了起來。一條主線是經久不衰的“反特”,“反間諜” 故事。因為它有懸念,有暴力。驚險,刺激。平津失陷前後,國共聯合抗日。軍統特工在北京地區策劃了一係列的反間諜與反漢奸的刺殺活動。共產黨的特工已經深入到國民黨的各個領域。抗戰後,國共兩黨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策反活動。盡管,中國的民眾性格是 “ 窩裏鬥 ” ,然而,中國的民眾卻永遠崇拜嶽飛那樣的民族英雄。作者在書中塑造了一批英雄式的人物,包括巾幗英雄。同時,作者還創造了像文三兒這種有著英雄願望,卻沒有英雄膽量的人物。

另一條主線是“古董”,“名畫”的複出,買賣,失竊,消逝的故事。因為它除了有懸念,驚險;有暴力,刺激;還能讓人欣賞藝術與文化,並了解商業手段。沒落的八旗子弟在北平仍然有著不可小覦的影響。那些遺老遺少的遺風 – 養花兒,養鳥兒,養蟲兒,熬鷹,等等,已經傳給了新貴們,如孫二爺。一張家傳的《蘭竹圖》再世後的買賣,引起了一個個跌宕起伏的凶殺,盜竊,再次複出,又永久消失的事件。正應了那句老話,人為錢死,鳥為食亡。都梁對北平的胡同文化,風俗民情,語言風格掌握得如爐火純青,對那些隻有老北京人才說的歇後語信手拈來,對形形色色的人,物,景描繪得生動形象。

這兩條故事線索一張一弛地,有起有落地交替進行。將那個大背景烘托了出來。

都梁精心地為這兩條故事線選擇了一個個的事件衝突,就像製作了兩條交織在一起的珍珠項鏈。更絕的是,文三兒在這兩條故事線索中,極為巧妙地,活靈活現地穿針引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