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談起我的保人,有的人就會問我,“你怎麽就碰到了這樣的好人了? 我怎麽就碰不到呢?”可我也不知道我怎麽就碰上了……
那時我想出國,也有一兩位日本上司對我說:“你想去日本留學,我可以為你做保人。”但我就是不想動用因工作關係而認識的日本人,遲遲沒有拜托他們。
在一次中日民間交流活動中我認識了出口先生,可我總覺得開口求人被拒絕會是件很尷尬的事,經我的一位中學老師的點撥,才鼓起了勇氣向出口先生提起了留學作保的事。他回信,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隻是說我還不了解你的情況。於是我寫了一封長信,告訴他我的經曆與我的留日夢。沒想到他立即回函說願意為我作保,不久就幫我寄來了學校資料,還幫我付了申請費,就這樣我順利地踏上了東瀛之路。
回首這麽多年的東瀛歲月,我時時在想,如果當初我功利一些,動用我的上司做保,他們也會對我不錯,可會不會象出口夫婦那樣待我? 我想會很難做到他們那樣的吧。我的固執――不動用工作關係上結識的日本人,讓我有幸遇上出口先生,才讓我有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留日生活。沒有他們,我哪兒會有去歐洲個人遊的機會,哪兒會有寫東西的靈感,哪兒會有日後發表的一篇篇小作?
98年9月1日我踏上首次旅歐之行,出發前夕我寫了一篇有關保人夫婦的文章,幾乎是一氣嗬成,是《留學生新聞》十年征文活動的應征稿,沒想到第一次提筆寫的東西,就被刊出,而且是在我起程赴歐的那一天,對我有非常的紀念意義。從那以後,我開始寫東西,記下自己的心靈感悟。沒想到自己也能寫東西,居然也能被印成鉛字! 漸漸地寫東西成了自己的一種興趣愛好,快樂的時候,煩惱的時候,用思考的腦袋,用樸實的文筆去寫一些與眾不同的經曆和感受,也為自己化煩解憂。
我從保人夫婦身上得到了很多很多,我都不好意思再接受,他們的寬感染著我,我知道我需要回饋一些給他人,做一點雪中送炭的事。於是我將自己的微薄的稿費收入積攢了起來,並開始捐給希望工程,以資助學齡女童上學,終於了卻了當時我寫那篇文章時希望自己也能回饋給他人的心願。
我總覺得能與出口先生相遇好像是我的命中之緣,不然怎能僅憑一頓午餐、一封信引出之後數十載的關愛。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世上無法解釋的緣,讓我感受到了超越國界的人間真情。去美國旅遊的時候,我住在好友的Host Family家裏,遇到了她的Host Father――David先生,那是一位非常可敬可愛的美國老人。看到他,又一次我感受到了超越種族國界的人間真情。人人都渴望真情,可我們中的大多數因為不曾體驗到很多的真情,都會懷疑真情的存在,所以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了,不敢相信真情之存在了,那麽即便真情真的來到了麵前,他也會懷疑,可能會讓這情從手中逃走。人間自有真情在,但需要我們用心去感知,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中之緣吧。
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真的是有緣份的,我一直想說保人夫婦是我的命中貴人,結識他們是我的命中之緣。我不知道我的下一個命中之緣,會是在何時何處,會是何人,但我應該相信命中之緣是一定會有的……
附:
人間真情――記我的保人夫婦
再過幾天,來日本就整整三年了;再過幾天,由於我的保人夫婦的慷慨資助,我的歐洲之行也將得以起程。這三年間,我從一個別科生經過學部研修生繼而成為大學院的碩士生,留學地點也從名古屋轉到了東京。回顧這三年並不波瀾起伏也不算平平坦坦的留學生活,我會情不自禁地感謝賜予我這難得的留學機會的出口先生夫婦,正是他們無私的愛,使我在日本這個人情淡漠的社會中能時時感到一種難得的人間真情,同時也成了自己不斷努力進取的一種動力。
1995年9月2日,我一個人隻身來到了日本,一下機場,早在那兒等著我的保人出口先生夫婦就把我接到了他們的家。剛到家沒多久,出口先生就讓我到電話告訴家人已安全抵達日本,接著,夫人便提筆給我媽媽寫信,“既然我們把她接來留學,我們會對她盡到父母之責的。”在之後的日子裏,他們便成了我的“日本爸爸媽媽”,這三年來是他們給了我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莫大的幫助,使我這個過早了體嚐了人生離別的人,在日本從沒感到過自己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我知道善良的“お父さん”(日語爸爸)和“お母さん”(日語媽媽之意)在時時刻刻關注著我的成長。
記得剛到日本不久,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就帶我去東京和橫濱瀟灑一遊,讓我這個窮學生體驗了一下什麽是日本式的服務。當我找到第一份工時,是お父さん提著大米和醬油趕到店裏來看我;當我第一次考大學院失敗時,又是他們安慰我說:“年輕的時候,失敗一下並不是壞事,再努力一下一定能行!”;當我來到東京之後,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並沒因這地理距離而拉遠,每隔一兩個星期お父さん便會打電話來為我送來父母般的關懷;當母親得知我在日本受到與我非親非故的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的如此厚待,為了表達她的謝意寄來她打的毛衣時,他們又悄悄地給我媽郵去了他們的感謝。在日本我渡過了三個新年,每年新年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都不會忘記為我這個大齡青年準備壓歲錢和福袋。總之,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為我做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每當我對人們說起我的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時,許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猜想道“他們在戰爭中做過對不起中國人的事吧……他們特別有錢吧……他們沒有孩子吧……”其實,他們在日本社會中隻不過是普普通通的兩位老人,並沒有參加過戰爭的經曆,卻體驗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他們也不屬於日本社會中特別有錢的那一階層,隻不過擁有自己小小的稅理士事務所和靠年金生活而已;他們更不是沒有孩子,一雙兒女早已長大成人,四個兒孫也長得十分可愛。用お父さん的話來說:“隻是喜歡中國,隻是覺得和中國有一種緣。”所以,お母さん總會笑他每次去中國都會帶一個女兒回來,而我則隻不過是與出口先生有緣共進了一頓午餐而已便成了他們做保的第三個“中國女兒”。俗話說:“滴泉之恩,湧泉以報”。三年來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為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我日後能用金錢就能回報得了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有能力去報答他們的一片恩情。而當他們在做這一切的一切時,根本就沒想過要得到什麽回報,每當另兩個中國女兒來信告知他們在中國的生活還算可以時,他們會由衷地高興,對他們而言隻要我們這些中國女兒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過上自己比較滿意的生活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日本人經常說“出世払い”(有出息時回報),但願自己能盡快地“出世”,以便也能象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那樣以一種寬大地胸襟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將自己從他們那兒所得到的去回饋給更多的人。而今,我還什麽都幹不了的時候,我隻能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隻能在心理默默地為我的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祈禱:“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