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數字中感受危機:我們拿什麽趕超美國?

(2008-03-29 23:22:01) 下一個
從數字中感受危機:我們拿什麽趕超美國? ZT


  一位網友癡言:“我輩不超美,愧見毛主席”,覺不僅可笑,而且荒唐至極。拍拍腦瓜子即言趕超誰誰,吹泡那?如此感覺,這位仁兄仿佛從大躍進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夢魘中仍未醒來?

  那麽我們在可預見的未來究竟能否趕超美國,下麵通過一係列數據來定量地分析分析。

  1、目前中國城市化率隻有32%,美國高達70%。如果中國城市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就相當於一個日本的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如果中國城市化率提高20個百分點,就相當於一個美國人口的大規模轉移,這不僅創造巨大的私人消費需求,而且創造巨大的城市基礎設備消費需求,即使到2020年中國城市人口達到50%,仍然低於那時世界城市化率平均水平。

  2、中國國土麵積大於美國國土的麵積,但是鋪設公路裏程隻有美國總數的7.3%,鐵路裏程為27.4%,輸油管道為3.5%,輸氣管道為2.8%;中國僅相當於美國航空運輸市場的9.1%,登記的汽車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5.3%,如果達到美國人均汽車擁有輛的話,同樣,全世界的鋼產量都提供給中國也不能滿足需求。

  3、知識與信息方麵方麵,中國SCI(國際科學索引)數相當於美國的4.5%;中國居民專利申請數不足美國8%;;高技術出口額為美國總數的3.5%。這反映了中國知識創新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十分低下。中國電話主線僅相當於美國的61.8%;移動電話相當於美國的42%;個人電腦為3.8%;因特網用戶為4.6%;電子商務交易額僅為美國的0.23%。中國成人識字率比美國低16.1個百分點;中國綜合入學率比美國低30個百分點。(摘自《21世紀展望:中國如何追趕美國 》胡鞍鋼)

  世界銀行公布的200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36萬億美元。 其中美國居首位,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近11萬億美元,中國1.4萬億美元,而人口中國13億多,美國2.9億。人口中國是美國的4.5倍,如果人均達到美國GDP水平的話,那麽中國的GDP應該為49.5萬億美元。這樣,為實現趕超美國的目標,中國的GDP要比03年的全世界GDP的總量還要高出10多萬億美元才行。

  上述是GDP情況。能源支撐著財富的積累,支撐著經濟的發展。那麽我們再看看不可再生的能源的狀況。以支持GDP消耗最大的能源,石油和煤炭為例。

  03年美國消耗的石油是9.4億噸,占03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5.5%。如果按美國單位產值的石油消耗,那麽中國應該消耗石油42億噸。而03年世界石油產量僅為36.9億噸。換句話說,全世界的石油產量全部由中國消耗掉,也不足以支持為趕超美國的目標的GDP增長。而事實上我國生產方式仍然比較粗放,中國2003年共消耗石油2.4億噸,單位產值的石油消耗是美國的2.4倍、日本的4.3倍。如果照此計算,世界還得產出多少石油才可以滿足我們趕超美國?

  據預測,我國2003年底石油估算探明儲量約220億噸,中國人均石油消費量如果達到美國現有水平,即使將目前可開采的全部後備石油采出來,也隻夠用1年零3個月。世界常規石油可采資源量為3113億噸。截止1999年底,已探明2500億噸,累計采出1114億噸,還有剩餘可采儲量1386億噸。為滿足中國趕超美國,世界的石油也還能用上幾年?

  再看煤炭。03年美國消耗煤炭總用量為10.95億短噸,如果按美國單位產值的煤炭消耗,那麽中國應該需要煤炭49億噸。而03年全世界的煤炭產量為46億噸。同樣,全世界的煤炭產量全部由中國消耗掉,也不足以支持為趕超美國目標的GDP增長。而03年中國能源消耗強度為1.18噸標準煤/千美元GDP,遠遠高於發達國家,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近6倍。不可忽視的一個是事實卻是,我國1.4萬億美元的GDP卻消耗15億噸標準煤,比GDP高達11萬億美元的美國還多4億噸煤。同樣照此計算,世界還得產出多少煤炭才可以滿足我們趕超美國要求?

  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儲量為9842億噸。按目前需求可開采200多年。如果中國達到美國的GDP水準,那麽世界煤炭資源還可供開采幾年。

  據中科院測算,2003年中國消耗了全球31%、30%、27 %和40%的原煤、鐵礦石、鋼材、水泥,創造出的GDP卻不足全球的4%。

  在如此高的資源消耗率情況下,誰來滿足龐大的趕超美國的中國經濟體?

  工業革命300年以來,人類為快速積累社會財富,迅速提高生活水平過程,也是大量消耗能源的過程,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這一過程都是不可逾越的。如果沒有發現新的能源資源的話,中國如果達到美國的GDP水平的話,三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費!中國人無疑具有像美國人一樣消耗地球資源的權利,然而別奢望像美國人那樣如此“大度”地消費屬於全人類共有的自然資源。資源不可再生,而賴以生存的人卻無窮盡地增長。對於中國來說,人口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瓶頸。然而這又是誰之過?

  用數字說話,從數字中發現問題,我們就會從數字中感受壓力、感受危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