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創業海歸感慨:繼續堅守,還是重新回到國外去上班?

(2007-12-24 11:40:56) 下一個
回國創業海歸感慨:繼續堅守,還是重新回到國外去上班?
【來源:世界經理人】

中國海歸創辦的企業中,大約1/3能有較大發展;還有1/3能勉強維持生存;而剩下的1/3則已處於破產或半破產狀態。是繼續堅守,還是重新回到國外去上班?

“海歸回國創業最大的困難是什麽?”“融資。”

彭澤忠的回答比提問還顯得單刀直入,“這是我的親身經曆,我三次回國創業,都碰到融資難的問題,雖然每次都有改變,但並不大。”當下的中國,在基金經理們為湧進賬戶的資金投向而煩惱時,彭澤忠們也正在為手中的項目四處化緣。

夠不著的資本

我們無法想象讓海歸們支個路邊攤,一分、一毛地攢出第一桶金,這些帶著國際領先級項目歸來的創業者,麵臨獨有的資金困境。

身為美國矽穀博士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的彭澤忠,名片左上角醒目的篆印著“四川人”三個字。2000年聖誕節前夕,四川省僑辦舉辦的川籍海外學者、企業家懇親洽談會邀請了彭,並組織來賓們到綿陽當地參觀考察,因為在當年的9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視察綿陽,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傳達了將綿陽建設成中國科技城的決定。

四川人彭澤忠坐不住了。2001年6 月,彭澤忠在矽穀創辦了公司;3個月後,彭就在綿陽高新區留學生創業園注冊了綿陽凱路微電子公司,辦完全部手續隻用了兩天;1個月後,李嵐清又親臨綿陽凱路微電子公司視察,接著他的公司申報的“與LOCIC-CMOS工藝全兼容的新型嵌入式不揮發存儲器”項目,以其國際領先水平獲得了科技部技術創新基金 150萬元的支持,這已是政府無償支持的最高額度。

但這個在中國開花的項目,流落到了美國才結出果實。“這個項目,前期需要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投資才能開發出來。當時後期融資相當困難,沒有辦法,隻能回到美國,拿美國的風險投資來開發這個項目。”彭說。

相同的一幕在2005年重新上演。“那時我重新回來,帶來FPTA可編程門陣列集成電路項目,同樣是一項世界領先技術,到現在國內這一領域還是空白,可依然遇到融資難的問題。”彭再一次遺憾的回到美國,去拿美國的風險投資。

彭的融資經曆並不缺乏事例支撐。在武漢光穀開發區,創建湖北光通光電係統有限公司的新加坡歸國博士陳義紅,在創業5年之後黯然離去。“我的企業是一個可以做到兩個億的大企業。然而需要資金投入時,卻借貸無門。目前想在國內貸款500萬元都難上加難。”陳義紅說。

海歸們不約而同的將政府的資金扶持形容為“撒胡椒麵”。

王輝耀是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他在《如何提高海歸創業成功率》一文中提出“現有創業扶持資金太過分散,如同撒胡椒麵,如較常見的模式就是每個入駐園區的留學人員項目可以得到10萬元的補貼。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建立一個全國規模的留學人員創業資金支持計劃,以配合和推動中國在新時期的自主創新,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

“撒胡椒麵,能研發,但是不能投入產業化,因為美國的研發都是上千萬美元的投入。”彭澤忠說。事實上,政府部門的創新基金不但數量少,而且缺乏統籌,加上當地政府的配套基金總量有限,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采取撒胡椒麵模式,平均分配給轄區內海歸企業;有的地方因為缺乏必要的評估,資金甚至被分配給不適合的創業計劃。而截至目前,中國還缺乏國家級海歸創業計劃。

水土不服

“國內的融資機製與矽穀相比還差的很遠。”矽穀留美博士企業家協會會長朱東屏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差距:“在矽穀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的經理、高管在做專業投資,而國內的投資者一般是達不到這種專業水平和素質的。”

機製不一也是中美融資體製的剪刀差。美國有比較成熟的機製,如美國有兩種評估投資的方式,一種是按產品幾年後的產值投資,按照預測產品成熟後的產值往回推,得出現在的價值。一種是按人才投資,比如一個創業博士或一個企業高管估價100萬美元。如果一個團隊有5個人,那麽他就會給這個團隊作價500萬美元。“但在國內,我們還缺乏這樣的行業經驗和行業標準。”朱東屏說。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美國的投資理念是投一個創業團隊,而國內看的是短期的利益回報。

“除了沒有成熟的投資機製,風險投資公司太少、資金太少也是個問題,中國去年風險投資將近20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矽穀的1/4,在矽穀,擁有上億美金投資基金的公司有幾百家。”彭澤忠說。

彭同樣也不認同民間融資的方式,“現在雖然可以在民間融資,但很多民間資本對高科技產業並不能理解。他們可以投資給房地產等可以在短期內看到回報的項目。但對於具有長期價值的產業,就一定需要國家支持拿錢投資。美國的投資公司從60年代就已經發展了,中國要想發展不能再照搬美國路線,現在需要政府直接的重點投入。”

實際上在矽穀隻要有好的商業計劃書、產品以及團隊,風險投資公司的融資命中率很高。而且一旦決定投資,投資公司會參與找市場,甚至幫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回國創辦信中利投資有限公司的汪潮湧說:“國內也有幾百家風險投資公司,但總的來說還很不成熟。沒有專業分工,也沒有實力為企業提供國外投資公司對企業的那些支持。國內銀行向企業貸款的條件是看你有多少房產、地產、設備等有形資產做抵押,創業時期的高科技企業顯然沒有這方麵的優勢。除非你能從國外為自己的創業公司帶回大筆資金,否則公司很容易因資金短缺而夭折。”

創新易 創業難

是鼓勵創新,還是鼓勵創業?

去年3月通過的《關於鼓勵海外留學人員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的若幹意見》中,在國家鼓勵海外留學人員采取為國服務的7種方式裏,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在國內科研機構受聘兼任專業技術職務、顧問或名譽職務”排在了第一位。

“國內以往許多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的政策措施,理論上都很充分,但往往有一種重創新輕創業的傾向,在政策製定上,往往忽視了真正有效的創新必須依托創業才能進行。”王輝耀認為國內有關政策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

政府有關部門以往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規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因此在吸引人才歸國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製定上,往往都是以學曆或科研成果作為待遇標準,較少考慮留學生歸國創業的實際需要;各地扶持資金的發放,也往往參照科研成果評選的標準,較少考慮科研轉化和市場需要。

彭澤忠的創業故事即清晰地告之了“重創新輕創業”思維的缺憾:彭在已經取得世界領先創新項目的前提下,因資金問題無力投入產業化,不得不兩次求助國外風投,讓本該在國內投產的領先項目遠走他鄉。

王輝耀認為:“在當前海歸創業形成浪潮的情況下,基於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中國政府應盡快建立國家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支持計劃。如果每年挑選和支持數百名留學人員創業,幾年下來,就能支持上千家海歸企業的啟動,同時也將帶進大量的新技術,加快推動中國的創新進程。”

讓海歸們帶回高科技的種子,並且讓這些種子發芽,王輝耀認為:“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奇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