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

既無意種花,也無心栽柳。隨性撒字,意走行間。有心者進來坐坐,絮叨絮叨寬寬心。萬事順自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 包腳布

(2008-05-01 06:27:06) 下一個

這包腳布可不是老太太的三寸金蓮的裹腳布。那指的是山東煎餅。我也不知為什麽這麽稱呼它,跟老太太的三寸金蓮有沒有關係。反正我們那裏的人都這麽叫。

說起煎餅現在街頭上有賣的有好多種。我們在電視劇“血色浪漫”裏看到劉燁演的鍾為民有一段賣煎餅就是其中的一種。這是北京街頭在改革開放後後流行的一種小吃。我記得那時一到早晨和傍晚,北京幾乎滿大街都在飄這煎餅的香味。小推車煙霧騰騰,很誘人,所以買的人也很多。舀一勺麵糊澆到滾燙的鐵板上,然後拿個L型杆子轉圈一抹再打上一個蛋,完了塗上麵醬,撒上蔥花香菜,或者加根油條,或者放兩片薄脆,一卷,一份香噴噴的煎餅果子就好了。您就拿了一邊熱乎乎樂著享受去吧。

有意思的是這種煎餅我在法國的街頭也看到,而且是法國人的飲食店裏。讓我激動半天,沒想到中華飲食文化能怎麽深入人胃。不過我忘了它法文怎麽叫。餅也是這麽攤,但裹在裏麵的可都是甜的,什麽果醬呀,水果呀的。我不愛吃甜的,想要鹹的還挺費勁跟他比劃了半天。這法國人比較可惡的是和英國人做鄰居,卻不肯好好學英文。可現在法文不感冒呀。弄得我們這些遊客倒黴。最後終於弄明白了,說能做能做。就跟我卷了一張。我打開一看,是起司加香腸火腿片,整一個“法式”pizza。那個難吃喲,從此我沒再買第二個。

但那種煎餅我不太喜歡。我嫌它太軟,沒嚼勁。我喜歡的是山東煎餅,也就是包腳布。

在我小時候,我記得總是有兩個老太,每天早晨起就在離我家不遠的大弄堂口做山東煎餅。一個用臉盆改裝的爐子,上麵擱著一個大鐵平盤。爐子邊一邊放著一簸箕,一邊放著一盆麵糊。兩老太圍著爐子麵對麵坐著。一個拿一團不知什麽工具,粘著麵,往鐵板上一圈圈地往外抹,一直抹到有鐵盤那麽大。然後另一個就用鏟子將餅揭開,翻個身,攤到煎餅兩麵焦黃就算好了。兩老太配合的很默契,估計也不是一兩天的了。剛烙好的的煎餅特別的香,吃起來也好吃。等這餅涼了,吃起來就有些費勁。特別的擰,要咬下一口不太容易,得怒目切齒擰著脖子,兩手用力狠狠地撕拉,那架勢和狼沒兩樣。不過很香很有嚼頭。電影裏看到的大娘給八路軍攤的餅就是這種餅。按山東人吃法應該就著生蔥吃,一口大蔥一口餅,甭兒香。當然能再攤個蛋就更好了。不過在我們南方城市裏,生蔥是吃不慣的,雞蛋呢,也太奢侈,那年頭不太有。一般就把餅卷起來幹吃。我所記得的就是小時候自己或者同伴吃的時候,總得分分,你撕一條,我拽一口,反正這餅也大。這樣吃好像特別香。後來長大後,老太太不見了,煎餅也就吃不上了,隻留下念想。

上大學時,班上有個同學是山東來的。於是在放假時,就讓他帶些山東煎餅來。他帶倒是帶來了,還是店裏買的,但完全不是那回事了。是那種鬆脆鬆脆的,和我印象中的煎餅是風牛馬不相及。他說這就是山東煎餅。我問有沒有自己攤的?他還跟我來這句:“這年頭,誰還自己攤餅。”這下我不明白了,山東人不再吃煎餅卷大蔥這麽好吃的東西了?那他們吃什麽呢?但不管怎麽樣,看來我是再吃不上那種被稱之為包腳布的山東煎餅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綠一 回複 悄悄話 這種文不太敢看,看完餓了又沒的吃,你不是捉弄我吧?
周末好!
杜鵑花開 回複 悄悄話 我記憶中的包腳布,還得包上一根油條。剛攤好的餅,配上一根才出鍋的油條,吃起來那個美啊。。。。。。
rr2r 回複 悄悄話 在上海也叫這個,名字不雅,可是真的很好吃。。很懷念
閑平 回複 悄悄話 每次回國都會從山東老家背煎餅來,我最惦記的就是家鄉的煎餅,嗬嗬,現在家裏還有每吃完的呢。
心無 回複 悄悄話 沒想到煎餅有那麽多講究,下次有機會跟我說道說道。不過天津的煎餅果子沒那麽大韌勁。
其實生大蔥應該很好吃。我到北京後學會吃的
clipmom記得不錯,讓我想起來了
denzil39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山東人,可是對大蔥卷煎餅從來不感冒。所以,青菜豆腐,各有所愛呀。
SUNNE 回複 悄悄話 山東的煎餅有很多不同的配方,吃起來口味都不同。你說的煎餅很像天津的煎餅果子,山東的傳統煎餅現在恐怕已經看不到了。
clipmom 回複 悄悄話 法式叫Crepe,個人覺得挺好吃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