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日本啊,日本(九)日本園林
日本園林當然也有很多階段,很多類型。
開始自然是在學習中國模仿中國。
但是,從開始學習,他們就沒有照搬照抄,就有自己的視角與思考,這是一種很厲害的學習方法。
其實直到現在,他們的山水庭院還有濃厚的中國園林的影子,比如潘龍鬆,比如木橋,比如水潭,比如石階。
說實話,我對很多的中國元素沒太多感覺,當然可能是因為老生常談,更可能是因為因循守舊,最關鍵的是它們隻是來於自然歸於自然,而沒有生發出向上一路。
甚至對那些日本的傳統園林或者皇家園林也沒什麽興趣。
而是對他們推陳出新,別出心裁的創造更覺可喜。
說起來這個,就想起來有好事者在美國籌巨資建了一個中國園林,據說占地很大,還是專門從國內請了工匠來造的。
——工匠再好,也隻是工匠,而不是設計師。
可惜的是,遊客寥寥無幾,想必始作俑者與投資者都大失所望。
我隻是看了幾眼視頻,就關掉了,毫無興趣。
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已經太多人不知道文化為何物。
我對日本園林的喜愛,始於見到了茶舍的露地。
到此,日本的庭院才真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進入了自己創造的世界。
當你在翠綠的林蔭裏,走在一塊塊或圓或方的石板上,在潮濕的苔蘚氣裏,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麵前是仿佛幾步就能走完,卻又無限漫長的距離,走向盡頭那間小小的茅屋,需要你彎腰、低頭、躬行、匍匐,才能進入的地方,進入那個連轉身都困難的空間,去體會千利休創造出的未知世界。
露地的好,不隻是它已經拋棄了那些人為斧鑿的痕跡,去掉了人造的自然,去掉了取悅人的感官的裝飾物,去掉了大部分多餘的東西,進入了禪的境界。
露地的好,在於路的盡頭,有另外一個世界。
而且那種地方,特別適合高人隱居。我想象著遠渡重洋,到日本,百般折騰,終於在幽玄清淨之地見到了菩提老祖,然後您請我吃最好的壽司:))
好久不來文學城了,今天偶然來逛,居然在首頁看到了微風的名字,感覺見到了老朋友,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