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朗讀者”

(2009-04-19 01:58:41) 下一個

“朗讀者”


  朋友跟我推薦的時候,我笑著說,早下在電腦裏,一直沒顧上看。
  我想,也許我錯過了一次很好的談話。
  我經常錯過,錯過類似的好片子、好對話、好時光,原因不過是自己一時的懈怠,或者走神。
  我們忙碌而紛雜的人生裏,這樣的對話與時光,能有多少呢?多半都是些言不及義的客套、應酬,或者自己的心緒心情不對,就錯過了與美好的一次偶遇,或者忽略了一次美麗的邂逅。
  在這個大雨滂沱的日子,我躲進自己的小房間,蜷縮在被窩裏,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去看那部必然充滿哀傷與抑鬱的電影。

  我喜歡看電影,我喜歡在另外一個世界裏沉迷。
  那裏的世界,跟我們的不同,也許比我們能遭遇的生活殘忍,但是大部分,都比我們的純淨。
  在那短短的時間段裏,是沒有辦法把生活中那些無聊又無奈的瑣事放進去的。
  所以,那是一個濃縮或者過濾以後的世界,所以,那個世界比我們的純粹。
  畢竟,那是我們寄托夢想的世界,是我們創造出來做夢的空間。

  每個人的夢都不同。
  不同的夢,有不同的渴望,有不同的美麗。
  看電影,就是看別人的夢,然後在別人的夢裏,尋找自己夢幻的一點點蹤跡。

  我常常想,什麽時候我們也可以拍出那樣的片子?
  大約是很難的吧,不同的曆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
  我們關注的東西,跟他們有太多差異。
  我們活的太累,多半要生活在擁擠喧鬧的人群裏,少有個人的空間,少有感覺獨立人格的形象。
  我們是缺少那樣的觀眾,還是缺少那樣的藝術家?
  一般來說,觀眾學習的很快,藝術家卻學習的很慢。也許,隻是因為,真正的藝術家太少太少。那些自以為是藝術家做不出好的藝術品,隻會嚷嚷是外界如何如何才使自己無法創造出好作品的人,其實,他們往往不是藝術家,頂多算是藝術圈裏混飯吃的。

  我喜歡這種開放式的電影。
  電影裏似乎什麽都說了,又似乎什麽都沒有說。電影給出了許多信息,給出了許多看法,卻沒有給我們一個結論——這世界上太多事情,是沒有辦法做出結論的。有時候,不給結論,是更負責任的做法。
  她真的不明白自己麵對的是什麽嗎?她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做的是什麽嗎?她真的不明白後來她選擇的是什麽嗎?
  她真是隻是因為不想暴露自己不識字,想保持自己的尊嚴,才選擇承擔的嗎?
  她是寧肯選擇受懲罰,也不願意承認錯誤?還是寧肯承擔後果,也不願意跟那些出賣靈魂逃避罪責的人一樣,選擇撒謊?還是她已經注意到了人群中,有一個曾經的他?
  她為了什麽?
  沒有人知道。
  電影沒有給出答案。
  答案在我們心裏,或者不同的答案在不同人的心裏。

  她錯了嗎?
  她覺得自己是對了還是錯了?
  她認為自己有罪還是無罪?
  不得而知。
  幾十年以後,他們都老了。
  他問她:你花很多時間回想過去嗎?
  她反問:你是指跟你的過去嗎?
  他說:不是。
  在她的心裏,是不是從來就沒有過別人的位置?
  她是一個女人。
  也許,她跟大部分女人一樣,心裏隻有自己,跟自己在意的那個人,那份感情。
  至於世界,至於別人,哪裏有那麽重要。
  是否應該讓女人,或者這樣一個女人,來承擔那麽多東西?

  他呢?
  他為什麽在可以挽救她時,卻終於放棄?為什麽在後來的幾十年裏,一直為她朗讀,卻始終不肯見她?
  他在放棄什麽,又在堅持什麽?
  他是報複,還是拯救,還是還願?
  他是怪罪她就那樣輕而易舉的離開了他?讓他人生第一個美好的夢幻,也許是本來應該最美好的夢幻,就那麽短暫的、毫無預兆的破碎?還是恨她使他最美好的回憶與人類最醜惡的罪行連在了一起,使他莫名其妙的背負了那麽一個沉重到無解的命題?

  她終於在似乎美好的結局前夜,選擇了放棄。
  站在支撐她度過數十年艱難的那些書上。
  那樣的支撐與驅離,對選擇放棄與死亡的她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
  那些文字,那些聲音,為什麽她終於舍得了?
  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還是看到他問的不是他們倆,而是她以為並不重要的那些事?還是她終於對他失望,對自己失望,發覺自己幾十年的努力,還是沒能使他原諒自己?即使以承擔本來不該她承擔的罪責的方式?
  他終於在她死去之後,才走出了自己挖的陷阱。
  他終於可以跟他的女兒談起她,談起那段短暫卻毀滅自己一生的過去。
  似乎,她解脫以後,他也解脫了。
  他真的解脫了嗎?還是他終於背負不起那些東西,也選擇放棄了?還是他發覺他的過去已經連帶著影響了女兒,發覺那樣並不公平,而選擇與女兒的未來和解?

  電影想說什麽?
  每個人的表現,都似乎太直白了些。
  法庭上撒謊的女人,律師,法官,學生,教授,旁觀者。
  除了她,和他。
  那個幸存的女人,住在豪宅裏,穿著宛如天使的白衣,對來訪的他做著近乎完美的反應,慈悲的寬恕與得體的應對。
  導演在暗示或者明示什麽?
  似乎該給的都給了,又似乎什麽也沒有作結論。
  或許這是最好的做法:該給的我都給了,後麵的事,由你自己來做。
  
  這部電影,描繪的也是一個比我們所處的環境更殘忍卻更純淨的世界。
  那個朗讀的孩子,純淨,我看到的孩子裏,似乎少有那麽純淨的。
  我看到的孩子的世界,除了比我們幼稚,也沒有太多其他不同了,他們一樣有成人世界裏的種種,似乎,他們隻是生活在一個微縮版的成人世界裏,而不是另外存在一個孩子的世界。
  到底是應該存在一個那樣的世界,還是本來就沒有那樣的世界,世界本來就隻有一個?
  是我們想錯了,還是他們做錯了?

  那個售票員,似乎沒有一點市儈氣,我怎麽就沒有見過那麽樣的售票員呢?而且她還不識字。
  她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她隻是不小心踏入了一條她不明白的河流。
  作為一個特殊時代的縮影,她該如何思考?她該如何自處?她該如何處理自己與世界的問題?
  現實世界裏,真的有那樣的人,那樣的故事嗎?還是我們隻能在夢裏才能安排出那樣的人那樣的事?


  想起另外一個朋友推薦的一首曲子,美麗而哀傷,我喜歡極了,每每聽的入迷。然而,更喜歡的,還是曲子的兩句詞:彼岸,花開成海,此地,荒草叢生。
  有時候,你的憂傷,並沒有人懂,也沒有人在乎,你隻能把她們安放在你的內心,或者,另外一個世界。
  能在別人的故事裏釋放自己,是件很幸運的事。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早自習,因為,可以合法的不顧及旁人放聲朗讀,在那些美好的文字意境裏,在那些醉人的音韻流淌中,在那些順暢的抑揚頓挫中,可以迷失自己,也可以寄托身心——當然,那時候我並沒有這麽複雜的想法,隻是覺得喜歡,覺得舒服。
  後來大了,再沒有那樣的機會,隻能在卡拉ok時稍微借題發揮一下了,可惜,比起古時候那些千錘百煉的精品,現代的歌曲,還是太倉促太淺顯了些,終歸意猶未盡,無法盡興。

  上一次盡興的朗讀,是幾年前,在瑞士的一個小鎮。
  忙碌了一整天,終於可以歇息下來。晚飯後,已經是將近午夜,雖然身體已經疲憊不堪,心思卻是還在活泛,忍不住要拖著酸軟的雙腿出門走走——原因,不過是一不留神,望見了窗外的月光。
  於是,在那個陌生的小鎮外,在那片清冷的樹林裏,在銀色的月光下,大聲朗誦了那首“江城子”,一遍一遍,直至筋疲力盡: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鬆岡。

  若是那裏的居民,也有午夜不睡徘徊月下的神遊者,想必是可以看到,遠遠的樹林裏有一個黑影,一邊做著神經兮兮的動作,一邊發出莫名其妙的聲音。
  不過應該還好,那片樹林足夠遠,應該不會擾了別人的清夢。
  這麽多年了,再沒有那樣的機會與心情,於是,那夜的一泓月光與數行清淚,與那夜的縱情吟哦一起,永遠埋藏在自己的記憶裏。


  窗外的雨聲漸歇,想必是小了吧,該是到雨中走走的時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果然是才女啊,原文都能讀:)
好久不見!
采薇^^ 回複 悄悄話 Der Vorleser。讀的第一本原文小說。電影例外的好,書中的韻味八九個不離十,也主要是演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