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上次來大英博物館,是二十年前了。
那時候的倫敦,還沒有碎片大廈。
也沒有那麽多移民。
不過髒亂差上不遑多讓。
也許是我那時候住的區不好吧,地上電線杆上都是小廣告,很難清除那種,北京街頭即視感。這次完全看不到了。
不過我估計不是環衛工人更努力了,而是時代在發展,都轉移到網絡上了。
人類的大部分問題都不是主動解決的,而是在發展中被解決的。
我覺得這才是這個世界的鑰匙。
而不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換湯不換藥的各種花言巧語。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發。”
不知道下次,是什麽時候來。
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了。
上一次陪我一起來的人,都在歲月的蹉跎裏走散了。
五味雜陳。
人生在世,有幸何如之,有劫後餘生。
人,還是要學會照顧好自己。
個人感受,倫敦不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地方。
如果讓我選一個城市去隨便待幾天,我更喜歡東京。
隨便走進一個小巷,找一家小酒館,簡單的幾個小菜,就可以消磨時光。
可以熱鬧,也可以安靜。
倫敦呢,值得看的都是曆史,適合白天。
夜晚則有些無所適從,讓你懷疑自己為什麽要來這裏。
建築若想莊嚴巍峨,還是要看立柱結構。
這個建築模式,自從出現在人類曆史上,就注定了彪炳千古。
估計到人類滅亡也不會消失。
重複與規則之美。
或者說,數學之美。
其實,中國各方麵的落後,大部分都可以歸結到數學的落後。
而材料鋼與玻璃的應用,更是需要科學全麵發展才做得到的。
單一遊戲規則,君臣遊戲加官逼民反玩兒了幾千年至今還樂此不疲的中國,我看不出獨立發展出科學係統的任何可能性。
鼓吹中國文化宇宙第一的人,估計都是沒有科學素養的。
我們中國人,由於小時候被灌輸了太多中國人最聰明啊,中國文化最厲害啊之類的洗腦,很難接受不同意見,更接受不了中國文化落後的一麵。
其實,稍微受些教育,多了解一下世界,就會不得不接受現實。
看看,在大英博物館,日本的浮世繪是有專櫃的。
各種周邊都在賣。
中國文化還沒有這樣的影響力和成就。
這與中國是不是富強沒有關係,隻是因為中國沒有這個高度的藝術家,沒有這麽有影響力的藝術品。
神奈川衝浪裏。
粗看與楊柳青年畫一個層次。
細看水平相差不可以道裏計。
確實在藝術上高明。
意識上手法上意境上哲學上,都超越了中國藝術家。
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都沒有。
跟千利休超越所有中國茶人一樣。一個藝術家,就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藝術水平。
我想了想,就我所知,中國還沒有這個水平的作品。
當然,如果你說,日本水墨畫沒有中國水平高啊。
這個確實。
也許是,日本人還沒有來得及把水墨提升到更高境界,世界就已經變了,日本人顧不上玩兒水墨了。
或者像我以前的猜想,日本人玩兒出了枯山水,自己也突破不了了。
單純靠中國人自己,可能性不大。
自宋朝以來,中國人自己的水墨,又有什麽發展?
一個文化體係,發展到一定程度,靠自己很難突破。
這個,不隻是中國文化的問題。
任何體係,突破自己都是很難的。
需要不世出的天才。
更需要適合天才的土壤。
著名的羅塞塔石碑。
商博良就是用這塊石碑,破譯了古埃及文字。
到這裏又感歎一下,一個國家,把皇帝看的更重,還是把文化人看的更重,是不一樣的。
中國什麽時候把人民幣上的政治家拿掉,換成真正對老百姓有貢獻的人物,也許就有希望了。
每次看到金字塔相關,都忍不住懷疑,人類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一個可以隨意駕馭石頭的時代?
那麽多精美的石雕,居然是5500年前的???
我們的曆史裏,2000年前的漢朝,還是那種簡樸的笑臉。
多麽幸福的孩子們。
小小年紀,就可以欣賞到人類最高明的藝術品。
這線條,這肌理。
我們的美術史裏,“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都使勁兒吹。
人家比我們早上千年的石雕上都做到了。
唉,隨便走走,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