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1)
紅塵一行之歸來
終於歸來。
一晃眼,過了這麽久了。。。
回來的時候,園中的蘆葦已經高過了頭,還擋了路,害的我要踩上草坪,才能不碰到它們。離開時,還是割過的茬子,矮矮的,待在牆邊,藏在草叢裏,很不起眼的樣子。
顏色倒還是黃的,仿佛沒變,看來,我錯過了他們綠色的時光。
走的時候,它們還沒變綠,回來了,它們又變黃了。
還錯過了什麽?
櫻桃自然錯過了,櫻桃樹的葉子倒還繁盛,萬綠叢中,沒有一點紅候了我。歲月畢竟無情,由不得自己。
葡萄也錯過了,葉子也是一樣的好,雖然已經是深秋,倒是沒憔悴損了它們。
鄰家的蘋果還沒掉光,地上的已經爛掉,樹上的,還是紅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了。當然,能吃也是沒有人吃的。種它,本來就不是為了吃。
來於塵土,歸於塵土。
一個夏季瞬乎而過。
一回來,就有朋友問我:長恨歌看過了嗎?
小說倒是看過幾眼,終於沒能看下去。
總覺得王安憶的文筆有些造作,看來,她一輩子也跳不過那個坎兒了。
似者死,學者生。
想脫出前人,不是那麽容易。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電影自然是沒看,這段時間,一直在跑來跑去,很多事兒都沒顧上。
於是朋友給了我地址,我去網上下了來。
看完了,印象裏留了幾句話。
“我不會要求什麽的。
可我有要求。
難過的時候,想念我好嗎?
白天的時候,你再說一遍。
我隻說一遍。
晚上說的話,不算!”
我能對她說這樣的話嗎:
難過的時候,想念我好嗎?
還有一句。
“新中國的大門打開了,很多人回來,看看三十年來思念的月色。”
月色變了嗎?沒變吧。。。
至少,在夢裏沒變。
片名“長恨”。
想起那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有些微笑。
中文就是那麽巧妙和無奈,誰知道這是並列還是什麽?
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還是“人生長恨”與“水長東”並列?
不管怎樣,都是癡人。
朋友說:“看的我眼淚淅瀝嘩啦。”
我笑:“是關錦鵬導演的,少不了煽情。”
“你知道嗎?他是同性戀,要不然哪有那麽細膩!”
這我倒是不知道。
一直以為,他隻是個內心溫柔的男人。
很私人的感覺,片中的梁家輝,老年的扮相,很有些象父親年老的樣子。
雖然父親年輕的時候,沒他那麽帥。
但是老年的樣子,比梁更加要慈祥。
畢竟,歲月的刻刀,要比演技深邃的多。
片裏的年輕人對梁家輝說:我想到我小時侯住的地方再去看一眼。
也想過,讓父親帶我到小時侯住的地方再去看看。
後來還是我自己去了。
我對那個看門的老太太說:“我小時侯在這裏撒過尿,讓我進去看看吧。”
她說:“什麽都沒了,看也沒用。”
在香港的時候,有天晚上吃過飯,和朋友一起去蘭桂坊。
那小巷子的路口,牆上有大幅的海報,就是長恨歌。
午夜的昏暗燈光下,本來就陰鬱調子的海報,愈加的沉鬱。
同行的女孩兒說:我在這裏拍張照片好不好?我喜歡這個味道。
那海報有她三個高。
她就站在鄭秀文下麵,擺了個姿勢。
回來的第二天,站在園門口,透過對麵的那棵大樹看夕陽。
有兩個女孩子遠遠的騎車過來,笑聲也早早的就過來。
她們在玩兒雙失把,看樣子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快樂,青春的顏色洋溢在她們臉上。
離我近了,看到我傻嗬嗬的站在那裏,就向我擺手,說著hallo。
我忍不住微笑了,也向她們說hallo。
畢竟,隻有這裏,才有這樣無拘無束的快樂。
秋天還是來了。
想起以前說過的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曾經打算寫一篇東西,忘了有沒有寫出來了。。。
我們這些人,已經走了太遠的路,也走了太多的地方,快走不動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停在某個地方。。。說起來,也隻有隨心所欲了:)
愛情這東西,仿佛火焰,燒起來,就止不住,燒完了,也就完了,心有餘燼也心有餘悸。
能讓人長相憶常相憶的,還是有缺憾的感情。
就象您說的,生活還是有些缺憾的好,完美本來就不存在,留點兒空白才好。長恨程度過了些,文人情緒吧,其實更多的是長遺憾,長無奈。
看來罷了兄是有些“長恨”的事情縈繞心懷,生命應該是更富足了:)
風兄,本以為“微風一去不複返,此地空於微風樓”。今天又能在網上見到你,令我這個與你相逢不相識的網友欣喜萬分。謝謝你在另一篇文章後的回言,想當年我們這些網友們揮別故鄉,隻身走天涯,人生感慨良多。很多年後才意識到,這世上本無“天涯”;你走到哪裏,哪裏就是你的家。所以美國和中國都是我們的家。
我也讀過王安憶的“長恨歌”,感覺和你差不多。對這本書我倒沒多大興趣,但“長恨”兩個字卻使我產生了些想法。我認為“長恨”體現了一種“殘缺之美”。就拿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情”來說,要讓愛情在若幹年後還留有餘香,那就要讓它留有餘地:隻欣賞,不擁有;或是“隻求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若是什麽都稱了你的心,若是生活中沒有一絲遺憾和失落,也就沒有了企盼和等待的激動,沒有了遨遊想像世界中的那份心曠神怡。這樣的人生該多乏味啊!
人生有情便已足已,不必為“錯,錯,錯”和“莫,莫,莫”而傷心,更不必為“恨不相逢未嫁時”而悲歎。不完美的現實創造了完美的回憶,否則一結連理,又有多少往事可成追憶?又哪來那種“一寸相思一寸灰”般的靈魂震顫。因此,心心相印並不一定是最完美的境界,有時隔著一定的距離,聚的短暫與別的漫長,分隔的遙遠與相思的辛苦,會使我們以一種心醉且辛酸的心情去品嚐對方。於是也就有了“長恨歌”中“想念我好嗎?”這句話。
完美的人生常常需要通過不完美來體認;由此推來,生活中有時候還真是需要唱唱“長恨歌”。
終於歸來。
一晃眼,過了這麽久了。。。
回來的時候,園中的蘆葦已經高過了頭,還擋了路,害的我要踩上草坪,才能不碰到它們。離開時,還是割過的茬子,矮矮的,待在牆邊,藏在草叢裏,很不起眼的樣子。
顏色倒還是黃的,仿佛沒變,看來,我錯過了他們綠色的時光。
走的時候,它們還沒變綠,回來了,它們又變黃了。
還錯過了什麽?
櫻桃自然錯過了,櫻桃樹的葉子倒還繁盛,萬綠叢中,沒有一點紅候了我。歲月畢竟無情,由不得自己。
葡萄也錯過了,葉子也是一樣的好,雖然已經是深秋,倒是沒憔悴損了它們。
鄰家的蘋果還沒掉光,地上的已經爛掉,樹上的,還是紅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了。當然,能吃也是沒有人吃的。種它,本來就不是為了吃。
來於塵土,歸於塵土。
一個夏季瞬乎而過。
一回來,就有朋友問我:長恨歌看過了嗎?
小說倒是看過幾眼,終於沒能看下去。
總覺得王安憶的文筆有些造作,看來,她一輩子也跳不過那個坎兒了。
似者死,學者生。
想脫出前人,不是那麽容易。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電影自然是沒看,這段時間,一直在跑來跑去,很多事兒都沒顧上。
於是朋友給了我地址,我去網上下了來。
看完了,印象裏留了幾句話。
“我不會要求什麽的。
可我有要求。
難過的時候,想念我好嗎?
白天的時候,你再說一遍。
我隻說一遍。
晚上說的話,不算!”
我能對她說這樣的話嗎:
難過的時候,想念我好嗎?
還有一句。
“新中國的大門打開了,很多人回來,看看三十年來思念的月色。”
月色變了嗎?沒變吧。。。
至少,在夢裏沒變。
片名“長恨”。
想起那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有些微笑。
中文就是那麽巧妙和無奈,誰知道這是並列還是什麽?
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還是“人生長恨”與“水長東”並列?
不管怎樣,都是癡人。
朋友說:“看的我眼淚淅瀝嘩啦。”
我笑:“是關錦鵬導演的,少不了煽情。”
“你知道嗎?他是同性戀,要不然哪有那麽細膩!”
這我倒是不知道。
一直以為,他隻是個內心溫柔的男人。
很私人的感覺,片中的梁家輝,老年的扮相,很有些象父親年老的樣子。
雖然父親年輕的時候,沒他那麽帥。
但是老年的樣子,比梁更加要慈祥。
畢竟,歲月的刻刀,要比演技深邃的多。
片裏的年輕人對梁家輝說:我想到我小時侯住的地方再去看一眼。
也想過,讓父親帶我到小時侯住的地方再去看看。
後來還是我自己去了。
我對那個看門的老太太說:“我小時侯在這裏撒過尿,讓我進去看看吧。”
她說:“什麽都沒了,看也沒用。”
在香港的時候,有天晚上吃過飯,和朋友一起去蘭桂坊。
那小巷子的路口,牆上有大幅的海報,就是長恨歌。
午夜的昏暗燈光下,本來就陰鬱調子的海報,愈加的沉鬱。
同行的女孩兒說:我在這裏拍張照片好不好?我喜歡這個味道。
那海報有她三個高。
她就站在鄭秀文下麵,擺了個姿勢。
回來的第二天,站在園門口,透過對麵的那棵大樹看夕陽。
有兩個女孩子遠遠的騎車過來,笑聲也早早的就過來。
她們在玩兒雙失把,看樣子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快樂,青春的顏色洋溢在她們臉上。
離我近了,看到我傻嗬嗬的站在那裏,就向我擺手,說著hallo。
我忍不住微笑了,也向她們說hallo。
畢竟,隻有這裏,才有這樣無拘無束的快樂。
秋天還是來了。
難過的時候,想念我好嗎----很耐聽得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