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作“主流“的犧牲品

(2010-02-11 10:08:10) 下一個
By 天嬰說夢

這兩天看了幾篇關於“主流”的文章,也想談談這“主流”的問題。

“主流”是什麽?主流是一種特權,它定義著人們在這個社會應該如何生活,要有什麽樣的行頭,要出入什麽樣的場合,要和什麽樣的人來往,要談什麽樣的話題,要去那裏度假,要開什麽樣的車,要住什麽樣的房,要取得什麽樣的認可……。它更定義著所謂的成功,幸福,美麗,富有,意義等等。

“主流”是一個business,不但主宰市場,而且控製意識形態。無數人都成了所謂主流文化的犧牲品。Michael Jackson, Tiger Woods, 還有那些已經嫁了,和將要嫁給主流的“名旦”“名媛”們。無奈的是,最終即使是躋身名流,也無法真正成為主流。這些人最多隻不過是“主流”的一個工具。不過是替主流宣傳著:eat me, have me, drive me, play with me, and sleep with me...

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麽我們華人有非要融入“主流”的情結,所謂已“融入主流”的人也會時不時情不自禁地炫耀一下自己的“融入”之深,“融入”之厚。似乎“融入”了,就表示著“成功”了,就真的成為“加拿大人”,“美國人” 了。其實,還是那句話,即使是躋身名流,也無法真正成為主流。因為,主流是一個世襲的階級。

追“主流”的人是很沒有自信的,是需要別人的認可才能活的人。其實,在這個社會裏,沒有人可以歧視你,除了你自己低看自己。我認識一哥們,經過十年寒窗,終於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但是這老兄告訴我說,他開業關心的第一件大事是想要買什麽 樣子的遊輪。因為那是屬於“主流”投資,這個行頭不能沒有。還有一位集萬千寵愛和榮華富貴一身的老姐,這位更神,每當看到美國總統的宴請名單就要鬱悶,原因是她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沒有接到邀請。我無語。

在商場,我遇到一位非常優秀的CBC女性。她非常羨慕我會講中文,她的羨慕讓我很不解。我說:“我更羨慕你出生在加拿大,英語是你的母語,主流文化是你的 母文化……“。她說:“你不覺得奇怪嗎,在中餐館裏,我要用英文點菜.我們兩個中國人在一起隻能用英文溝通。你永遠也不明白在中國人眼裏我是“外國人”, 在 非中國人的眼裏,我是“中國人”的滋味。 也許,這就是我父母努力融入主流的代價?。“後來,她離開加拿大去了東方,隻為做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人。

其實,在今天多元化的社會裏,主流會越來越邊緣化,主流和支流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文化的模式將會是支流越來越突現多元本色,而不是被所謂的主流同化。《Slumdog Millionaire》的導演Danny Boyle 說,他之所以帶Slumdog Millionaire來“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就是因為多倫多不是好萊塢,北美電影的主流無法把持這個電影節。他說,也是因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成就了Slumdog Millionaire的推廣和最終在奧斯卡的認可。

我堅信,作為移民最大的貢獻不是要成為主流文化的複製品,而是應該成為多元文化裏的異文化或支流文化的大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