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麽在西方的我們是如此的平庸

(2009-10-24 08:13:53) 下一個

 落基山人

海歸還是不歸,本是個人的私事或自我選擇,可為什麽我們會如此的在意?這個話題也如此的撩撥人內在的情感?

筆者想來想去,結論似乎是,歸去的是不甘平庸,不歸的是自甘平庸. 那麽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的人,應該說,奮鬥幾年是會到達這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目標的,但為什麽還有那麽多的人不甘心?因為他們不想這樣平庸下去。

在西方住過一些年的人,都會有一個體驗,就是無論是在美國,是在加拿大,是在北歐或英國,你的生活,很快就會平庸下來。每天也就是上班,下班,管管孩子,周末東家串串,西家走走,頂天了去外麵露營,釣魚,登山。那麽,這樣的生活不好嗎?也行,但的確很平庸。而且,經濟危機來了,能不能保住工作也是個未知數。

因此有人會問,我們這些人,當年很多是因為不甘在國內那樣生活,那樣平庸才闖蕩海外,可結果呢?還是平庸了下來。於是,便有許多人開始動海歸的念頭了。因為這些年來,國內的經濟發展一日千裏,有很多的機會,你在國外(第一代移民),一般都混不上當老板,一般就是個打工的,或高級打工的。可在國內,你有可能混上個老板當當,那感覺是不一樣的。

我們看,一部很多年前的電影,叫《廊橋遺夢》,那裏的女主人公,筆者記得好像是從希臘移民到美國的,當時,她嫁了一個二戰時的美國大兵,這女人明顯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是一個有激情的人,是一個敢冒險的人,所以她才能不遠萬裏嫁一個外國人,可是,結果呢?這個威風八麵的美國大兵,當年給了這個希臘女人無數想象力的男人,在戰後,就是一農民,這女人,也就做了個農民婆。孩子,家庭是她生活的中心。可是,這女人內心的激情還在,她不甘心,所以才有了後麵的故事,她愛上一個走南闖北的攝影記者。這個男人,又給了她非凡的想象空間。為了不平庸,所以到了海外,可結果還是平庸了下來。反抗平庸嗎?海歸嗎?

可換一種角度,我們會看到,大部分的西方人,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北歐人,其實也如我們一樣,都很平庸,為什麽?因為民主,因為平等。在這樣的時代,還有英雄嗎?大概在美國最近的一個大英雄,就是那個能把飛機降落在哈得遜河中的機長了。就連那些在伊拉克,在阿富汗,為國捐軀的美國大兵,其英雄色彩也與二戰那個時候的美國兵不可同日而語了。

 美國兵的英雄氣,從越戰後,幾乎就消失了。我們都看過如《生於74日》,《獵鹿人》這樣的片子。那裏的主人公,為了得到英雄般的凱旋而上了戰場,可結果呢?迎接他們的不是凱旋,而是怒罵。他們為國傷殘了,犧牲了,可是沒有人尊敬他們。大家要的是和平,要的是平安,其實也就是平庸。

為什麽平庸會成為了人們的理想?有人說,現在是後現代了,一切都在消解,都在解構,一切都相對化了。這也對,這好像是時代的主流。原因是什麽?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和平等的世界裏。平等的意思就是大家一樣,你有,我也有,大家都有點自由,大家都有一點的權力,大家都有一點的財富,結果是,大家都差不多,沒有英雄,連美國總統也不算什麽。不是有無數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日後也會成為美國總統。是呀,現在那個奧巴馬,那個半個黑人,也成為了美國總統。

隻是,現在畢竟是平庸的年代。平庸成為了生活的本質。拒絕平庸的人,可能會想出很多的生活樂趣來,比如,為什麽西方有那樣多的探險家,那樣多的體育比賽,那樣多的冒險項目。有的是很玩命的,如登山,滑雪,攀岩,每年都要死很多的人。

奧巴馬也不是一個想很平庸的人。筆者曾在網上看過奧巴馬在當總統前的一個講演,那是在一個黑人的教堂中,在父親節時的一個講演。奧巴馬鼓勵這些黑人,說,有人說我們黑人不進監獄就很好了,但我說,不;又有人說,我們黑人,有一份工作就不錯了,我說,還不夠,我們不僅要有工作,我們還要當老板,我們要給別人創造工作;又有人說,我們黑人能讀個書就不錯了,我說,還不夠,我們要讀博士,要做博士後。奧巴馬的思維似乎很像中國人。因為,黑人的地位還不夠好,其實黑人已經很好了,比中國人在美國的地位要高得多了。

回到主題,那些不甘平庸的人,可以回國,可以成為張朝陽他們,當然也可以如那個回國才三個月的海歸博士那樣子自殺掉。而那些自甘平庸的人,像筆者這樣的人,就在西方混著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bmsy 回複 悄悄話 在現實的基礎上,打出最好的成績,這就是超越了“平庸”。
野蛐蛐 回複 悄悄話 海歸過,創業過,感覺平庸與出彩並不是黑與白。在美國的我們,有太多太多出彩的機會,我們不自覺。最容易的是各種各樣的Volunteer活動,隻要投入,你一定能看見你改變了世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