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330i的博客

為 天 地 立 心 , 為 生 民 立 命 ; 為 往 聖 繼 絕 學 , 為 萬 世 開 太 平 !
正文

庫爾斯克:鋼鐵大絞殺 (人類史上最大的坦克會戰)

(2008-02-06 06:34:29) 下一個




經典蘇聯衛國戰爭歌曲:喀秋莎 Katyusha





歌詞: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
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
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
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的年輕戰士,
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勇敢戰鬥保衛祖國,
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在莫斯科城,一群女學生唱起了《喀秋莎》。她們要用這首愛情歌曲為年輕的戰士們送行。這是 1941年7月中旬的一天,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3師將要開赴前線。這送別的歌聲在小夥子們心中引起強烈的震顫。他們含著激動的淚,伴著這歌聲,向送行的人們敬了莊嚴的軍禮。

歌曲《喀秋莎》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凝結在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臥在寒冷戰壕裏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因此,《喀秋莎》的歌聲伴著濃濃的硝煙,順著戰壕一路飛揚。一時間,北到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在前線和後方,在整個蘇聯到處都傳唱著這首歌。就連許多德國兵也喜歡上了《喀秋莎》。

那是在一次戰鬥的間隙,在紅軍一個步兵連的戰壕裏,疲憊不堪的士兵們突然聽到飄來了熟悉的歌聲:“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他們仔細聽,發現那歌聲竟來自對麵的德軍陣地。蘇軍一位中尉連長從望遠鏡裏看到,一夥德軍正圍著一台留聲機欣賞著這首歌曲。這個步兵連的戰士們震驚了、憤怒了。他們未經請示便向敵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戰鬥非常慘烈。當他們打退了德軍,找到那架留聲機時,發現唱機還在唱著……中尉連長捧著唱片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許多人都跟著哭了。

後來,上級軍法部門對這次違令攻擊事件進行調查。一位接受調查的團長說:“如果我當時看見《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圍著、蹂躪著,我也會這麽做!”

1945年4月16日,紅軍對柏林外圍開始進攻。那正是一個梨花盛開的季節。前進中,許多部隊齊聲唱起《喀秋莎》,而為這歌聲伴奏的是2000多門“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嘯。一位隨軍記者當時激動地寫道:“天哪,這是怎麽了?簡直就是《喀秋莎》的歌聲在向柏林進攻。”

愛情歌曲能打動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而鏗鏘有力的《第7交響樂》更是激發人鬥誌的強心劑。

1942年8月9日,蘇聯衛國戰爭正值白熱化,列寧格勒被德軍重重包圍。呼嘯而至的德軍飛機愈加囂張。蘇軍中難免有人驚慌不安。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歌頌壯烈衛國戰爭的《第7交響樂》突然響起。那慷慨激昂的歌聲與轟鳴的炮聲交織在一起。時,前線總指揮部特意撥出3000發大口徑炮彈。42軍奉命向德軍的炮兵陣地、觀察所和指揮所發動了猛烈炮擊。戰士們又燃起鬥誌,挎起衝鋒槍,高舉著手臂,呼喊著:“祖國萬歲!”“列寧格勒萬歲!”這正是列寧格勒的前線總指揮、音樂愛好者列·阿·戈伏羅夫的主意。他懂得“我為歌狂”,懂得歌聲是心戰利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