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美媒:中國第一艘航母將定名為“施琅號”
(2008-01-11 22:25:57)
下一個
生平簡介
施琅本為鄭芝龍屬下,自稱“十七歲做海賊”。1645年黃道周由福建進軍江西時,施琅料此行必敗,於半道脫逃回閩。
1646(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施琅隨鄭芝龍降清,此為施琅第一次變節。降清後施琅跟隨李成棟進攻廣東。在李成棟軍中施琅甚不得誌。1648年(清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李成棟在廣東反正,施琅又跟著回到明軍陣營,此為施琅第二次變節。同年八月,施琅離開李成棟,投入鄭成功麾下。
後施琅因傲慢跋扈而與鄭成功交惡。1651年(明永曆五年),鄭成功領兵進攻清軍控製的潮州,施琅拒絕前往,被鄭成功免職送回廈門。隨後施琅擅殺鄭成功親信曾德,鄭成功大怒,派人捉拿施琅。施琅畏罪潛往清軍控製區,此為施琅第三次變節。於是鄭成功將施琅之父施大瑄與胞弟施顯處決。
施琅甫投清營,不受當朝信賴,初無所作為,遭北京冰凍二十幾年無兵權,甚至貧苦依靠妻子在北京當女紅裁縫貼補家用所需。期間鄭成功在台灣去逝、鄭經繼為延平郡王;鄭經主政期間,明鄭內部派係鬥爭日趨激烈,群臣分以支持鄭經二子克臧、克塽繼嗣為名,結黨爭權,國事日非。
1681-鄭經薨,經過一番血腥鬥爭,先王幼子鄭克塽被得勢權臣馮錫範擁立繼位。七月,清廷大學士李光地上疏認為攻台條件成熟,並推薦施琅。康熙帝采納了李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銜,命其 “相機進取”;施琅遂得積極進行攻台的部署準備,時年六十一歲。
1682-施琅上疏,以「台灣為海上長城,屏障大陸東南半壁,不可輕棄」經典名言說服康熙,康熙排除朝廷中反對意見,決定攻台,命福建總督姚啟聖“統轄福建全省兵馬,同提督施琅,進取澎湖、台灣”,授萬正色為步兵提督領軍12萬進駐福建,接應水師提督大將軍施,俱受姚啟聖節製。1683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明鄭水師獲得大勝,後鄭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
哭國姓
施琅於收復台灣後,雖鄭成功殺施琅父兄,施琅仍親至當時葬於台南的延平郡王墓前,跪拜磕頭痛哭,喃喃多崌?眨?飴栽唬褐倚⒉荒軆扇??踔埞?ㄠ嵆曬Ω贛H鄭芝龍)提攜施氏父子有恩,並且佩服鄭國姓忠於明朝鞠躬盡瘁,惟施琅也揹負父兄大仇;今之如此,各為其主,天意使然,四十年國仇家恨,糾葛至此,感傷不已雲雲;左右聞之動容。
拒住皇城
* 原本在兵部尚書姚啟聖預估會延宕數年才能光復台灣,施琅單憑一場澎湖海戰即立大功,康熙大喜過望,特準施琅所求皆如願,賞賜極豐。
* 施琅望住台灣鹿港,不住北京,康熙準議。
* 施琅於台灣,至衙門洽公,馬匹過衙門前謁君下馬碑,大清律例訂:形同麵君,臣民皆需下馬栓馬改步行,否則即是欺君大罪;施竟不予理會,禦史即上奏予康熙,康熙竟笑批:「施愛卿可免議!」特予恩準免咎。
影響及評價
中國官方看施琅
清軍克台後,清廷對於是否加以經營,朝議未決;施琅上《恭陳臺灣棄留疏》,力陳保有台灣之重要性,終使康熙皇帝決定繼續經營台灣,台灣首度納入一統治全中國之帝國的版圖。
在大陸,官方以往僅正麵宣傳鄭成功擊退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事跡,對鄭成功後人在台灣的統治及傾向獨立偏安的史實,作了有意的忽略;對施琅也鮮有著墨,隻在提及鄭成功時才略帶說明。自從具有台灣獨立傾向的民進黨籍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出於對宣傳“統一中國”的考慮,才大規模正麵評價施琅,稱其為維護國家統一的英雄,並在其家鄉福建晉江為其塑了一尊石像。
2001年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套頻道於黃金時段播出康熙帝國,劇中即有大篇幅描述施琅之嫻ゴ蠣鬣崳?嵖藟u出降的段落。中國以軍方為首的團隊之後還曾製作了《施琅大將軍》一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放映。
國民政府與台灣看施琅
在台灣,因為國民政府同情明鄭之“正統”意識型態,叛臣施琅長期得到負麵評價。而在支持台獨的人眼中,施琅代表中國「併吞」台灣的背叛者,因而評價也以負麵居多,甚至汪笨湖還曾在2006年以「施琅明德」一詞來抨擊施明德領導的倒扁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