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十年在對外事務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為契機,啟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中國為產業鏈的中心整合了地區經濟。在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極大地消除了東盟在政治上和安全上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鄰居的疑慮,並且在政治和經濟上邊緣化了台灣。就世界範圍而言,樹立了這樣一個樣板(example),那就是:一個大國作為地區經濟的發動機,有意識地對周邊國家的經濟進行整合,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就中國而言,就是亞洲經濟一體化),是有可能“和平”崛起為一個地區大國的。在成為一個地區大國後,以同樣的方式(西方稱之為“軟實力”,我更願意稱之為“地緣經濟學”,有別於美國著名的戰略學家、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斯津的“地緣政治學”。如果說“地緣政治學”是西方國家“戰爭崛起”的理論基礎,那麽“地緣經濟學”就是中國“和平崛起”的理論基礎):經濟互補、利益共享,把亞洲及以外國家的經濟與中國的經濟綁在一起,中國是有可能“和平”崛起為一個世界大國的。“9"11”以後,美國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幾年過去,驀然回首,卻發現昔日美國扶持以對抗中國的東盟,不僅已經全部自覺自願地搭上了中國經濟快車,還幾乎異口同聲地對世界說東盟國家不視中國為一種威脅,而是一種機會。所以美國國務院才在今年五、六月份發表了一個聲明,“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如果沒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成功的範例,美國是不可能發表這樣一個聲明的,因為按照西方國家的傳統思維,同時也是過去的世界史,一個大國的崛起,無一例外是靠戰爭而得的。為此,我們應向中國的幾屆總理以及政府的智囊們表示由衷的敬意。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相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起步晚,但是進程卻非常快,合作範圍更廣,除了經濟領域外,傳統安全領域,如東盟地區的的無核化,以及非傳統安全領域,如輯毒合作等都在合作範圍,這已遠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區的內容所能涵蓋的。一個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必然會自覺地推動地區的政治一體化。區別隻在於程度不同而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歐盟。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動是中國“和平崛起”戰略的良好開端,但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 在機製上還缺少一個爭端解決機製。因為這樣一個機製,有助於:
(1)處理東盟國家與中國在領土、領海和島嶼問題上的爭端
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一直是靠政府首腦協商。這種方式在初期非常有效。但是協商不成怎麽辦?如越南最近違反南海宣言,占領中國南沙更多島嶼。就是說在中國與東盟經濟、甚至政治一體化的過程中,缺乏一種“硬約束”,所以急需建立爭端解決機製:某些國家單方麵擅自采取軍事行動怎麽處理?即使有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存在,相關國家可否用軍事行動進行報複?等等。
(2)應對將日益增多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和跨國經濟活動中產生的正常糾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才剛剛啟動(計劃2010年完成建立),但是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建立以至完成後的運作,由於貿易活動的日益頻繁,東盟國家與中國之間、東盟國家自身之間的貿易摩擦將不可避免地日益增多;並且在地區性的貿易和投資活動中,各種跨國的經濟糾紛也會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而這些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以及正常貿易和投資活動中的糾紛非一國的法律係統所能解決,這就是為什麽北美自由貿易區有仲裁委員會,歐盟有歐洲法庭。所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應該至少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仲裁委員會,並借鑒歐盟的一些解決爭端的法律文件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