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h66

經濟、財經隨筆
正文

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摩擦--對當前若幹經濟問題的思考和對策係列(一)

(2007-10-28 13:48:26) 下一個
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摩擦 --對當前若幹經濟問題的思考和對策係列(一)1. 強製規定在出口產品上貼上注明零部件產地、價值及其百分比的標簽,把中國獲得貿易順差、美國及其它國家獲得利潤的情況擺在明處;2. 拉動內需,減少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3.改變出口“以量取勝”為“以質取勝”;4.全麵取消出口補貼,特別是出口退稅。最近看到一個報導,說中國的貿易順差,特別是對美的貿易順差水分極大。中國對美國貿易,加工貿易占50%強。美國《華盛頓郵報》今年8月26日刊登前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謝淑麗的文章分析,近2/3的中國出口商品是由外資企業----主要來自日本和美國----作為外國品牌生產的。雖然產品上貼著Made in China的標簽,其實是日本和美國產品。當然終端產品的銷售價卻算在中國貿易順差的賬上。據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3位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調研報告顯示,美國蘋果公司銷售的個人影音工具ipod每台299美元。蘋果公司沒有生產線,最昂貴的零部件由日本東芝公司等提供----共獲得73美元,其他國家和地區供應零部件----共獲得60美元,最後在中國組裝----中國僅收入近3美元,美國卻獲得163美元,其中蘋果公司拿走80美元。結果是,中國所得組裝費僅占售價的1%。但是,中國每出口一台個人影音工具到美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就增加150美元。所以, 中國應強製規定在出口產品上貼上注明零部件產地、價值及其百分比的標簽,把中國獲得貿易順差、美國及其它國家獲得利潤的情況擺在明處。這類似於食品標簽。再舉前麵那個例子,產品標簽應注明: 產品名稱 產品成分 產地 價值 百分比 Ipod 完整產品 299美元 100% 零部件1 日本 73美元 24.4% 零部件2 國家B 60美元 20.1% 組裝 中國 3美元 1%產品委托加工國 美國 163美元 54.5%------------------------------------------------------------------------------計入中國出口貿易額 150美元這樣既可堵美國及其它國家政客、製造商的嘴,又可減輕中國產品進口國民眾麵對大量中國產品的心理負擔。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改變規則:爭取改變國際貿易中一國貿易量的計算方法。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融合的情況下,產品已從“某國造”,變成了“世界造”。所以,改變規則正當時也。我們不要忘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產生的一個因素就是東盟國家的經濟過於依賴出口。一旦他們的主要出口市場美國的需求萎縮,製造業的資金隻好轉向房市和股市,這也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2008年始,美國將步入因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美國民眾的購買力將會下降,這將引起中國對美出口的下降。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中國於2008年的對美出口應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樣,中國將會有一批出口製造企業倒閉,工人失業;還有一批出口製造企業會把資金轉入他們認為更有利可圖的房市和股市,把房地產和股市的泡沫吹得更大。另外,隨著中國這幾年出口量的巨增,特別是對美國越來越大的貿易順差,我國必須充分估計到中國與美國、歐盟、拉美、非洲等國家的貿易摩擦將會越來越多。當我在美國攻讀國際貿易法碩士學位時,發現這在世界貿易中是一個普遍現象:沒有一個國家能長時間忍受另一國對其多年的、巨大的貿易順差(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和我談WTO,雖然它可以用來作為貿易順差國辯解、甚至打官司的工具),這事關政治,又無關政治,而關乎民眾心理。比如說,歐盟成員國之間已基本實現了貨物的自由流動。但是當西班牙的蔬菜運往法國時,法國的農民就敢把運輸車搗毀了,把出售西班牙蔬菜的法國商店給砸了。雖然按照歐盟法,法國政府應該賠償西班牙的直接損失,法國政府也拿法國農民沒辦法,因為法國農民是法國的“票倉”,需要選票的法國政治家們可不敢得罪他們。至此,還有幾個法國商店敢出售西班牙蔬菜,西班牙蔬菜農和蔬菜商的潛在損失,歐盟法就沒有規定要賠償了。所以,最近美國夥同歐盟國家對中國進口食品和玩具的苛刻指責,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中國應調整目前的出口導向政策,減少貿易磨擦。◇ 拉動內需,減少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 改變出口“以量取勝”為“以質取勝”鋪天蓋地的中國低端產品出現在進口國的商店裏,特別容易引起進口國製造商的反彈,而中國得到的利潤實際上並不高,代價卻是很高的能源消耗、極大的環境汙染。◇ 全麵取消出口補貼,特別是出口退稅。出口補貼為進口國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提供了口實,且國家又未得到實在的好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